4. 中钢信息化规划建议
在行业特性明显、个性变化强的企业管理中,传统ERP往往如“隔靴搔痒”。传统通用型软件无法满足企业个性化应用需求的矛盾,不适应企业的实际管理需求、灵活性差等问题,一直是横亘在用户与管理软件提供商面前的最大难题。变革管理、动态管理就是企业管理的核心,ERP如果不能适应、满足变化的管理需求,效用可想而知。
基于上述对中钢信息化的概要需求分析和主要特点分析,我们认为中钢的信息化之路应该“联合起步科技,结合自主开发,打造随需而变、适应中钢模式的个性化ERP”。
4.1.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ERP系统就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企业资源进行有效共享与利用的系统,通过信息系统对信息进行充分整理、有效传递,使企业的资源在购、存、产、销、人、财、物等各个方面能够得到合理地配置与利用,从而实现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
针对中钢信息化现状,结合一些同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我们认为中钢信息化应该遵循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鉴于中钢整体综合性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复杂、庞大和个性,我们提出从企业内部信息集成起步,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建议中钢个性化ERP暨全面信息化项目分以下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以供应链业务管理系统为重点,涵盖原料供应管理、材料供应管理、磅房计量管理、总务供应管理、成品销售管理、运输业务管理、生产调度管理、人事管理、薪资管理、市场信息管理、设备管理、财务总帐接口管理、IC卡接口管理系统、多核算组织管理。
第二阶段:以全面信息化管理为目标,建立中钢个性化ERP及全面信息化系统,包括:绩效管理、设备管理、项目管理、OA、知识管理、工艺数据管理、MES接口管理、档案管理、医疗管理、物业管理、宾馆管理、网站管理、远程管理等。
同时在每一阶段,结合中阳钢铁信息化的客观实际,按照“整体规划、系统设计、统一标准、分步实施”的原则,用几年左右的时间,在集团内建成一个整体信息化水平全国领先的“数字化企业”。
即针对每一阶段又可分三步走:即建平台、上应用和成体系。
第一步:建平台。企业信息化培训先行,完善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形成企业信息管理的综合平台。以支持企业业务信息门户、企业综合OA管理系统、 企业HR管理系统为核心,实施企业信息化系统在条件成熟部门的应用;
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确定在接下来的两个步骤中“上何种应用”、“建何种体系”。
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 - 企业信息化系统在条件成熟部门基本成型,集团内部和企业服务电子化、自动化,对企业内部部门的流程化的办公系统和企业业务管理系统形成企业信息化的主线,对公众企业信息门户形成企业的形象窗口。
成功建设标志是:实现企业内部信息交互与数据共享,基本上内部办公100%实现网上流程化、自助化办理。
第二步:上应用。建设企业数据中心,开发企业专业应用系统:领导决策支持、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知识管理系统、企业营销管理系统等一系列应用为信息化建设核心主线,不断满足企业业务发展和管理监控的需要。
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企业信息系统基本完善;业务系统、管理系统间协同交互初见成效。企业以推动整个信息化和各专业部门的业务信息化为核心任务。
成功建设标志是:80%的企业管理和服务部门依赖自己专业的信息系统完成业务工作,50%以上的业务依赖企业信息系统完成;客户开始信赖企业提供的信息化服务。
第三步:成体系。全面提供企业数字化网上服务:企业综合应用平台、电子商务和电子社区,形成科学、完整和高效的企业数字化体系,所有应用系统,管理系统形成有效的、关联的、互动的、协同的闭环体系。
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形成电子商务、企业信息互动的数字化企业架构,跨行业、跨地域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开始发挥作用。
成功建设标志是:企业信息系统成为企业管理、企业经营、企业发展的不可获缺的环境,所有服务可以方便交互、所有服务可以形成闭环。
总之,结合中阳钢铁本身规模化化、跨地域经营的企业特点,遵照“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的策略,为实现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整合、协作,管理流程的规范化和流程固化的目标,真正实现“用户主控、随需而变、全局规划、整体集成”的信息化战略是我们针对中阳钢铁信息化建设的宗旨。
4.2.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规划
信息化目标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原则
从公司的发展战略中,明确信息化目标与发展方向,是信息化成功能实施的先决条件。无论是在系统设计,还是在系统实施,都必须把握住整体集成化这一核心问题,做到紧紧围绕公司的战略目标进行集成,实现全公司的信息化。需要基于统一开发平台,总体策划,覆盖企业物流、资金流以及其它信息流的整体信息化,避免信息孤岛,造成各模块之间数据传递不畅通。
中阳钢铁信息化系统中的综合业务应用将以企业管理的实际需求为导向。通过运行中阳钢铁管理协同平台,将规范集团相关各部门人员的业务处理行为,摆脱纷繁的企业事务工作,减少群体工作的不协调,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充分考虑与中阳钢铁现有的信息系统数据对接,使整个信息化建设体系完美地结合起来。
标准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原则,强调个性和灵活性,按需而变
为了达到最大限度内的数据共享要求,必须采取统一的编码体系,诸如人员编码、物料编码、产品编码、财务科目、文件编号、合同编号以及客户编码等。从而避免重复劳动和错码、重码现象的发生。
强调个性和灵活性,按需而变,联合先进的软件供应商,结合自主开发,有效把握企业的各种业务变化,开发出适合中钢的个性化ERP系统,不断满足中钢日益发展的需求。软件系统必须具有足够长的生存周期;在业务系统不断变化调整时系统必须具备足够的弹性。
实用性
实效与实用是每一个企业对管理系统最根本的要求,同时也是检验系统成败的首要因素。必须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以解决现有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为目的,依据实际需求进行分析,选择适合公司的实用的系统结构与系统功能。
扩展性
采用先进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以提高效率和缩短开发周期,并使所开发软件可移植性好,工具化程度高,便于二次开发,对扩大经营范围留有充分扩充余地。系统应充分考虑未来拓展的可能性,以及升级发展的需要。采用开放的软件体系结构以及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技术,基于组件的开发技术,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可维护性。既要考虑到目前的需求和应用,还要兼顾到将来发展的需要,为将来的应用升级和二次开发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保护现有投资。
安全性
软件方面,对于所有的数据操作,都必须具有权限控制,禁止非授权访问;硬件方面, 局部工作应尽可能不受其他局部的影响,当某部分出现可能故障时,并在硬件故障消除后恢复正常工作。
全面性
以ERP业务管理系统为重点,以全面信息化管理为目标,全面规划,统筹考虑,避免数据的断层和信息的孤岛,建立中钢个性化ERP及全面信息化管理系统。
易操作性
良好的人机操作界面,易学、易用、易维护。
可视化的网络监控和管理。
易于维护和扩充
应用系统模块化设计,可根据需要拆挂、组合。
参数化的系统设计和维护。
保护现有投资
充分利用已有设备和系统。
已有数据的利用和保护。
现有科技人员知识的利用。
此外,应用系统预计实现“四个共享”,即可以借助于系统实现资源共享、成果共享、技术共享和人才共享,并最终完成自己的任务。为此,我们提出“岗位化界面设计、集中化管理协同、全方位动态交互、客户化流程设计”的主体设计思想,另外,还遵循下列开发设计准则:
4.3. 系统基本技术路线
中阳钢铁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统一规划,协同建设,资源共享”的原则,总体规划,分级负责,共同建设,分步实施,互联互通,重在应用,以用促建,不断完善。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市场竞争能力,改善企业工作效率和决策、服务水平,用信息化带动市场化的发展。
通过“企业(应用)主导、科技支撑、企业运作、协同推进”的建设策略进行示范应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体是管理思想,信息技术是企业信息化的技术支撑环境,因此,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必须以先进的管理思想为主导,通过应用安全可靠的先进技术,为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和实施提供科技保证和支撑。
在系统的设计、开发和运行过程中,应采用下列的技术路线:
1.采用关系型数据库技术,建立综合数据库。
2.根据不同的应用类型,采用面向对象或面向过程的方法分析和设计系统。
3.综合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BWD)多层应用体系结构开发务业务信息系统。
4.采用组件技术,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采用中间件技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5.采用信息开放等级划分、权限许可和角色认证的方法,建立系统安全机制。
在本次中阳钢铁信息化建设项目中,我们推荐采用Justep X3平台软件,Justep X3业务基础平台是从信息化的整体、全局和发展的角度出发,为保障信息化成功而提供的战略支撑工具。X3业务平台为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构建、集成、部署、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提供高可用性、高合理性的体系架构,真正实现“用户主控,随需而变,全局规划,整体集成”的信息化战略。
简单来说,Justep X3业务基础平台是一种彻底提升信息化成功的工具,用户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构建起大型的复杂业务系统。基于X3业务平台构建的信息系统具有如下几方面能力和优势:
灵活调整和自由扩展
组织机构和权限管理
业务工作流
表单和报表
业务集成和业务门户
查询、统计和决策分析
快速实施和部署
业务支撑架构
快速构建和业务建模
4.4. 三层服务体系结构
采用Browser/WebServer/DataBaseServer体系结构
Browser/WebServer/DataBaseServer结构具有以下三个典型的特征:
分布在网络上的服务器特征
标准浏览器Browser(IE/Netscape/NeoPlanet)界面特征
数据与应用逻辑分离的特征
Browser/WebServer/DataBaseServer结构指硬件的体系结构,也有相应的逻辑的体系结构相对应。在Browser / Web Server / Data Base Server计算模型中,要完成的功能在浏览器、Web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之间进行划分。
系统的Browser/WebServer/DataBaseServer结构,通常是指某项请求任务在浏览器或Web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之间进行分配,其中浏览器用来发送请求和前端表示处理,Web应用服务器处理来自浏览器的请求,数据库服务器处理数据查询逻辑处理。
对逻辑系统体系来说,分为表示层、商业逻辑处理层、和数据处理层三层客户\服务器结构。
鉴于两层结构在设计和应用的局限性,将复杂的业务数据处理提出,将复杂的业务数据处理提出,将系统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分离,形成三层结构的客户\服务器结构,运用基于组件的分布式技术,从结构上就避免两层结构的局限性.三层结构具体内涵如下:
用户服务(客户层)
用户服务层是应用的用户接口部分,是用户与系统间交互信息的窗口.它的主要功能是检查用户输入的数据,显示系统输出的数据.
如果用户服务层需要修改时,只需改写显示控制和数据校验程序,而不影响其他两层.检查的内容也只限于数据格式和取值范围,不包括有关业务本身的处理逻辑.
该层是浏览器。
商业服务(中间层)
崭新的一层是商业服务层,它是应用的主体,它包括了应用中全部的业务处理程 序。除了输入/输出在用户服务层、数据库在数据服务层外,全部的统计、汇总、分析、打印功能全部封装在商业服务层。
他的一方面起传递数据作用,一方面进行强大的数据处理。该层还承担安全性检查的任务。
数据服务(数据库)
数据服务层就是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负责管理对数据库数据的读写。DBMS能迅速执行大量的数据的更新和检索。一般商业服务层通过发送SQL命令来操作数据库的数据。
Browser/WebServer/DataBaseServer结构中数据存取的工作过程
从基于Web应用系统应用功能划分体系结构来看,应用处理逻辑、显示和数据表示及用户交互界面等部分在浏览器端完成;应用逻辑处理逻辑及表示解释在Web应用服务器处理,服务器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查询、更新、事务管理、索引、高速缓存、查询优化、安全及多用户存取控制等。而数据存取管理、完整性控制及并发控制等部分在数据库服务器端完成。
Browser/WebServer/DataBaseServer结构数据存取过程如图所示。
用户需要存取数据库,具体将表示为客户应用中的SQL语句,SQL语句嵌入HTML,经由Web传输到Web应用服务器一端,逻辑处理和网络连接,传到了数据库服务器软件,由数据库服务器软件执行SQL语句,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具体的磁盘的输入/输出再通过应用服务器端的操作系统来完成。从数据库取得的结果数据,将按反方向送回给浏览器用户。
三层结构技术有如下关键特性:
32位的开发环境
三层结构无论是客户端、还是中间层都是采用32位的开发工具,客户端既可以是可以是超文本浏览器,中间层是纯粹的32位构件,Java编写而成,数据库采用32位的数据连接,这样在三层结构应用的性能将很难得到保证。
规则的封装
三层结构软件的中间层是封装了商务规则的组件。商务业务是一种比较规范化和标准话的流程,分析其整个过程,可以将不同项目建立成不同的对象,根据其涉及的数据和处理流程设计成属性、方法并独立封装,使工作对象化。这样,又可分析行业的特性,根据不同的行业特性,根据不同的行业特性制定不同类别的对象,如:由于行业的不同,制定不同行业的资产负债表等报表对象,用户可在按装时选择适合的构件。另外,可以根据用户具体的需求设计特定的组件,替换标准件即可为用户量体裁衣。
面向对象编程
组件技术实际上就是实施面向对象的编程,将逻辑对象程序化,无需再次编写程序。
采用高性能的DBMS数据库
三层结构的软件采用高性能的DBMS数据库,DBMS数据库是在服务器上运行的强大数据库引擎,拥有自己的CPU,管理服务器内存和磁盘读写操作,数据处理功能完善,支持标准的外部查询语言SQL。
三层结构支持市场上流性的DBMS数据库系统,并且软件系统易于在各数据系统的数据移植,这样真正做到数据和程序完全独立。值得强调的一点,三层结构软件将支持同时使用一种数据源。
可扩展的集成开发能力
三层结构软件由于采用组件化开发,内部结构松散与逻辑紧密结合,将此组件向用户开放,提供简单调用接口,用户或二次开发商可以在自己的应用程序中调用该组件,就可将现有或正在研发的信息系统与系统连接起来,这一点将证明三层结构技术将具有相当的应用价值.
向Internet/Intranet方式转移
三层结构客户服务器应用由于结构的特性可以轻松化为三层Internet/Intranet结构,它将WEB服务器作为客户层,将大量的业务处理组织放置在应用程序服务器上作为商务服务层,而将数据库放置在数据库服务器上作为数据服务层。应用通过浏览器访问WEB服务器,下载应用文档,进行工作。大规模的第三层结构Internet/Intranet应用分布在一个或多个服务器上,这些服务器可以是本地的、也可以是远程的,使系统更合理、更灵活、更具扩展性。但由于开发工具、数据处理实时性和安全性的原因,该种转移还不能完全实现。
4.5. 基于业务建模的开发模式
中阳钢铁管理业务架构平台引入了一种全新的管理软件开发和运行模式 —— BMD(Business Model Driven) 。这种模式的基本思想是:
用业务建模工具来开发管理软件
用业务运行平台来运行管理软件
业务建模的直接产品,我们称为业务模型应用资源。将业务模型应用资源发布到业务运行平台上,就可以得到相应的信息系统。
基于业务架构平台的软件开发和发布示意图
BMD模式体现了“以模型应用资源为中心”的思想,这一思想要求使用业务建模驱动的开发模式,并将建模的结果——“业务模型应用资源”作为管理软件开发的最终产品,以“业务模型应用资源”为主要的目标对象,进行信息系统的设计、构造、发布、集成、维护和管理。如下图所示:
4.6. 基于运行平台的发布模式
中阳钢铁业务应用的发布过程如下:
将建模的结果——业务模型资源发布到业务运行平台
通过配置工具,将运行平台配置到适当的基础技术运行环境(如J2EE或.NET)
业务运行平台是一种能够理解和运行业务模型资源的软件支撑环境或执行引擎。通过运行平台直接执行建模结果——业务模型应用资源,即企事业的各种业务,实现了业务模型和系统实现技术的分离,从根本上提升管理软件的技术无关性。运行平台通过其提供的各类技术驱动支持程序,能够支持各种主流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基础技术环境、应用运行模式和应用通讯模式,并可平滑地迁移到完全不同的,或未来的实现技术上。
示意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