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2007中国软件运营服务(SaaS)大会

SaaS机遇还是炒作?

互动论坛

软件运营服务——炒作还是机遇?

    【IT168 现场报道】

    曹开彬:今天论坛的题目叫软件运营服务是基于还是炒作,从现在来看,大家更多的感觉是炒作。SaaS会不会又是新一轮的炒作?在座的各位都是业界中人,来自于电信业的代表,有来自软件公司、网络公司和新公司的代表,有很多想法。

    第一个问题问两家传统公司,如果做软件运营服务的市场,从什么时候开始能够占到公司20%的业务,就是非常有分量的业务,估计会在什么时间?

    蒋蜀革:开彬提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如果官方地讲,我不能回答,我们是上市公司,这个问题的回答会直接影响到用友公司在市场上的股价表现,尤其是5000点以上的高位。宏观地讲,用友公司非常重视软件运营服务,这也是在用友的三年规划以及未来新的业务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位置。盈利的份额只是衡量标准之一。如果份额比较敏感,很重要的一点,小型企业客户是用友整个发展很重要的业务基础。SaaS服务是对小企业客户来讲非常有利的工具,能够使得用友获取更多的客户基础。用友到今天已经有接近50万企业客户的基础,对于小企业市场的长尾,又远远超过这个可能。用友从小型和在线事业部的目标来讲,在不远的将来会突破百万级以上的企业客户群体,可以想象在百万量级的用户群体的基础上带来的收益和价值。

    曹开彬:谢谢蒋总,虽然不能透露具体的信心,但是也能看出用友的态度和决心。

    冯颉:要预设将来,就要从现在开始。8月IBM发布战略,把新闻稿发给香港的证券部门,他们也问了一个问题,发布战略怎么没有写盈利计划,什么时候获得收益,这是投资方很关心的问题。后来我们说目前暂时没有。反映了一个问题,无论是大陆的股市还是香港、美国的,大家都很关心一项业务投资了以后有没有收益。CCW做SaaS在中国的大会,只是SaaS业务的一个起点,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会描绘很好的愿景,但是更切实一点,先找准每家公司自己的点。以客户案例的形式以及调研,我们的认知是SaaS这种模式可能会对过去的企业关键性的业务需求提供新的价值,这个价值不是从细分客户,不是从大中小的角度来看,可能从细分客户的关键应用,如果找到和客户相吻合的点,很多都是有需求的,同样的ERP的客户其实也想打通内外供应链,提供一些应用的需求。只是我们想把准这个脉,看准这个需求,和我们的业务相吻合。未来大家都能够在实践当中把自己的经验去分享,这个蛋糕会做得越来越大,那个时候盈利的问题会成为很现实关注的焦点,现在还是要从脚下的第一步开始做起。所以去年开始成立了一个独立的运营公司,就是想在SaaS的模式上和企业的电子商务模式上做一些实事,也希望大家支持。

    曹开彬:非常荣幸的看到现在国内有很多优秀的传统公司,在传统的领域做得非常好,也希望在下一轮的竞争当中保存优势。今天有一个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在座的很多的软件公司一谈到软件,必然谈到阿里软件,一谈到阿里软件,必然谈到王涛。对现在是炒作还是机遇,你是怎么看的?它的盈利预期会是什么样的状态?

    王涛:我们肯定认为是机遇。如果是炒作,我们就不用出来做这个公司了,炒作得太厉害了。中小企业的市场存在很多年了,这块市场一直没有特别好的方法把这块市场的价值榨出来。我做软件做很多年,有了互联网出现以后,有可能既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同时让这些厂商挣到钱。唯一的途径是利用互联网。SaaS为什么能够看作是非常好的机遇,成立一个公司去专门只做这个模式,确实做完这个软件,我们并不做传统的模式,当然也是我们的优势。我们身上没有那么多传统的负担。既然做就是要赌,如果是稳赚钱,也轮不到我们,赌也是有风险的。目前我们把SaaS当作一个商业模式了,不再是技术的词汇了。SaaS的模式在中国还没有特别成功的案例,但是这也很正常,如果今天有什么案例,应该是三年前开这个会了。现在开这个会,也许三年五年的时间能够让行业在SaaS的模式里成长出几家能够淘到第一桶金的人。

    现在最重要的是用户数,集团对我们只有用户数的要求。至于赚钱,用户数做出来了,将来自然会赚到钱。现在没有用户数,让你去挣钱,可能方向就做偏了,不是想要的东西,也做不大。做事情一定要做准方向,现在赚不到钱也没有关系,关键是三年五年后是不是赚到钱。阿里是集团最小的一个公司,不要着急,B2B还没有上市呢,你急什么,淘宝也没有上市,三年的时间了,别急,关键是看到市场以后,把模式做对,将来挣大钱。越小的孩子,将来长大了能够挣到更多的钱。这是对公司的定位,也是集团对我们的希望。现在这也是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毕竟有一个有钱的“爸爸”,没有那么大的经济压力,如果我是一个创业的公司,可能今天就被迫做一些项目了,因为发不出工资来,还创什么业。对于我们来说也很幸运,但是也是更长远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我们总希望做得比哥哥、姐姐好,所以要向更大的方向去做。中小企业整体软件服务的市场是很大的,关键是我们是什么样的方式、方法进去,切到这块蛋糕。我们也一直在跟同行在探索,今天的机会非常好,也感谢计世资讯。

    曹开彬:今天在座的还有一个和王总比较像,盈利压力不是很大,中国电信的代表,听听沈总的看法?

    沈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认为我们的团队是一个孤独的长跑者,没有外援,看不到盈利的希望。但是2003年-2005年,我们的集团公司的决策者也开始关注这个业务了,这时候我发现希望来了。电信从传统的通讯的领域做到信息化服务、软件运营已经是作为一种战略来看。集团公司在各省推进这个业务,目前基本上还没有很高的盈利的要求,基本上做平。现在从严格的意义来讲,像上海起步比较早的能够结合软件和运营两种经验来做,严格意义讲还没有做到盈利。为什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业务支撑平台,上海每年的投资就是一个亿,如果是用软件运营的服务体系就是1/10,1000万的投入,投入比较大,在规模的服务上做一些事要求很高。但是现在用友软件公司都有很高的积极性来参与这个工作,我们不是竞争者,我们是共同地分享探索的经验。这一点是我们是得到分享和相互的帮助。所以我们不再孤独,而是共同挖掘这个市场。包括计世资讯,都是这个领域的先知先觉者,但是能不能朝着这个理想的目标去实现这个宏伟的蓝图,10年是需要的。既要保持一种热情,也要保持冷静,能够真抓实干,脚踏实地,把用户的规模群做出来。如果我们来衡量SaaS的业务能不能成功,就是盈利的模式是不是起来。作为一个平台的运营商,很关键的标志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是不是盈利,如果他们能够盈利了,这个市场真的是起来了。否则这个业务光靠某一家来推动是不行的。让更多的人上这条船,目标、彼岸是能够达到的。

    曹开彬:请两位在实战当中比较多的实际的例子,奥林科技的王总介绍你们公司的情况是处于期望值还是收益?

    王坚:我们一直是有收益的,和在座的几位不一样,我们是躲在运营商后面的,前面有一个保护层。从公司的角度讲一直有收益。我们的目标是让我们的合作商也尽快地有收益,从网通的角度讲,有非常大的投入。在今后的几年当中一直都是投入期,我们和网通除了提供平台,也一直提供咨询,从市场的分析,从国外公司运营的情况,以及国内同行的状况进行分析。我们和网通都是有共同的体会,目前还是处于市场的导入期,虽然网通在浙江已经达到了千多家企业,付费企业达到1300多家,这两年成长比较快。但是从盈利的角度远远达不到从SaaS发财的角度还是远远达不到这个目标。定位还是非常切合实际的,现在还是处于市场的导入期,在这个阶段,切切实实打造一个体系,销售的体系、团队的体系、服务的体系、运营合作的体系。目前的阶段还是和我们今天开这个会的时机是非常吻合的,是早期的一个时期。奥林和网通合作的同时,我们也在打造孵化器,孵化器的概念使运营商有更多的应用,有更多的应用运用到市场当中去,为客户服务。这两个孵化器也是非常早的时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孵化器当中的企业也逐渐地增长,在增长过程当中也体会到软件公司参与这个事情非常积极,在积极的过程当中也碰到一个困难,就是执行商的问题,现在VC领域的投资还是比较早期的观望的状态,通过我们的努力,明年把市场做起来。在两三年当中,企业肯定会有盈利性的。

    曹开彬:你是定位在软件公司,还是软件运营服务的提供商?

    王坚:我们的定位是以平台为服务的运营商。网通是合作运营,有的地方可能是把平台全部地提供给它,让它自己独立地运营。我们的定位有点模糊,不是完全地清晰。但是我们自己定位是以平台作为服务的运营商。

    王刚:非常感谢曹总给我提供机会参加大会,认识了这么多国内IT的朋友。我把Salesforce的情况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说到SaaS大家都会想到Salesforce,Salesforce是SaaS的领导。

    Salesforce是1999年成立的,上市公司的代码是CRM,它是很专注做CRM产品服务的公司,这两年发展的非常快,我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跳出了CRM的领域,更多的是提供一个平台,我们还推出一个概念PAAS,向客户、合作伙伴提供一个平台,让客户和第三方的合作伙伴在这个平台上开发一些非SaaS的模式。Salesforce目前在全球发展很好,到说个季度有32800万个企业,用户超过了100万。在2002年有了第一个客户,那时候Salesforce还没有进入中国,有很多在管理上超前理念的企业把Salesforce带入了中国,2005年在中国有了正式的办公室,现在也在中国开拓市场。截止到现在,Salesforce在国内的发展还是不错的。到现在在国内也有几百个这样的企业客户。现在在国内也有发展一些合作伙伴。因为中国的市场是很复杂的,国内的企业需求也是千变万化的,我们也希望开拓更大的市场,提供更好的服务。

    观众提问:今天我们来参加SaaS的大会,最近在业界炒得比较热的另外的一个概念是SOA,今天有一些嘉宾也提到了这个问题,SOA是软件的架构体系,而SaaS是软件的应用和销售模式。这两者之间有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或者是有没有一些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也是一个统一性的问题。SOA做出来的软件产品在SaaS的应用是四个选项,A是充分必要条件,B是充分非必要,C是非充分非必要,D是非充分和必要。每一位嘉宾给我一个选项,简要介绍一下选择的原因。

    冯颉:术业有专攻,代表公司的看法,8月24号金蝶技术大会落幕,主题就是SOA和SaaS的关系,一个是软件的架构,一个是软件的交付形式,之间会有一定的关联,我们的技术人员在研究SOA模式的时候有非常好的理念来植入,但似乎并不是非常必然地来做。至少目前代表金蝶移动公司的研发团队和IBM做共同的研究探讨的看法,希望跟大家一起共同分享。

    蒋蜀革:这取决于提供的是什么服务,如果是工具化的服务,比较标准化,可能服务产品的研发会基于相对稳定的、相关的算法或者是程序,包括构成。如果提供给客户的服务是可定制的,或者在业务流程上支持客户更大的可灵活性,用SOA的方式构建后台的系统,会是比较好的方式和方法,他们之间的关联取决于你想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如果是简单的天气预报,可能SOA的架构意义不是很大。如果提供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协同,设计到流程的主核,SOA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是一定要的。

    王涛: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充分必要的条件。我的理解是借SaaS最热门的词在探讨一种商业模式,SOA可能更偏技术实现,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充分必要的关系,我对SaaS的理解,随着去年和今年,甚至再往下走,我们做SaaS的服务,不断更深刻地理解SaaS应该怎么做,在中国SaaS是不是一定是一个成功的模式?说句实话,我们现在都在探索。所以在做的过程当中,SaaS我们会越看越清楚。基本的东西大家知道,但是真正谈到怎么操作,具体体现到公司的策略上,是很不一样的,这两个之间没有充分必要的条件。

    王刚:我是做营销出身,对技术不是很精通,也很难用精确的话语把SaaS描述得很清楚,我个人认为这两者之间没有非常必要的、紧密的联系。但是我们向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的时候,可以基于客户的需求、规模等等,选择不同的架构。但是对于SaaS的运营商来说,关注给客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从客户的角度看服务怎么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而不是更多的关注用什么样的架构、平台和数据库,让客户跳出这些技术上的考虑,更多的是考虑业务。

    沈欣:必要性肯定是有的,但是充分的关联肯定是不够的。提问者应该是有软件的背景,SOA很多从软件架构的角度谈问题,并不是从运营的角度谈。这个问题涉及到两个方面,一个在实际的使用当中,不同的厂家都谈了SOA面向服务架构的能力,但是在产品的实现上有很大的方式和功能的不同。作为软件运营,更大程度反馈在用户的感知,用户在使用这个业务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方便、灵活的使用模式。从电信的运营的角度看,我们更关注的是有没有达到SOA,有没有达到电信级的QoS的质量监控,这是用户可以感知的。至于在构建的时候达不达到SOA,用户并不能直接感知。SaaS的服务涉及到很多的关键技术,SOA的理念应该是必要的很好的设想,但是光靠SOA还不够。

    王坚:从逻辑的角度讲,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技术的东西一直在引进,每一种技术都能够实现我们所做的失事情,无非是容易还是难的区别。从SOA的角度讲,现在业界都朝这个方向走,为什么需要SOA?如果你需要研发一个服务,希望人家来用,不光是通过用户的界面、浏览器来用,也希望第三方的服务器来用,比如Google Map,有一些软件公司已经用了,从这个角度讲,你的服务需要被第三方使用,SOA是非常好的选择。当然,你也可以通过其它接口做这个事情。从逻辑的高度上讲,既非必要,也不是很充分的,有SOA,并不是说你就能做服务,做SaaS。

    曹开彬:SOA也是目前软件界很热的话题。接下来想问软件运营服务另外的一个话题,商业模式的问题非常重要,今天在这儿邀集大家一起来聚会,很重要的是大家回去以后还要做业务,商业模式如何在市场中和各个系统合作?请在座的各位谈一谈,你们的运营经验,或者在你们的设想当中是什么样的模式?

    王刚:作为Salesforce的一个员工,我还没有能力影响到Salesforce的模式,至于Salesforce的运营模式,实际上证明这个模式是成功的,也是SaaS的第一家上市的公司。现在已经有三家公司上市了,这些公司的上市都证明了这个模式是成功的。Salesforce去年产值做到4.82亿美金了,今年估计在7、8亿美金左右,折合成人民币已经很大了。应该排到全美前30位的软件公司的范围,已经证明了这个模式是很成功的,无论是客户的满意度还是提供的产品,还是经济回报都是很成功的,这也是Salesforce共同开拓这个市场,提供更多SaaS服务的原因。

    曹开彬:听说Salesforce的销售成本很高?怎么控制?

    王刚:这是实际情况。Salesforce的销售成本很高,诞生的时候在建立自己的系统,数据中心,投入了一亿美金,做,投入了4000多万做数据中心。这些事情在美国很多的VC的环境下,相对很容易做到这一点,但是要实现盈亏平衡是很难的,因为投钱太大了。2004年才开始盈利。即便到现在,Salesforce的股价很好,市场很好,但并不是非常挣钱的公司,因为它要把市场做大,还要去培养、宣传SaaS的模式。还有很多传统的软件公司,挖掘一些新客户,并且从传统客户当中把一些老客户挖过来,成本是很大的。

    曹开彬:可见Salesforce的模式搬到中国来也不见得是完全合适的。

    王坚:从商业模式的角度讲SaaS本身就是商业模式,很难讲这个商业模式里有多少变种,同样一个商业模式,看大家怎么去做,怎么做市场,怎么做服务,做推销,怎么运营平台,怎么开发运营,引入运营合作伙伴。在这个产业链条上怎么扮演你的角色。在中国导入这种公司非常难,在美国的环境当中有很多的VC,有很多创办过公司的人才,还有很多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在中国要打造Salesforce这样的公司,既没有资金,没有非常强有力的技术的后盾和人才的储备,做这件事情非常难,需要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互相合作,打造出一个产业链出来,开发应用到运营平台、开发工具、销售、服务的完整的产业链。谁能够把这个产业链做好,谁就能够胜出。

    曹开彬:中国应该打造什么样的模式?不是Salesforce的模式,是什么样的模式?

    王坚:现在不能预测,如果我能预测,肯定自己去做了。

    王涛:SaaS有一个好处,商业模式不复杂。有很多做博客的公司一直没有赚到钱。SaaS有这个好处,做起来了,商业模式很清楚。做软件最终是要收钱的,它有黏度,一年、两年、三年、四年不断地收钱,这是非常好的商业模式。我们比做视频网站的互联网公司幸运,这个模式本身是赚钱的模式。

    SOA确实有定位的问题,一种是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做,都是我一个人通吃,另外一种是做其中的一部分或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阿里软件就做一个环节,做运营,主要是运营加后续的服务。跟上下游的关系,有很多家应用服务的开发商,同时机房、带宽、网络设备都是托管在电信或者是网通,也是相当于外包出去做,不会自己建机房,这也是我们做产业的一个环节,做这个环节,我们有一定的优势,这个环节做大了以后,我们也能够挣到钱,够了。阿里软件还是比较清晰的,关键是把这个模式慢慢做起来,到一个引爆点,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希望将来能睡着觉赚钱,上面有各种各样的吸引人的软件服务,平台下面有越来越多的客户,因为我有更多的软件客户用平台,有了更多的客户就有了更多的开发商来用,把运营做好、服务做好,接触别人的后顾之忧,这能帮我们赚钱。每天睡觉之前,我都想着这个模式,挺开心的。

    曹开彬:刚才提了一个非常诱人的赚钱模式。阿里软件也会专注提供平台,也会有SaaS的运营商和你们合作,你有没有想过和这些软件运营商是什么样的合作模式?

    王涛:我们自己做软件已经很了不起了,做不过来,很多的中小企业,各种各样的行业,做透是不可能的。他们觉得阿里软件这个平台上解决的是运营的问题,解决SaaS服务的问题,解决推广的服务,愿意到这上面来,上面有用户,希望做一些SaaS之后的,更多的人使用它的服务。另外,帮它收费、计费、推广,解决营销的问题。从他们的角度,对我们也有需求。同时有一些的厂商,名不见经传的厂商和我们合作以后,至少对他们的品牌也有正面的影响,他们也希望和我们合作。这中间的利益关系,我希望应用开发商提供的服务,他们拿大头我们拿头,毕竟他拥有应用。如果他拿大头,换作我,我会越做越好,因为我是最大的收益者。我们给它大头,没关系,很多人跟我们分,有好多的应用跟我们分,最终我们这分一点,那分一点,加起来也很多。我希望最终有一个双赢的局面。

    曹开彬:中国移动或者是电信运营商,SP很担心被运营商吃掉了,在软件运营服务的领域,有些软件提供商也有这样的担心,不知道沈总是什么态度?

    沈欣:商业模式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在美国成功的,在中国不一定也能成功。我做这个业务之前也去考察了国外的情况,Salesforce的确是主导的模式之一。Salesforce竞争者的第二名离你的销售业绩差多远,我相信会差一定的距离,这种模式的成功者也不是很多。国外也有其它的模式,比如运营商主导的模式也有成功的,软件开发商主导成功的商业模式也有成功的,还有一种,一些非常大的企业集团,有很强的业务驱动力,比如韩国的乐天集团,本身的业务全部构架在SaaS上,生态链的上下游企业都要为他提供信息,也是很成功的。商业模式的构建,这当中有不同的主导方式,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现在倡导的是和谐社会,合作共赢一定是成功商业模式当中非常重要的要素,我相信只要它能够成为一种规模成长的业务,就是成功的商业模式,能够共赢,这是非常显著的特征。

    关于SP和电信运营商的关系问题,这当中暴露了一个问题,SP是不是具备了非常强的核心能力?如果具备了很强的核心能力,电信运营商要甩掉它,它照样可以做起来,或者说可以有很强的合作伙伴。SP的核心能力还有一定的问题。当然,行业垄断、专制也是一个因素,但是我相信环境会越来越开放。

    冯颉:SaaS本质上还有一个词是软件,既然有这个词存在,软件公司想这个事情是理所当然的。大家看到互联网的兴起,但是不可能一下做网游,顾问都是强调增值服务能力的人,天天去做,像QQ腾讯是做不来的。这时会很自然的想到互联网跟软件的融合,这是同行都会考虑到的问题,这时候又出现了一些名词,代表厂商,大家开始分区应用,学习,去看。如果以一种定式来看一个商业模式,解答很简单,如果两个人下围棋,不懂定式和懂定式,结果是不同的,一个高手大师肯定有很多标准的定式,再加上很创意的手法,下成了一盘非常好的棋。如果仅仅从定式的角度解读谁是大师,谁能够成功,跟实践是背道而驰的。如果谈SaaS的商业模式,首先在网上交付,价格低廉,客户数量一定要多,数量多了以后,提供的应用要考虑到是不是客户流失,黏度怎么解决,就会想到关键应用需求是不是能绑定客户。既然在网络上走,就一定有网络安全问题,就有对互联网的运维认知。有客户,有黏度,又有价格,收益自然就来了,之后通过广告和其它方面的盈利,都有。解答了这个问题,和我们今天怎么实践,这是两个概念。对于金蝶来讲,我们希望在我们熟悉的客户群体当中,寻找到一种关键的应用需求,客户愿意通过网络交付的手段解决,解决了以后,我们能够通过一定量的铺垫达到一定的规模。虽然数万家企业不像互联网的概念那么庞大,但如果不孤立的看企业自身,任何一个企业一定有上游和下游,能够买ERP的公司,都是在业内数一数二的,上游和下游可能一家就能拉出几十家、上百家,几十万家就能拉出几百万家、几千万家,这么大的市场是不是一家能做的?要去分析。按照这样的模式和定位去探索,等到自己有了成功实践的一天,这种商业模式的解答或许会成为一个典范。在北京跟一些媒体,包括传媒分析师交流,相互PK了一下,当他谈到新的,无论是电子商务还是SaaS的模式,我的反驳就是感觉你好像是某个人的声音,你所讲的模式是别人成功了以后告诉你的,但是你从来没有从厂商的角度看我们该怎么走。谈模式的基本上是别人成功的东西,但是DNA和你的是不是一致,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相信最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曹开彬:特别希望探索的模式出现。

    蒋蜀革:谈不出高见,只是个人的体会。从用友的历程来看,商业模式成功很重要的东西,如果你相信它是正确、是对的,就去坚持。回想用友的成功,1988年进入软件行业,那个时候软件还要掏钱买,也是很大的挑战。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软件不仅仅卖到了钱,而且挣了大钱。SaaS模式以租代买,初期的投入少,现在能够让用户一次性掏几百万,难道就不能让用户一个月掏出租费而获得收益吗?从用友过去的模式来看,是对的,坚持下去,在SaaS模式上一定会取得成功,而且取得巨大的成功。

    在服务模式上,90年代中期经历过商业模式的变革,我们希望能收到服务费,最早是免费到软件能够卖钱,服务是免费的,到后来咨询能不能收费,也是很大的挑战。到今天不仅仅能有很好的收益,更加重要的是建立了一套能够支持这种业务模式的运营体系、管理体系。作为一个软件公司,能看到这个模式所带来的机会,更加坚信坚持走下去,按照正确的做事方式,这个模式一定会成功。SaaS模式有一个规模化的门槛,通过产业链伙伴之间的合作,能够降低规模化的难度,使得我们更多的SaaS软件厂商成功,最后应该讨论的是有多少成功的企业,带整个中国产业链的打造下,有多少成功的SaaS企业为中国众多的企业服务,大家都成功,这是我们能够看到十年以后的景象。

    曹开彬:如果以十年的眼光看,是一个历史的事件。请在座各位嘉宾用一句话谈谈感受和展望。

    王坚:IT绿色革命。

    沈欣:SaaS的成功需要创新、合作、共赢。

    王刚:Salesforce愿意和在座的所有各位共同开拓中国的SaaS市场。

    王涛:这跟开饭馆一样,一家不火,开一个美食街就好了。今天很高兴有这么多同行一起参与进来,这是发自内心的。

    蒋蜀革:我在这里代表业界,代表软件厂商感谢计世资讯给我们这个机会交流和共同探讨。谢谢。

    冯颉: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今天是我们的起点。

    曹开彬:今天的论坛到此结束,非常感谢大家的光临,希望明年再见。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