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跑与短跑
在2000年规划“中国农网”时,李就深深地种下了农村“情结”。内容是占领农村市场的关键。
如今,拥有上百名员工,年销售额近千万元的农信通科技公司似乎活得很滋润,但是李说: “我们离金矿还太远!”
以何种心态面对农村市场,是所有厂商必须思考的问题,也将决定其农村市场策略是稳扎稳打还是摇摆不定,而后者最终将导致市场竞争的混乱。
在现有的农村市场格局中,可以发现: 信息服务商、运营商大多采取长跑策略。这取决于它们贴近农村的先天优势,而在离农民较远的终端厂商,长短跑的分划就比较明显。
2004年,联想就以圆梦电脑开始挖掘农村冻土层,2007年,圆梦计划进入到“穿透冻土层”第二阶段,计划在3年内进入中国10万个行政村。尽管4年来,联想远未在农村实现爆发式增长,长跑仍将继续下去。
同样准备长跑的还有英特尔,英特尔中国区新兴业务发展部经理周力坦言,2008年政府大部制改革、电信重组等大事件导致以往由政府和电信等牵头的活动大大减少,农村市场看起来有些“冷”,但英特尔在农村的脚步不会停止。
长跑需要长期的资金储备、技术储备,更重要的是心理储备。2005年,也有很多厂商信誓旦旦地准备长期耕耘农村市场,但短短两年,就有不少因为渠道成本过高、资金链断裂而黯然退出农村,甚至是完全退出PC市场。
如果厂商渠道不够深入,实力不够强大,像浪潮这样区域性的“短跑”策略也不失为良策。黄刚说,浪潮也曾经参与过轰轰烈烈的大篷车运动,试图全面进入农村市场,但困于渠道和成本的制约,浪潮决定集中力量按区域攻破,将目标锁定在河北、河南、山东和江苏等地。
“全面进军农村市场是浪潮的最终目的,但当前,我们需要以短跑快速发力。”黄刚说。
长跑与短跑,是一种策略选择。最终能否挖到金矿,所有厂商都要做好长期耕耘的准备。
细分农村市场
现在的农村市场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几年前的中小企业市场。2004年,几乎所有的厂商都祭起进军中小企业的大旗,几年过去,最终在中小企业获利的厂商是市场的坚守者。农村市场和中小企业一样,需要变换思路。
2006年,正当大多数厂商还对SMB市场束手无策的时候,中小企业的梯队形状开始显现,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外向型工业企业,是已经度过创业期的“第一梯队”,也是IT需求最为活跃的群体,它们对信息化的急切需求将引爆中小企业市场。
中小企业也要细分!看准了这一趋势,很多原来一头雾水的厂商开始在SMB见到真金白银。
同样,比中小企业更为广阔的农村市场也需要细分。
在很多企业的农村市场布局中,记者发现,农民市场大多由消费部门负责,而农村的企业级市场却没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偶尔,涉及到农村政府采购的单子交由大客户部负责。
这样的结构划分说明,厂商还远没有细分农村市场的意识。而“一把抓”的做法其实很危险。
事实上,农村市场存在三种类型,且每种类型都需要再次细分。
一是针对广大农民的消费级市场。农民信息化生活具有极强的辐射性,抓住信息化“火种”是关键,这些“火种”来自村里的信息员、养植大户以及文化水平较高的村民,抓住了他们就抓住了成片的“商机”。
二是企业级市场,这是很多厂商的“盲点”。农村有没有企业级市场?当然有!一方面存在于传统农村市场中,如当地的农民协会、养殖中心; 另一方面则存在于现代化的农场,如新疆建设兵团、黑龙江农垦总局等。
这两个群体虽然都是农村潜在的企业级市场,却有着天壤之别。前者接近于中小企业,却带有农村市场的特定需求,不能混同于现有的农村消费体系。后者每次大单接近千万元,有着大型企业和政府采购的混合“血统”,有着现代化农业的鲜明特色,不同于任何行业,不能混同于大客户销售模式。
遗憾的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哪家厂商能够发现并在农村企业级市场有所作为。
细分了消费和企业级市场后,第三种才是厂商们津津乐道的政府采购。事实上,随着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由基础设施转向以应用为主,电子政务在农村市场的采购日渐减少,而刚刚结束的校校通百亿工程,又使教育采购“冷”下来。如果厂商们还在一味地企求用政府大单盘活农村市场,只能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和中小企业一样,细分农村市场将是必然选择。而如何找到一种有效的方式,做到既细分又统筹规划,则是对厂商运营管理能力的再一次考验。毕竟,最终解局农村市场,只有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