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局
农信通公司总经理李一语道出了造成农村市场趋“冷”的原因——对于农村市场这一金矿,一些企业不想挖,想挖的则不会挖,会挖一点的就乱挖。
事实上,看似冷清的农村市场,错综复杂的混乱局面一直没有停止过。
策略之乱
2007年,在政府的号角下,农村市场得到了IT厂商空前积极的响应和参与,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讲,农村市场都是很好的市场突破口。
但是,农村市场太过分散,一次采购量太小,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很多厂商头脑一热一头栽进来,导致农村市场诸多怪现象的产生。
怪现象一: 部门混乱。
本报记者在采访某一知名厂商时就遭遇到了这样的“混乱”: 这家厂商在农村市场深耕多年,记者约采访时,先是被“发配”到了消费部门,但该部门老总称自己只负责农村的消费产品,无法从战略高度说清楚。
于是记者又被“推”到了渠道部门,公关人员很快将记者拒之门外。理由是,渠道只是农村市场布局的一部分,代表不了全局。
最终,记者只有向集团公关“求救”,辗转三四个星期,集团公关也没找着该由哪位老总担任“农村发言人”。
一个将农村市场置于战略高度的企业,居然没有一个部门或者负责人来统筹和规划全局,实在令人费解。环顾其他企业,记者发现这样混乱的组织设置居然占大多数。
农村市场的特殊性让企业无法复制以往的手法,特别需要从集团层面进行统筹规划,在这方面,运营商走在了终端产品厂商前面。2007年~2008年,部分省份的运营商从组织系统上做出改变,纷纷成立独立的农村客户部门,从整个渠道体系、队伍建设、业务突破点等方面,整体统筹农村市场。
怪现象二: 农村产品定位混乱。
“信息热、农民冷是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浪费了大量的信息资源,也没有分析出农民核心的需求,很多都是停留在表面上,摆摆样子。”李认为,厂商一提到农村信息产品就有两个概念,一是便宜,二是傻瓜化。
“不要一提农民就是落后、封闭,一提农村市场就是便宜、一键上网、一键启动,再弄点不痛不痒的农业数据库上去。本来是液晶屏,硬要换成CRT。”李说。
“我有很多同学,有的在村里当村长,有的在村里做生意,他们经常上网,给我转发的短信都是很时尚的。只要农民能够上互联网,什么事情都能自己解决。”一位经销商告诉记者,很多设计农村PC的人,并不了解农村市场真正的需求。在农村,能买得起电脑的人,并不特别在意价格,那些便宜的“傻瓜”电脑并不受欢迎,常常摆着没有人买。
浪潮在到底为农村市场提供什么样的产品上,就走过弯路。
浪潮在前不久为农村市场定制的3万台农村电脑,其中75%都配备了19英寸的液晶显示器。“其实原来我们配的是15英寸或17英寸CRT,都是2000~3000元的产品,发了一大批货后,有不少被要求换货。”浪潮北京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副总裁黄刚坦承,浪潮原来的思路是农村产品要低价、低配置,后来发现并非如此,农民往往是将电脑当做一个大件家电来买的。
“实际上,农村市场只有30%左右的需求是最低端产品,能够满足基本要求; 而60%~70%是满足多种需求,这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黄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