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4大创新培育电子政务发展沃土

    【IT168 信息化

    自从2002年党和国家提出开展电子政务建设以来,整整六年过去了,电子政务建设究竟应该怎样评价?不容否认,推行电子政务使政府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取得了长足进步,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政府对公众服务上也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成就有目共睹。从信息化的大环境来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信息化门槛大幅度降低。

    近年来,我国网民数量迅速超越一亿人,跃升至全球第二位。公众与互联网的互动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影响深远的网络经济和网络舆论阵地。大环境已经为电子政务加快健康发展、更好更快地推动社会进步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原本有机会在电子政务方面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使之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然而,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是,按照联合国关于电子政务的评价体系,我国在2006年全球电子政务建设的排名中位居第57位,在2007年位居第65位,与我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极不相称。我们已经落后于印度并有拉开距离的趋势。是联合国的评价体系不符合中国国情,我们有理由可以不予理睬吗?中国国情绝不应当是我们为自己的落后辩解的理由。是党和国家对电子政务不够重视吗?从党的十六大起,电子政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到十七大时包括电子政务在内的信息化已经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全局高度。党和国家为电子政务发展下发了众多文件,也曾多次召开重要会议,领导同志做出过大量的批示。

    今年3月,某IT咨询公司的市场报告显示,2007年,全国在电子政务上的总投入达到65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了19.6%,照此计算,全国两年的总投入超过1200亿元。由此可见各级国家机构对电子政务的重视程度。

    一个尖锐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如此巨大的投入与取得的成绩相比是否成比例?我国电子政务的绩效是否得到国家和国民的认同?

    就发展的本质而言,我们应尽快找出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认真分析研究。总结经验并提出改进措施从来都是极为重要和不可缺少的,是事物进步的原动力,回避和不谈问题就无从总结经验,就会阻碍发展。

    我国各级党政机关在电子政务上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甚至在每个局部和环节上的做法都有道理。但是,电子政务是关系到国家、企业、公众的全局性的宏大社会工程,从整体部署和各个环节的衔接上看,它要求的不仅是在党政机关等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还要求利用现代管理、现代教育等全方位知识推动全社会范围的创新。《地球是平的》一书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指出,引入一项新的技术或平台,并不能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只有当新技术或者新的技术平台与新的经营方式结合起来后,劳动生产率才会出现跃升。电子政务也是同样,只有在电子政务发展的整体环境上进行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我国电子政务才能健康、持续发展,才能真正迸发出巨大的社会效益。

    六年来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电子政务健康发展不光是由资金和现代信息技术决定的,而更多的是由现代管理和现代教育共同决定的。只有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才能为电子政务的持续发展提供良性的保障环境。

    电子政务健康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保障环境?中外成功的电子政务实践告诉我们:必须有创新的管理体制,能够对电子政务发展进行及时有效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指导;必须有创新的建设模式,通过责任制有效地实施投资监管、成本控制、运行维护、绩效评估和资源整合,并推动社会进步;必须有创新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保障电子政务建设管理纳入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必须有创新的社会效果,支撑政府以管理创新和职能转变为标志的改革,从而降低行政成本、拉动产业发展、推动科技进步,并不断提升企业、公众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没有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便很难为电子政务营造出这样的良性发展环境。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