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CIO如何建立以服务为导向的IT?

工研院ISC的服务转型之路

    而在用不同角度分析、看清楚什么是服务以及了解服务科学的内涵后,台湾工研院信息中心主任王辅卿也用自身的例子和大家分享,工研院信息中心转型的经过。

    王辅卿表示,最初他是在工研院的研发单位电通所工作,也就是扮演着使用者的角色,因此2003年到信息中心任职后,他就决定要加强IT服务导向。

    他回忆,当时信息中心的状况是,外部客户觉得信息服务效率差、不稳定、常中毒、客服不够专业等等,而信息中心的技术人员则觉得每天都在救火,个人成长缓慢,缺乏成就感…。因为太多的抱怨和缺乏标准,连客服人员都不知道怎么办。 因此,既然决心往服务导向发展,他认为所有针对使用者的事情都要视为优先选项,这样才叫做服务导向,而首先在文化面一定要先做改变。

    所以王辅卿成立了ISC之友(ISC是工研院信息中心的简称,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Center),其实就是信息义工。 他表示,这个角色其实就是早期在生产在线会有一个工程部门,当研发单位开始要把产品放到生产线之前,工程单位必须先到生产线做规划,观察这个产品是否能到生产在线。 所以王辅卿就是希望ISC之友能扮演这样的角色,当有新服务要上线前,可以先从使用者的角度来帮忙把关。

    “重度使用者和抱怨最多的人最适合扮演这样的角色。”王辅卿说,其实有时抱怨多的人只是因为不了解IT的流程,又苦无发言机会,因此,只要有机会让他发表意见,让他了解,误会自然就会减少了。

    此外,王辅卿还设了统一对外窗口,将服务台(Service desk)作为防火墙,让受过训的专职服务人员来对内服务,使IT人员不会在全无准备下,站在第一线和其它同仁直接沟通。“避免如过去曾有技术较好但不擅沟通的工程师,因技术上的坚持,与高阶主管助理之间产生争议,愤而离职的事发生,”他说。

    他表示,服务台的人不见得有IT背景,但他们可以用自身的专业快速理出客户的问题,当客户生气时帮忙安抚、做记录并追踪每个问题是否得到解决、了解问题处理进程。“因为有他们,约有50%的问题能在第一线就得到解决。”他说。

    王辅卿笑说:“现在我们的服务不只有IT,还包括电灯、电话,厕所坏了都可以打服务台的电话,连电话簿都不用翻,也不用经过转接。”

    “不过业务管理面的服务就比较棘手了。”他说,像工研院这种研发单位是非常自由的环境,信息中心为了资讯安全问题,希望强迫每台计算机安装防毒软件,且都要有ID,如此一来一旦发现有计算机中毒就可以快速隔离。但他表示,在他来之前,信息中心花了三年的时间做善意规劝,结果只有54%的计算机接受安装,还有五千多台计算机是没有ID的,后来是说服院长形成政策后才得以落实。

    而且他表示,“通过国际资安认证后,也确实增加了同仁对信息中心的信任。”

    不过他知道,这些都还不够,即使服务的态度再好,如果服务的本质不够好,还是会出问题,因此他们还有几项重点任务,首先就是SLA(Service Level Management)。

    也就是依80/20原则去定义服务层级,找出一天当中使用者最常遇到,最在意的事。他以电子邮件为例,过去送一封信最差的状况是经过一小时后才会送达,而现在他要求一定要在一分钟内送达。

    此外,他也把电通所的Matrix管理带到IT管理面来,并严格执行ARCI(Accountable、Responsible、Consulted 、Informed )法则。「每件事我们一定要找出一个A(Accountable,当责者),过去许多事无法落实就是因为没有A,只要能把这件事落实,很多事都好谈。」王辅卿说。

    “另外,我们觉得ITIL是很好的东西,我们觉得要建立基础技术一定要有共同语言,所以我们就用ITIL来当共同语言。”他说。

    现在他们透过ITIL诉求的端对端(end to end)的服务质量监测数字化,并公告周知,如此就有数字可以帮ISC说话,从进入ISC到现在,资源并没有增加,但从KPI值来看,好的部份都在持续上升,而不好的数值则呈现逐步递减。

    “我觉得提供专业化IT服务是可以得到客户尊重和赞赏的。”王辅卿说。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