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博物馆惊奇

    博物馆“无边界”

    凝结着600年明清皇宫历史的故宫是我国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南起午门,北至神武门,占地面积72万平米。面对着这样一个巨大的宝库,观众该从哪里逛起呢?

    这时,观众求助于故宫网站,就会得到满意的答复。在故宫网站的“紫禁城浏览”频道下,有一个“故宫导引”子栏目,点击进去就能根据参观时间的不同得到不同的导览服务。

    如果观众准备花上半天参观故宫,地图上一个穿着满清服装的小宫女就会从午门出发,沿着半天的路线图行走。第一站到达太和门时,小宫女会停下来,地图旁边马上显示出太和门的图片和简介,观众还会了解到,太和门正在大修中。

    点击“继续”,小宫女接着往前走,和在太和门一样,每到一个景点,小宫女都会停下来,让观众在网站上详细了解该处景点,甚至在哪些景点有厕所、餐厅和讲解处,地图上都会显示无遗。最后,当小宫女走到神武门时,网站为观众设计的半天参观路线就圆满结束了。

    2001年9月,首都博物馆网站开通,和许多博物馆一样,最初网站也采取了具有古都文化特色的九宫格设计,庄重而神秘。可是,由于页面设计过于繁琐,观众往往需要点击五六次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秉承着“方便观众”这一服务宗旨,网站不得不忍痛割爱放弃九宫格的精美设计,根据公众的不同服务需求,将网站划分为“体验、鉴赏、研究、服务”四大板块,公众只需点击两次,就能查到想要的信息。

    这种门户式的网站设计使首博网站成为了“最不像博物馆的网站”,却受到了公众的欢迎。特别是博物馆免费后,首博率先在全国推出网上预约,观众可以提前3天在网上预约参观,网站成为服务公众的窗口。

    比起其他大的博物馆来说,地质博物馆的观众流量比较少,因此,向网站转型显得更为紧迫。 2004年,博物馆搬入新馆,确立信息化发展规划时,3年内将5万件藏品的数据量向公众公布,成为信息中心的主要任务。

    现在,只要观众登录中国地质博物馆网站,在“数字地博”的栏目中,就能在藏品数据库里看到各种岩石、矿石和化石标本的图片、产地以及属性等详细信息。

    “用网络空间突破物理空间,将自家的宝贝全部在网上公示出来,是我们的目标。”地博信息网络部主任冯向阳说,这在中国的博物馆中确实不多见。

    要知道,每一个标本最终出现在网上,都要经历很繁琐的过程,藏品先要从藏品部取出来,清洗干净,然后进行影像储存,包括平面和立体影像,研究部的工作人员再对藏品进行详细描述,一项藏品就有40项~60项说明。哪些说明针对普通公众,哪些针对专业人员,都要经过细心揣摩。

    除了将藏品信息公示外,信息中心还针对特定藏品进行信息化加工,使藏品科学故事化,在网站“数字地博”的“数字展陈”中,观众可以欣赏到鸟类起源的视频片。

    
    
    像地博这样利用虚拟手段实现“藏品科学故事化”的还有南京博物院的网站。错银饰铜牛灯是南博的“镇院之宝”,陈列在青铜器展馆中,由灯座、灯盏、烟管3部分组装而成,是一件极具“环保”功能的文物。为了演绎铜牛灯的工作原理,南博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将其搬到了网站上: 通过鼠标点击,可以将灯座、灯盏、烟管3部分分拆,在灯盏腹部上一点,便能看到火红的烟火,当灯火点燃时,还能看见青烟进入烟管,看不到一丝废气流出。

    尽管网络上展示的虚拟博物馆不如馆内多媒体应用来得丰富与刺激,但是,在博物馆向公众服务转型的今天,虚拟博物馆正逐渐释放出独有的魅力与潜力。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