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推广RFID困难重重

编者按:RFID技术的确很有潜力,但技术的不成熟和成本的高昂不断地打击实践者的信心,甚至就连最坚定的支持者,也在遭受着挫折感。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在2005年年底时面临着尴尬的市场状况:一方面是让人看好的市场前景,另一方面是技术不够成熟、成本居高不下。一方面一些不容小视的大客户在积极推动,另一方面又面临着一系列无法避免的人为错误、难以克服的技术障碍和异常激烈的标准之争。

  两年多来,RFID的实践者们一直在泥潭中苦苦挣扎。随着沃尔玛集团(Wal-Mart)2006年1月再添200家采用RFID的供应商,以及包括百思买公司(BestBuy)、塔吉特百货公司(Target)和美国国防部(Denfense Department)在内的一些大客户也逐渐开始推行RFID,这些实践者们发现,不但困扰他们的老问题没有解决,而且新问题还在不断涌现。虽然这些新问题并没能阻碍RFID滚滚向前的车轮,但是数据筛选和分析上的问题、标签读取器不尽如人意的表现、居高不下的成本以及至今尚未兑现的投资回报等等,都导致了RFID在应用上出现暂时的停滞。而且,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实践者逐渐滋生挫折感,甚至可能带来发展中的倒退。

  作为RFID技术的早期推广者,吉列公司(Gillette Co.)2005年3月开始向沃尔玛集团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桑格市(Sanger)的配售中心供应200多种贴有RFID标签的产品。但据这家公司负责产品电子代码(EPC)全球价值链和零售保障部门的副总裁迪克·坎特韦尔(Dick Cantwell)称,吉列公司已经减少了其在RFID方面的投入,该技术只集中应用在那些旺销的快速消费品上,比如刀片等。

  沃尔玛集团在供应链中推广RFID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快存货上架的速度,并从根本上解决断货的问题。但是,相比之下,吉列公司宁愿采用更具有针对性的方法来提高销售额。像吉列公司这样有类似想法的供货商并不在少数。对于诸如DVD之类的产品,生产商往往只会在投放市场后最初的几个星期或几个月里使用RFID,因为这时是销售量最好的时候。此外,联邦快递公司(FedEx)和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这两大物流巨头到目前都未大批量应用 RFID,他们认为在目前廉价的条形码技术完全能够胜任物流跟踪任务的情况下,大批量推广RFID为时尚早。

  不过,还是有不少公司看到了RFID的进步,并在大力推广其应用,只是其规模和范围都太小。较早支持RFID技术的消费品供应商金佰利公司(Kimberly-Clark Corp.)已经加快了采用RFID的步伐。金佰利公司在包括纸尿布和洗衣粉在内的200多种商品的货箱和托盘上贴上了RFID标签,销往沃尔玛集团、阿尔伯森公司(Albertsons)和塔吉特百货公司在美国的配售中心,以及欧洲的麦德龙集团(Metro Group)和特易购公司(Tesco)。不久前,金佰利公司的RFID研究实验室,还被消费品和零售业RFID标准化组织定为北美地区仅有的两家测试中心之一。不过,金佰利公司和大部分公司一样,至今仍不能将RFID的数据与其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整合,只能将其单独存储到另外的数据库中。而整合数据恰恰是RFID实现投资回报的关键一步,因为只有整合以后,才能通过RFID标签来跟踪商品的流通状态和断货情况。“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潜心研究 RFID技术的兼容性、工作原理和基础设施要求,以求能充分利用此项技术。”金佰利公司自动识别和RFID部门的战略主管迈克·奥西(Mike O'Shea)表示,“现在我们不得不开始考虑如何让这项技术真正带来价值。”

  自行车制造商太平洋自行车公司(Pacific Cycle LLC)曾试图将RFID数据整合到公司现有的思爱普软件系统公司(SAP)的ERP中,但整合的过程几乎是一场噩梦。数据格式和软件不兼容的问题,使得系统很难导入精确的数据,同时,系统也根本无法去做其他工作,实现对数据价值的挖掘。“我们将大量的时间花在中间件上,努力让信息实现互通。”公司的信息系统主管爱德·马修(Ed Mathews)说道。他们每周要发给零售商50多款贴有RFID标签的产品,这些标签会产生7万多条记录,但其中时不时就会出现问题数据。公司为此专门安排了一位员工来对这些记录进行筛选,将那些不断产生的问题数据挑出来。这些问题数据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贴有标签的自行车托盘,如果在配送中心放得离读取器太近,就会造成数据的重复读取。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