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国产基础软件产业链创新论坛在沪召开

主持人:

  谢谢朱处长。本次国产基础软件产业链创新论坛的开幕式就到此结束了,接下来由我国在基础软件方面和汽车电子软件方面的专家为我们进行主题演讲,请前来参加国产汽车电子现状与展望论坛的朋友到隔壁的会议厅和大家探讨相关的问题,其他朋友则继续留在本厅。首先有请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信息办副主任任锦华主任的演讲主题是民族软件产业现状与展望,有请任主任。

任锦华:

  非常高兴今天能过来跟大家汇报一下工作。我先说两个问题,我觉得上海基础软件推进联盟恐怕最大的问题有两个,刚才我想了一,第一个我们国家的基础软件都是单打一产品,无论是操作系统、数据库还是办公操件都是独立的,而国外共了是一体化的。中国的这个问题并没有很好得到解决,上海怎么去做?这是第一个最大的问题。第二个最大的问题是上海基础软件推进联盟(促进中心)发展方向是什么,是自娱自乐上还有还是面向中国,如果是面向中国就要吸引全国的优秀软件共同加盟,变成一个全国的国产的系列软件,而不是基础软件的一个集散地或者叫推进联盟,或者叫什么东西,这样的话才能把基础软件带动起来。因为基础软件我认为现在没有大的问题,致命的问题就是跟配套软件不结合,如何解决,给国产软件一个好的发展空间,需要政府以及下面的专业职能部门要做的工作。这是两个问题先提出来。

  提出问题就是发展现状,分析问题就是为什么步履艰难以及信息发展中高阶段对软件业的需求,还有国家对民族软件投资政策的缺陷。软件行业的发展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民族软件行业的发展是步履艰难的,基本上我个人认为中国的民族软件企业的发展模式都是手工作坊式的发展建设模式,为什么这么定义呢?就是说我们国家的软件都是单打一,我这个企业做什么就做一个,党的十七大报告谈信息化就谈了一个两化融合——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当然现在什么叫信息化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个人理解绝不是利用信息技术协助工业化的发展,而是利用工业化的模式协助建设我们的信息化体系,包括软件体系和基础软件体系。现在我们国家的软件行业基本上都是单打一,所以尽管政府重视、企业努力,最后被外企各个击破。今天我了一下,在座的都是上海软件公司的老总,都是软件行业的高水平领导者,当然肯定对软件的分析比我们到位,至少你们是深有感触,我就不细说了。

  第三,民族软件行业发展前途无限光明。以前有一家公司问我信息架构,我说一层架构,他说从来没有听说过。我觉得信息化最底层应该是硬件,在我们国家已经是非常成熟了,第二层是软件,包括系统类、安全防御类、工具软件与功能组建、共性基础办公与行政事务、个性职能业务应用软件系统,第三层是信息化目标,为综合应用服务,系统建设指导思想、房屋论与标准体系综合业务、管理、安全、保密与技术实现模型。

  为什么民族软件发展这么艰难,我们简单举个例子,比如说金山公司,我决没有说金山公司不好,我说金山公司非常努力,二十年的发展了。国家职能部委及各级政府对金山公司给予了大量的努力,结果是金山把这一块的通用软件越做越小,原因何在?我觉得他就是一个WPS,其它的应用软件都靠其它公司跟它配合,所以受了很多的牵制,跟金山同时起步的微软公司,今天它是全球最大的垄断企业,为什么?微软有一个自己的操作系统、自己的数据库、自己的办公套件,形成了一个小的链,吸引众多的公司在他身上进行外围的开发和应用,相当于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结果滚成了全球最大的垄断企业。单一产品是很难发挥作用的,一定是系列产品同步发挥作用,现在无论是微软、IBM还是惠普,他们不断扩充自己的软件产品线一体化去占领市场。但是外企都是公开的做法,而我们国家依然到今天没有重视起来,我们还是说政府投资,比如说去年的项目发出来的标都是一个产品一个产品的去做,这些产品和其它产品什么关系,标准怎么制定和统一,没人过问,这种方式能起到好的效果吗?

  所以说外企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利用了工业化的生产方式研发系列化标准化的产品,他们提供的软件不断升级,过去的十几年来,我是1996年下手做软件的,当时是win31现在有了六七次的升级,顺带硬件也有了六七次的升级,但是我们的应用有没有两到三次质的飞跃呢?绝对没有,十五年前我们用Word学会了制表等等,到了今天有什么质的变化?没有,尽管增加了很多的功能,我们用不上。外企不断的升级,导致我们国家做应用的厂商永远无止境地跟不上。

  随着信息化进一步发展,是不是国外的软件企业在中国就会一路顺风走下去呢?不是的。在基础软件层面我们确实战胜不了国外的公司产品的功能和性能,但是中国也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一个初级阶段,应该是向前发展的,但是到了向前发展的时候外企的瓶颈就来了,我认为所有的外企在中国拿不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业务模型、保密模型,根据所有国家的政策规定,安全保密产品是不允许国外公司进入的,中国的大型办公系统是任何国外的企业做不出来的,之前我跟IBM、微软这些公司的老板都辩论过,我说你们外企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他们说云山雾罩,我说硬件、CPU、软件的模型、基础软件的原形是你们带来的,但是你们有没有给中国做出一个大型的信息系统,他们说了很多,我说也归纳出来了,我说无关是证监会、金财,这只是单一的职能系统,都是跟钱有关的系统,属于电算领域的几个分支,在我们国家有一个现象,十几年前,几个小的企业将全国的公司侵占了,金蝶等等,这几年无非是把电算的几个公司在网上放大了,是靠硬件,而不是靠软件。我说你们能不能举一个例子说有没有一个是成功的,他说没有,原因是中国的合作企业没做好。我认为是方法论上他们存在的不可逾越的瓶颈,既然拿不出我们的管理模型、保密模型,不能进入生产、销售就做不出,按照我们的规定,副省级以上的内网都是这样。你拿不出综合的大型的解决方案你就永远拿不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中高级阶段的技术模型,所以我觉得国外软件在中国也快要走到头了,所以我说中国的国产软件发展是很光明的。

  中联部项目,大家知道2002年17号文件出了以后,36个部委报了60个亿的盘子,发改委无法批,最后选了一些项目,最后发改委批了我的项目为国产化党政机关的示范项目,为此国家保密局推荐这个为档案局的示范项目,档案局下了个文是试点项目,最后由国家安全部负责对我项目所有的软件产品进行安全测评,还有七个事业单位参加,包括工信部中心、档案局研究所、中国测绘科学院、国家信息中心、50家信息企业一块儿做这个项目。我定位很清楚,不追求最好,毕竟是一个常规的工程项目,我就想在这个项目做一些有意义的尝试,就是国产化能不能走得通,中联部的意思是无论从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还有各种业务、管理保密的模型还有安全保密的方式,中联部是唯一做一个国家绝密级的信息系统,还有信息系统的提炼我是一体化进行的。这样的话,这个项目今年年底就要结束了,国家信息委员会也给国家写了报告,要大力确定这个项目的建设。中联部是按照工业化的模式把信息化需要的软件一体化解决,项目规划的时候是规划了80个软件,有基础软件、有功能组建类软件、共性办公类软件、共性行政事务类软件还有个性职能业务类的软件,按照统一的标准去上线。从这个结果来看,我作了一个对比表,就是中联部和IBM、微软对比,我把软件分了16个层次,当时选的服务器是共创的,数据库是武汉达梦的,开发语言是JAVA的,中联部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科学院、国家信息中心一批单位组织的标准小组,综合技术模型包括初级的、中级的、高级阶段的应用模型,还有符合国情的业务、国情保密模型,再有就是12、工具支撑软件、13、业务功能组建、14、组合办公应用、15、行政事务应用、16、职能业务应用,采用了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外企在这里面有断链的,保密、涉密是没有的。外企在中国是有很大的不可逾越的软肋,他就是固定软件的升级,老说新一版的系统如何好,但毕竟是一个系统,只不过是1/80,所有的应用基本上都是这样解决的。

  信息化发展的中高级阶段对软件的需求,首先是正确理解信息化,信息化是一个老生常谈的事,什么是信息化?我认为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术溶化传统的业务需求、管理需求、安全需求、保密需求、技术需求和标准规范求需求,形成既适合我国国情的、又符合计算机系统特长的业务模型、管理模型、安全模型、保密模型以及技术实现模型、标准体系的系统工程。就是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处理人们身边的日常工作,最早叫办公自动化,后又叫网上政府、电子政务、辅助决策系统、知识管理系统、数据分析系统、内容管理系统、应用指挥系统,但无论表面的名称如何更改,其内涵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仍是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处理人们身边的日常工作。但就是愿意去炒作,把简单的事情搞得很复杂,科学本来的面目是把复杂的简单化,辅助人们更好地处理身边的工作,这个大家都不可否认,但是在IT领域都变样了,核心的问题就是一个——利益趋使。

  在中国做信息化,我不是搞技术的,但是现在在软件界也没人敢说我不是搞技术的,在六需求当中技术的实现只占1/6,而又分硬件和软件技术、软件里又有很多划分,到了每一个产品当中只是信息化几十分之一的作用的构成,你的几十分之一如果想发挥作用,问题就一个,你如何协助用户去解决另外的几十分之几十几,把几十分之一带起来。这个你可能会说不是你解决的问题,但是该我用户解决吗?公司老板都知道有多少的用户精通计算机的理论和技术,最后就没人解决,就集体忽悠。所以我说,不是我任锦华比谁能干,但是中国的IT体系的工作方法、工作思路、指导思想存在的重大问题给我的发展机会。2007年中国出台了文档格式的UOF,今年已经两年多过去了,我们专业的厂商推广怎么样,金山、红旗、共创等等,至少我还没有听到他们成功推广到几个部委了,但是中联部我个人做软件,我开发的标文通已经成功推广到军事科学院、中国核工业集团、兵力装备集团,境外的示范项目以及地方的示范项目,变成了一个有心插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是不是我的标准比别人好呢?不是,我做的充其量就是一个内嵌的控件而已,而基本上微软的Office的98%的功能它都有,我从来没有推广过文字编辑软件,我推广的是一个系统,自然就带着走了。所以单一产品和系列产品之间的效果是什么样的,我认为我们政府对民族软件的投资政策上是有重大缺陷的。

  第一,事实上是对单一产品的投资越来越困难,越来越难发挥作用,而政府依然在继续着这种模式,去年基本上还是一个项目一个产品,比如说外企人家的操作系统这些都是一体化的,我们国家非要分开投入,这对公司也难。做了一个软件,完全需要其它公司跟你配套,这里又有一系列的问题。

  第二,投资成果的绝对私有不利于统一标准,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我也不认为政府投资,但是按照现在的现状,在外企的软件已经形成天价的时候,中国的软件必须走出自己有特色的道路,我认为今后政府的投资形成的产品可以是公司的私有,但是政府投资形成产品的标准一定是政府跟公司共享,那么引导所有的软件公司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体系去做软件,这样可以减少很多的弯路去走。

  解决问题的思路我想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的思路去做,就是建设工业化模式的民族软件产品,就是标准化、集群化、系列化、产品化、专业化、社会化。这一内容也完全适用于信息产业的制造业,那么将工业化生产模式引入到软件开发也,是两化融合的重要内容之一。

  信息化系统建设相关因素最底层就是硬件,再往上就是一个共性的应用支撑,就是信息化的课题分类、工作对象去统一,实际上我这一次在做这个系统的时候出的就是这个东西。安全系统包括安全防御系统、服务器、客户端,工具包括工具支撑、业务组建以及上面的应用系统,包括共性的基础办公系统,事务系统和职能业务系统,信息化一个是信息文件和信息资料,目的就是服务社会。当然要有全系列的理论体系来支撑的,我们基础软件不能无限夸大其作用,尤其是夸大分散基础软件的作用。我把80个软件分了八个层面的类,之后又重新组合了一下,人的认识一定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现在我在做第三个产品线,要把它列为国家的政策里面去,现在财政部也答应投资来扶持这个项目,国家发改委也在立相关的项目。这个模式实际上就是完全按照工业化的模式,把中国民族的全系列的软件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制定一个体系出来,这样的话我想所有的软件公司会极大的降低自己的研发成本,我个人认为今后开发的企业应该大幅度削减,服务的企业应该增加,现在大家都挤在开发的船上,这本身就不正常。

  中国的软件企业发展的正确道路,一定是政府统一并公开电子文件数据格式、软件产品技术标准,包括你的分类标准,接口标准,技术架构标准,技术体系标准,引导中国的民族软件企业向一个正确的道路上去发展。而这个发展的标准应该是建立在公开的、透明的、由业界参与的,并且技术的开发应该支持开源产品,中国的软件产品一定要防止形成新的行政保护,在北京过去也有一个软件的联盟,实际上就是行政保护,交15万入门,之后就变成了自娱自乐,最后什么创新软件也做不出来。上海就要定位好,到底是准备局限于上海的小天地里面去玩儿还是面向全国,这就是两个方向,我个人认为上海的软件基地应该变成一个民族的、全系列软件基地的集散地,或者一个建设中心(当然比较难),或者变成一个什么样的组织方式,当然这一定要跟职能部门结合起来,包括工信部、保密部、科技部、档案局,上海的市场毕竟是有限的,据说上海有1000多家的软件公司,一定得面向全国。

  应该一体化建设我国软件产品系列,单一的无法协助的软件产品只能变成一个个的技术孤岛,应用系统变成一个个孤立的信息系统,单一软件纵使再优秀,如果不按统一系列标准研发,也是与信息化建设相悖的。我拿出来单一的软件哪一个都不如外企做得好,但是我本着实用、够用的前提去逐一解决。我们对33个司的培训、上线、测试、修改一共用了22天,国外能做到这一点吗?不可能的。所以我们民族的软件企业一定要选择好自己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以及技术产品指标体系的定位,不要说微软、Office有什么,他们95%的工作是我们到死都用不上的,先进不先进与我何干?

  不能行政保护某一个企业或产品。保护的只能是落后,养成懒惰的行为和习惯。要形成一个良性竞争的机制,软件标准化系列我刚才谈过了,软件公开化和标准化的五点特征也不在赘述。推广国产基础软件注意几点,一个是全系列国产软件是否同步实现,不要抱着上海要做一个最好的系统,首先你的操作系统就不是一体的,对各类的接口也没有统一的开放标准,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第二,各类综合业务需求是否做到位,信息化既不是做基础软件,也不是做安全,也不是做网络,而是做政务的应用服务,而不能说把过程变成了目标。第三,相关管理部门机制是否协调好,在中国办事不缺钱,也有人才,就是内讧太厉害,这个内讧的问题如何解决。第五,电子文件数据格式是否统一,第六、国产基础软件售后服务机制是否统一。

  中联部的软件产品线,第一条我们用的微软的操作系统,但不适用控制机制和数据库的控制操作,而是当做一个通道和容器,第一条是提炼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安全模型、保密模型的标准体系,第二条是完全国产化的,就是服务器和桌面都是Linux系统下的,中联部开发的,版权是共享的,80个产品只有5个没有要产权,目的是强行统一标准,确保底层透明,确保今后国家如果想用的话可以从政策上调用,包括标准体系。第二个产品线因为是后期开发的及技术先进性谈不到,中联部已经组织一些公司在开发第三条线,当时论证的时候感觉当时的技术不可能做到BS的,主要是工具软件,包括文字编辑软件等等,现在技术到了,基本上都开发出来了。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