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国产基础软件产业链创新论坛在沪召开

  【IT168 上海报道】2009年10月13日,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和闸北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国产基础软件产业链创新论坛”在上海浦西洲际酒店隆重举行。论坛围绕“国产基础软件的现状与展望”,“产业链创新对于国产基础软件的价值”、“国产基础软件企业整合推动产业链创新”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花蓓、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处处长朱宗尧、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信息办副主任任锦华在会上致辞,中国电子集团科技部副主任环挥扬、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春平做主题演讲。

  此次“国产基础软件产业链创新论坛”是上海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周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论坛话题围绕“产业链完善与创新是国产基础软件产业化的关键”进行。与会专家认为,国产基础软件经过近20年特别是近5年来的发展,在技术、市场等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突破。在技术上国产基础软件已经达到了“可用”水平,在市场上国产基础软件已经在电子政务、军工、电信、电网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和领域得到使用。但客观存在的事实是,国产基础软件在技术上与国际基础软件巨头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市场上国产基础软件的占有率基本以“点”为主,部分产品和领域刚刚完成“线”上的突破,要想形成国际基础软件巨头“面”上竞争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其中固然有国际基础软件巨头长期形成技术标准壁垒进而表现出市场垄断,以及用户的认知等方面的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国产基础软件的产业链还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围绕国产基础软件的软硬件适配不足,熟悉国产基础软件的人才严重缺乏等方面的原因。产业链完善与创新将是国产基础软件市场化与产业化进程中的关键。

  国产基础软件产业链现状

  国产基础软件产业链主要是指产品推进过程中由硬件产品、国产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产品、信息安全产品、测试认证、用户人才、环境等方面因素在相互对接、相互融合实现均衡过程中所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简化形式如图所示:

  从目前国产基础软件产业的现状看,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办公套件等基础软件均聚集了一批企业,并在每个领域已经形成了几家龙头企业。如操作系统领域的中标软件、中科红旗;数据库领域的达梦、人大金仓;中间件领域的东方通、金蝶中间件、普元软件、锐道信息;办公软件领域的金山、永中、中标软件。但是这些产品基本上和国际基础软件间适配使用,彼此间的测试验证的机制比较松散,合力还比较差。参加论坛的CETC预研部副主任、普华基础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环挥扬表示,尽管国产基础软件企业都认识到要想在与国际基础软件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形成国产基础软件的一整套解决方案,但目前处于弱小地位的国产基础软件企业基本都处在为生计而拼市场,很难兼顾到彼此间测试验证。“抱着大树往上爬的是藤,同仇敌忾共进退的是狼。”

  处于垄断地位的国际基础软件企业基本都形成了以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办公套件等为核心一整条完整的产业链。微软、IBM如此,ORACLE在完成的SUN的收购以后成为全球第三家拥有完全基础软件产品线的企业。从ORACLE巨资收购SUN这一事件中不难发现,基础软件的资源整合是市场发展的一个方向。国家将从政策层面上推动国产基础软件企业整合重组,形成若干家基础软件骨干企业。CEC和CETC两大隶属于国资委的中央直属企业已经在整合各个资源,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形成资本规模在数十亿元的基础软件集团。中国软件总经理程春平则表示中软目前已经形成了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办公套件等一整条国产基础软件软件产品线,未来借助利用CEC与中软集团的资源优势,打造完整的国产基础软件产业链。

  推动产业链形成的关键是应用推进

  构建互动、融合、均衡的产业链是国产基础软件产业发展的关键,可以确保国产基础软件健康可持续发展。出席会议的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认为,目前国产基础软件发展重点也是难点是市场。为此,上海已经通过若干政策来推动国产基础软件应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支持的全国产基础软件示范项目“基于国产软件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应用示范项目”自 2009年1月1日在大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线以来,运行稳定,效率与国外软件相比毫不逊色,受到了领导与专家的好评。

  产业链建立和完善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要提供新的产业政策、资金来扶持基础软件的发展。在上海出台的支持国产基础软件发展的政策中,促进产业应用一直被确立为重要的方向之一。2009年5月11日,上海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施意见》,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提出上海将“重点推动信息服务业的基础软件、嵌入式软件和大型行业应用软件的研发和产业化”,打造软件与信息服务业集聚区。据了解,上海还将出台《上海市促进国产基础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行动方案》,重点全系列国产基础软件的行业与领域应用。

  上海已经建立了国产基础软件产业化基地,在空间上支持构建国产基础软件产业链,基地将把研发机构、基础软件厂商、系统集成商、用户单位有机地整合在汇聚在一起,在用户需求研究、产品联合研发与测试验证、协同服务、品牌建设、市场资源、标准制定等方面协同工作,逐步形成国产基础软件完整产业链条和良好机制。

  人才是产业链形成的难点

  目前国产基础软件企业最缺的不是资金、市场,而是人。与会的中标软件副总裁刘文清博士表示,国产基础软件发展时间还不是很长,在人才方面的积累尤为不足。目前从事国产基础软件研发的人才不是高校培养出来的,也不是培训机构培训出来的,而是企业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上海达梦总经理韩朱忠表示,达梦的核心技术人员大多在达梦工作了8年以上,很难从社会上招聘到有经验的人才。从技术研发的人才上不难看出,目前对国产基础软件有深入研究的人才非常稀缺。而从“面”上推广国产基础软件,势必需要大量对国产基础软件非常了解的技术、服务、市场等方面的人才。

  中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强国转型,大力提倡自主创新。而基础软件在信息化无处不在的今天,国产基础软件无疑创新这顶皇冠上的明珠。我国在基础软件领域的发展目标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更重要的是实现基础软件的产业化,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这就要求国产基础不仅要在技术上创新,而且要在产业链上创新,真正实现信息化领域中的“祖国江山一片红”。

  中联部、上海市经信委和闸北区人民政府等部门的领导、业内知名专家、上海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企业代表约400人出席了本次论坛。

  关于此次论坛的详细内容可参阅后页演讲现场实录。

国产基础软件产业链创新论坛现场速记

主持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前来参加本次国产基础软件产业链创新论坛。今天的论坛分为三部分内容,在开幕式结束后我们分别在两个会议厅举行国产基础软件产业链创新论坛和汽车电子软件现状与展望论坛的主题演讲。在此我谨代表本次论坛的组织者对各位的莅临表示衷心的感谢。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出席本次论坛的领导及嘉宾,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有请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花蓓女士致辞。

花蓓: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国产基础软件产业链创新论坛,首先我谨代表闸北区人民政府对出席今天论坛的各位领导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借此机会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闸北区的各级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全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十分迅猛,国家出台了鼓励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相关政策,上海更是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列入了高新技术产业化具有重点的领域之一,闸北区作为市中心城区之一,在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方面具有非常良好的基础和优势,特别是数字内容、基础软件、信息服务外包、嵌入式软件、轨道交通通讯信号等领域已经形成了产业发展的基本框架和雏形。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闸北的城区改造为塑造新的业态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空间。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的闸北,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可谓是适逢其时,同时为了保障基础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我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为基础软件产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今年的9月24日,闸北区人民政府和市经信委签署了协议,共建上海国产基础软件产业基地。该基地将为实现国产基础软件产业集聚提供平台,闸北区将本着开放市场、服务全局的思路,努力为基础软件产业的发展做好服务工作,同时我们将紧紧围绕加快推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总体目标,做大做强一批企业,吸引一批企业,打造一批信息服务业基地,争取到2012年闸北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总收入达到300亿元。我们坚信闸北区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将成为闸北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同时也将在全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最后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花区长。下面有请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处处长朱宗尧先生致词。

朱宗尧:

  花区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国产基础软件产业链创新论坛,此次活动作为2009上海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周的分论坛之一,得到了国家工信部,中联部信息中心,中联科技集团,中连股份、金蝶集团以及闸北区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对任锦华主任,程春平总经理,花蓓副区长以及参加本次活动的各位专家和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作为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九大领域之一,在上海市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四个中心建设,实现由投资推动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的过程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今年1~9月份,我们统计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经营收入达到了将近1600亿元,去年我们整个全市的规模是18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4%。

  我们今年上半年整个上海经济形势不是太好,我们增速全国是排在倒数第二,但是我们这个行业在上海的经济各个产业门类当中应该讲是增长速度非常快的,可能就比汽车稍微慢一点。整个上海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对整个上海国民经济的贡献已经超过了5%,衡量一个产业是不是支柱产业经济学上有一个指标,达到5%,我们软件和信息产业已经超过了5%。9月初,上海经信委颁布了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方案,提出到2012年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经营收入达到3600亿元,占全市的GDP比重超过6%,将上海打造成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集聚地。我们市委市政府定下来,上海在全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在很多的产业门类当中最后定了九大产业门类,三年的时间市委市政府拿出100个亿,重点支持我们一些关键技术的研发服务平台的建设及我们的软件和服务业建设九大行业的唯一一个服务业是我们软件信息服务业。那么基础软件是软件产业的核心和灵魂,基础软件产品长期受制于人的状况将直接危害人的信息安全,严重制约软件产业的发展,为实现自主可控,推动我国技术软件的发展,在国家层面成立了重大专项,作为配套设施,上海也将其列为了核心任务之一。

  我们在高新技术产业化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里面软件提了四块内容:第一个是基础软件、第二个是Chier软件(音译)、第三是工业软件、第四是高端技术外包。所以我们是核心之一。经过多年的积累,上海已经形成了服务器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数据库、办公软件等产业链,集聚了普华、达梦、东方通等一批国内软件龙头企业,随着国产基础软件的日益成熟,基础软件水平的不断提升,基于自主知识产权基础软件的解决方案已经在政府、电信、金融、汽车以及重工业、民航、医疗卫生、教育等行业实现推广和应用。当前,在国家政策长期趋好和市场驱动稳步提升的双重驱动下,国产基础软件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上海将在推进基础软件应用的整体政策下研究制定促进上海基础软件发展的政策,实际上初稿我们已经做好了,但是由于国家也在制定一个政策,促进关键基础软硬件的替代方案,所以我们这个政策可能要跟国家的政策配套起来,要晚一点发布。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将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试点和示范。每年在经费当中设立基础软件的专项,我们现在每年市政府从2000年每年有1个亿的专项资金。另外,我们有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九大领域,一共是300亿。我们要重点向基础软件倾斜,集中力量推进基础软件应用,每年形成50个项目。在教育卫生等领域形成深度应用和行业解决方案,建设面对行业应用的体验展示中心。

  二、积极打造国产基础软件产业基地。目前,上海汇集了多家基础软件厂商,上海要抓住基础软件发展的历史机遇,积极引导基础软件企业向基础软件产业基地的集聚,打造首个国产基础软件示范基地。

  三、建设国家基础软件示范区。力争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在教育、卫生、社区、数据交换等领域实现国产基础软件的示范应用,打造优异的基础软件示范区。昨天我们跟市长汇报了基础软件方面的打算,昨天我们也了解到我们部里面实际上也在考虑相关方面的工作,实际上我一直讲,基础软件的推广应用除了得到我们用户的认可以外,还有一个是系统集成商的认可,在做方案的过程中怎么样把我们的集成软件体现进去。我们知道部里面有一个系统集成资质认证里面要把国产软件的使用比例作为一个考核的指标。

  四、组建基础软件应用推进联盟,以应用促发展,将所有力量集聚,以联盟的形式推动基础软件发展,目前上海有180家单位加入了基础软件推进联盟,并签订了合作协议。

  五、制定政府采购软件产品的目录和标准,发挥政府采购的引导作用,指导各级政府部门优先采购国产的基础软件产品,营造国产基础软件应用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六、开展应用领域的研究,集成相关力量研究符合国情特点的研究方案,降低采用国产软件带来的风险。

  七、宣传基础软件的成果,梳理用户信息,建立体验中心,展示研发成果和优秀研发案例,面向公众和软件技术人员组织多种媒体,加强对国产基础软件的宣传,专业展会和论坛,推广面向行业的应用案例和解决方案,营造基础软件应用的环境。我们现在有一个设想,在我们基础软件产业基地当中,我们专门批出一块地方做我们的展示、体验、交流,包括我们验证的环境,用户大概看了以后能切实体验到我们基础软件应用的成果。

  最后我要再次感谢与会的领导和嘉宾,基础软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多方面的支持,尤其是政策导向和用户信心,希望通过本次论坛的交流和展示,加快基础软件产业化的进程,推动形成国产基础软件应用的良好社会环境。我们坚信基础软件必将伴随新中国的成长而不断发展成长,推动基础软件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朱处长。本次国产基础软件产业链创新论坛的开幕式就到此结束了,接下来由我国在基础软件方面和汽车电子软件方面的专家为我们进行主题演讲,请前来参加国产汽车电子现状与展望论坛的朋友到隔壁的会议厅和大家探讨相关的问题,其他朋友则继续留在本厅。首先有请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信息办副主任任锦华主任的演讲主题是民族软件产业现状与展望,有请任主任。

任锦华:

  非常高兴今天能过来跟大家汇报一下工作。我先说两个问题,我觉得上海基础软件推进联盟恐怕最大的问题有两个,刚才我想了一,第一个我们国家的基础软件都是单打一产品,无论是操作系统、数据库还是办公操件都是独立的,而国外共了是一体化的。中国的这个问题并没有很好得到解决,上海怎么去做?这是第一个最大的问题。第二个最大的问题是上海基础软件推进联盟(促进中心)发展方向是什么,是自娱自乐上还有还是面向中国,如果是面向中国就要吸引全国的优秀软件共同加盟,变成一个全国的国产的系列软件,而不是基础软件的一个集散地或者叫推进联盟,或者叫什么东西,这样的话才能把基础软件带动起来。因为基础软件我认为现在没有大的问题,致命的问题就是跟配套软件不结合,如何解决,给国产软件一个好的发展空间,需要政府以及下面的专业职能部门要做的工作。这是两个问题先提出来。

  提出问题就是发展现状,分析问题就是为什么步履艰难以及信息发展中高阶段对软件业的需求,还有国家对民族软件投资政策的缺陷。软件行业的发展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民族软件行业的发展是步履艰难的,基本上我个人认为中国的民族软件企业的发展模式都是手工作坊式的发展建设模式,为什么这么定义呢?就是说我们国家的软件都是单打一,我这个企业做什么就做一个,党的十七大报告谈信息化就谈了一个两化融合——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当然现在什么叫信息化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个人理解绝不是利用信息技术协助工业化的发展,而是利用工业化的模式协助建设我们的信息化体系,包括软件体系和基础软件体系。现在我们国家的软件行业基本上都是单打一,所以尽管政府重视、企业努力,最后被外企各个击破。今天我了一下,在座的都是上海软件公司的老总,都是软件行业的高水平领导者,当然肯定对软件的分析比我们到位,至少你们是深有感触,我就不细说了。

  第三,民族软件行业发展前途无限光明。以前有一家公司问我信息架构,我说一层架构,他说从来没有听说过。我觉得信息化最底层应该是硬件,在我们国家已经是非常成熟了,第二层是软件,包括系统类、安全防御类、工具软件与功能组建、共性基础办公与行政事务、个性职能业务应用软件系统,第三层是信息化目标,为综合应用服务,系统建设指导思想、房屋论与标准体系综合业务、管理、安全、保密与技术实现模型。

  为什么民族软件发展这么艰难,我们简单举个例子,比如说金山公司,我决没有说金山公司不好,我说金山公司非常努力,二十年的发展了。国家职能部委及各级政府对金山公司给予了大量的努力,结果是金山把这一块的通用软件越做越小,原因何在?我觉得他就是一个WPS,其它的应用软件都靠其它公司跟它配合,所以受了很多的牵制,跟金山同时起步的微软公司,今天它是全球最大的垄断企业,为什么?微软有一个自己的操作系统、自己的数据库、自己的办公套件,形成了一个小的链,吸引众多的公司在他身上进行外围的开发和应用,相当于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结果滚成了全球最大的垄断企业。单一产品是很难发挥作用的,一定是系列产品同步发挥作用,现在无论是微软、IBM还是惠普,他们不断扩充自己的软件产品线一体化去占领市场。但是外企都是公开的做法,而我们国家依然到今天没有重视起来,我们还是说政府投资,比如说去年的项目发出来的标都是一个产品一个产品的去做,这些产品和其它产品什么关系,标准怎么制定和统一,没人过问,这种方式能起到好的效果吗?

  所以说外企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利用了工业化的生产方式研发系列化标准化的产品,他们提供的软件不断升级,过去的十几年来,我是1996年下手做软件的,当时是win31现在有了六七次的升级,顺带硬件也有了六七次的升级,但是我们的应用有没有两到三次质的飞跃呢?绝对没有,十五年前我们用Word学会了制表等等,到了今天有什么质的变化?没有,尽管增加了很多的功能,我们用不上。外企不断的升级,导致我们国家做应用的厂商永远无止境地跟不上。

  随着信息化进一步发展,是不是国外的软件企业在中国就会一路顺风走下去呢?不是的。在基础软件层面我们确实战胜不了国外的公司产品的功能和性能,但是中国也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一个初级阶段,应该是向前发展的,但是到了向前发展的时候外企的瓶颈就来了,我认为所有的外企在中国拿不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业务模型、保密模型,根据所有国家的政策规定,安全保密产品是不允许国外公司进入的,中国的大型办公系统是任何国外的企业做不出来的,之前我跟IBM、微软这些公司的老板都辩论过,我说你们外企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他们说云山雾罩,我说硬件、CPU、软件的模型、基础软件的原形是你们带来的,但是你们有没有给中国做出一个大型的信息系统,他们说了很多,我说也归纳出来了,我说无关是证监会、金财,这只是单一的职能系统,都是跟钱有关的系统,属于电算领域的几个分支,在我们国家有一个现象,十几年前,几个小的企业将全国的公司侵占了,金蝶等等,这几年无非是把电算的几个公司在网上放大了,是靠硬件,而不是靠软件。我说你们能不能举一个例子说有没有一个是成功的,他说没有,原因是中国的合作企业没做好。我认为是方法论上他们存在的不可逾越的瓶颈,既然拿不出我们的管理模型、保密模型,不能进入生产、销售就做不出,按照我们的规定,副省级以上的内网都是这样。你拿不出综合的大型的解决方案你就永远拿不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中高级阶段的技术模型,所以我觉得国外软件在中国也快要走到头了,所以我说中国的国产软件发展是很光明的。

  中联部项目,大家知道2002年17号文件出了以后,36个部委报了60个亿的盘子,发改委无法批,最后选了一些项目,最后发改委批了我的项目为国产化党政机关的示范项目,为此国家保密局推荐这个为档案局的示范项目,档案局下了个文是试点项目,最后由国家安全部负责对我项目所有的软件产品进行安全测评,还有七个事业单位参加,包括工信部中心、档案局研究所、中国测绘科学院、国家信息中心、50家信息企业一块儿做这个项目。我定位很清楚,不追求最好,毕竟是一个常规的工程项目,我就想在这个项目做一些有意义的尝试,就是国产化能不能走得通,中联部的意思是无论从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还有各种业务、管理保密的模型还有安全保密的方式,中联部是唯一做一个国家绝密级的信息系统,还有信息系统的提炼我是一体化进行的。这样的话,这个项目今年年底就要结束了,国家信息委员会也给国家写了报告,要大力确定这个项目的建设。中联部是按照工业化的模式把信息化需要的软件一体化解决,项目规划的时候是规划了80个软件,有基础软件、有功能组建类软件、共性办公类软件、共性行政事务类软件还有个性职能业务类的软件,按照统一的标准去上线。从这个结果来看,我作了一个对比表,就是中联部和IBM、微软对比,我把软件分了16个层次,当时选的服务器是共创的,数据库是武汉达梦的,开发语言是JAVA的,中联部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科学院、国家信息中心一批单位组织的标准小组,综合技术模型包括初级的、中级的、高级阶段的应用模型,还有符合国情的业务、国情保密模型,再有就是12、工具支撑软件、13、业务功能组建、14、组合办公应用、15、行政事务应用、16、职能业务应用,采用了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外企在这里面有断链的,保密、涉密是没有的。外企在中国是有很大的不可逾越的软肋,他就是固定软件的升级,老说新一版的系统如何好,但毕竟是一个系统,只不过是1/80,所有的应用基本上都是这样解决的。

  信息化发展的中高级阶段对软件的需求,首先是正确理解信息化,信息化是一个老生常谈的事,什么是信息化?我认为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术溶化传统的业务需求、管理需求、安全需求、保密需求、技术需求和标准规范求需求,形成既适合我国国情的、又符合计算机系统特长的业务模型、管理模型、安全模型、保密模型以及技术实现模型、标准体系的系统工程。就是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处理人们身边的日常工作,最早叫办公自动化,后又叫网上政府、电子政务、辅助决策系统、知识管理系统、数据分析系统、内容管理系统、应用指挥系统,但无论表面的名称如何更改,其内涵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仍是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处理人们身边的日常工作。但就是愿意去炒作,把简单的事情搞得很复杂,科学本来的面目是把复杂的简单化,辅助人们更好地处理身边的工作,这个大家都不可否认,但是在IT领域都变样了,核心的问题就是一个——利益趋使。

  在中国做信息化,我不是搞技术的,但是现在在软件界也没人敢说我不是搞技术的,在六需求当中技术的实现只占1/6,而又分硬件和软件技术、软件里又有很多划分,到了每一个产品当中只是信息化几十分之一的作用的构成,你的几十分之一如果想发挥作用,问题就一个,你如何协助用户去解决另外的几十分之几十几,把几十分之一带起来。这个你可能会说不是你解决的问题,但是该我用户解决吗?公司老板都知道有多少的用户精通计算机的理论和技术,最后就没人解决,就集体忽悠。所以我说,不是我任锦华比谁能干,但是中国的IT体系的工作方法、工作思路、指导思想存在的重大问题给我的发展机会。2007年中国出台了文档格式的UOF,今年已经两年多过去了,我们专业的厂商推广怎么样,金山、红旗、共创等等,至少我还没有听到他们成功推广到几个部委了,但是中联部我个人做软件,我开发的标文通已经成功推广到军事科学院、中国核工业集团、兵力装备集团,境外的示范项目以及地方的示范项目,变成了一个有心插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是不是我的标准比别人好呢?不是,我做的充其量就是一个内嵌的控件而已,而基本上微软的Office的98%的功能它都有,我从来没有推广过文字编辑软件,我推广的是一个系统,自然就带着走了。所以单一产品和系列产品之间的效果是什么样的,我认为我们政府对民族软件的投资政策上是有重大缺陷的。

  第一,事实上是对单一产品的投资越来越困难,越来越难发挥作用,而政府依然在继续着这种模式,去年基本上还是一个项目一个产品,比如说外企人家的操作系统这些都是一体化的,我们国家非要分开投入,这对公司也难。做了一个软件,完全需要其它公司跟你配套,这里又有一系列的问题。

  第二,投资成果的绝对私有不利于统一标准,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我也不认为政府投资,但是按照现在的现状,在外企的软件已经形成天价的时候,中国的软件必须走出自己有特色的道路,我认为今后政府的投资形成的产品可以是公司的私有,但是政府投资形成产品的标准一定是政府跟公司共享,那么引导所有的软件公司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体系去做软件,这样可以减少很多的弯路去走。

  解决问题的思路我想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的思路去做,就是建设工业化模式的民族软件产品,就是标准化、集群化、系列化、产品化、专业化、社会化。这一内容也完全适用于信息产业的制造业,那么将工业化生产模式引入到软件开发也,是两化融合的重要内容之一。

  信息化系统建设相关因素最底层就是硬件,再往上就是一个共性的应用支撑,就是信息化的课题分类、工作对象去统一,实际上我这一次在做这个系统的时候出的就是这个东西。安全系统包括安全防御系统、服务器、客户端,工具包括工具支撑、业务组建以及上面的应用系统,包括共性的基础办公系统,事务系统和职能业务系统,信息化一个是信息文件和信息资料,目的就是服务社会。当然要有全系列的理论体系来支撑的,我们基础软件不能无限夸大其作用,尤其是夸大分散基础软件的作用。我把80个软件分了八个层面的类,之后又重新组合了一下,人的认识一定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现在我在做第三个产品线,要把它列为国家的政策里面去,现在财政部也答应投资来扶持这个项目,国家发改委也在立相关的项目。这个模式实际上就是完全按照工业化的模式,把中国民族的全系列的软件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制定一个体系出来,这样的话我想所有的软件公司会极大的降低自己的研发成本,我个人认为今后开发的企业应该大幅度削减,服务的企业应该增加,现在大家都挤在开发的船上,这本身就不正常。

  中国的软件企业发展的正确道路,一定是政府统一并公开电子文件数据格式、软件产品技术标准,包括你的分类标准,接口标准,技术架构标准,技术体系标准,引导中国的民族软件企业向一个正确的道路上去发展。而这个发展的标准应该是建立在公开的、透明的、由业界参与的,并且技术的开发应该支持开源产品,中国的软件产品一定要防止形成新的行政保护,在北京过去也有一个软件的联盟,实际上就是行政保护,交15万入门,之后就变成了自娱自乐,最后什么创新软件也做不出来。上海就要定位好,到底是准备局限于上海的小天地里面去玩儿还是面向全国,这就是两个方向,我个人认为上海的软件基地应该变成一个民族的、全系列软件基地的集散地,或者一个建设中心(当然比较难),或者变成一个什么样的组织方式,当然这一定要跟职能部门结合起来,包括工信部、保密部、科技部、档案局,上海的市场毕竟是有限的,据说上海有1000多家的软件公司,一定得面向全国。

  应该一体化建设我国软件产品系列,单一的无法协助的软件产品只能变成一个个的技术孤岛,应用系统变成一个个孤立的信息系统,单一软件纵使再优秀,如果不按统一系列标准研发,也是与信息化建设相悖的。我拿出来单一的软件哪一个都不如外企做得好,但是我本着实用、够用的前提去逐一解决。我们对33个司的培训、上线、测试、修改一共用了22天,国外能做到这一点吗?不可能的。所以我们民族的软件企业一定要选择好自己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以及技术产品指标体系的定位,不要说微软、Office有什么,他们95%的工作是我们到死都用不上的,先进不先进与我何干?

  不能行政保护某一个企业或产品。保护的只能是落后,养成懒惰的行为和习惯。要形成一个良性竞争的机制,软件标准化系列我刚才谈过了,软件公开化和标准化的五点特征也不在赘述。推广国产基础软件注意几点,一个是全系列国产软件是否同步实现,不要抱着上海要做一个最好的系统,首先你的操作系统就不是一体的,对各类的接口也没有统一的开放标准,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第二,各类综合业务需求是否做到位,信息化既不是做基础软件,也不是做安全,也不是做网络,而是做政务的应用服务,而不能说把过程变成了目标。第三,相关管理部门机制是否协调好,在中国办事不缺钱,也有人才,就是内讧太厉害,这个内讧的问题如何解决。第五,电子文件数据格式是否统一,第六、国产基础软件售后服务机制是否统一。

  中联部的软件产品线,第一条我们用的微软的操作系统,但不适用控制机制和数据库的控制操作,而是当做一个通道和容器,第一条是提炼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安全模型、保密模型的标准体系,第二条是完全国产化的,就是服务器和桌面都是Linux系统下的,中联部开发的,版权是共享的,80个产品只有5个没有要产权,目的是强行统一标准,确保底层透明,确保今后国家如果想用的话可以从政策上调用,包括标准体系。第二个产品线因为是后期开发的及技术先进性谈不到,中联部已经组织一些公司在开发第三条线,当时论证的时候感觉当时的技术不可能做到BS的,主要是工具软件,包括文字编辑软件等等,现在技术到了,基本上都开发出来了。

主持人:

  谢谢任主任,下面有请环挥扬先生,环主任演讲的主题是抓住历史机遇,打造中国基础软件航母企业。

环挥扬:

  非常有机会向各位汇报一下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关于基础软件发展的一些想法,我演讲的题目是抓住历史机遇,打造中国基础软件航母企业。刚才任主任也对我们基础软件的发展做了一个分析,在这里我就不多讲了,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基础软件为国外厂商所主导,国家的信息安全受到了巨大的威胁,无论是国家、国民经济以及国防,应该说我们的信息安全目前面临着极大的威胁。

  国产基础软件产业发展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一方面是关键技术仍然掌握在外国人的手里。另外,国家和企业每年都要花费巨资去购买国外的软件和服务。第三,将近二三十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每年在IT方面花费了巨大的经费,但是并没有起到支撑国产技术软件,就是国内产业发展的作用。另外,就是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

  产生这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市场的形成,应该说有诸多的原因,主要原因我们认为可能一方面是系统集成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而技术软件投入大,周期长,而且面临的竞争对手也是过于强大。由于我们对软件行业采取了一种完全开放的政策,就是软件和计算机信息产品的国际化,走国际化的道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抑制了基础软件的发展。另外,在我们基础软件发展的过程当中也存在着技术路线以及产业政策方面的问题,到目前形成的结果是国产基础软件的企业(国内的企业)一般来说投资都比较少,规模比较少,产品和服务水平都有待于提高。发展我国基础软件产业的意义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为建立完整的软件产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打破国外的垄断,改变大家刚才讲的受制于人的局面,
  第三,保障国家的信息安全。
  第四,使国内用户的投资转向国内,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机会。

    目前我们的国产基础软件公司也存在着这么几个方面不利的情况。

  第一,处于不利的竞争态势。
  第二,国内用户对国产软件的宽容度和认知度比较低。
  第三,大多数公司投资规模小、业务故吏、分散。
  第四,本身技术和服务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随着国家重大专项的设立,为我们基础软件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历史机遇,应该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将来会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之一。同时,领先的科技和世界级的企业是与我们未来强国身份相匹配的必然。另外,信息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核高基”战略为国产基础软件技术的大发展、加快企业整合、做强做大提供了机会,中国IT市场规模的扩大也为国产基础软件的应用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下面我介绍一下我们CETC(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的基本情况,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成立于2002年3月1日,我们是原信息产业部直属研究院所和高科技企业为基础、组建而成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也是国家批准的国有资产授权投资机构之一。主要从事国家重要的军民用大型电子信息系统的工程建设。重大装备、通信与电子设备、软件和关键元器件的研制生产。集团公司的总部设在北京,目前所属二级成员单位47家,分布在全国的18个省市,其中三家上市公司。

  公司的注册资本47.68亿,去年的总收入360亿元。过去到现在为止,我们主要的技术领域是在军方,到去年为止我们军民的产值大约一半对一半,各50%,目前有职工7.3万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0人,另外有14个国防重点科技实验室,三个优异的工程中心和一系列的检测机构。在成立7年当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此次国庆空中阅兵机型里面大型的雷达设备都是集团设计的。

  CETC一直非常关注于基础软件的发展,也曾经是我们国家基础发展的主力军之一,在国家核高基设立之后,结合国内外的形势我们制定了以下战略。一是资源整合,组建国家队,二是在技术领域专注、业务市场专注,第三是坚持走创新之路。集团主要的优势是在于技术方面的优势,当然要发展一个产业光有技术的投入和关注是不够的,我们可能将在技术创新、集成创新、业务模式创新和服务创新四个方面投入我们更多的关注度。另外,要从产业发展的需求来打造完整的产品链,形成规范和标准,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重点突破而不是全面突击,最后一个是加强国际合作,走国际化道路。基础软件关起门来,与国际不联合、不合作的方式的路是走不通的,将来要更多地采用国际化的方式来实现。

  集团公司在2008年10月为在基础软件方面更好地整合力量,专门成立了普华公司,是我们集团公司控股的,有四个所属单位共同参与的一个专门从事技术软件开发的公司,这是普华公司的股权结构(PPT展示)。普华去完成的注册基本是1个亿,计划今年增加到5个亿。普华公司的发展愿景是通过资源整合、技术与业务模式创新,构建完整的基础软件产业链,提升中国基础软件的核心竞争力,为用户提供安全言可靠、高品质、经济实用的产品和服务,打造成为一个中国乃至世界的软件业龙头企业,获得社会和经济效益。

  普华公司的定位是国产基础软件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这是我们的一些布局和设想,业务的方向主要是面向军方、政府以及行业的应用。针对国产基础软件孤立分散、功能缺失的问题,以统一服务平台和完善产业链为途径,发挥整体与综合优势,构建国产基础软件整体解决方案,由于我们长期从事军事电子的业务和开发研究,也是我们国家独立电子设备的供应商之一,应该说基础软件在集团的平台上有着充分的可利用和发展的空间。

  普华公司未来有一些关于开展不同业务的设想,目前已经完成的CETC和普华占中标的50%的股份,占金仓51%的股份,未来还会整合我们内部的嵌入式实时系统的力量和中间件的力量,组合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产品链的公司。

  近期普华公司的进展一方面是自身业务的开展正在顺利进行,一方面业务资质和市场销售,另一方面正在加速资源的整合,包括国外公司的整合和收购。为迎接核高基,我们正在进行一些准备工作。普华已经牵头开展汽车电子嵌入式开发平台,另外准备和国外的汽车厂商开展进一步的合作。技术研发方面我们也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因为时间问题我就不具体地一一汇报了,另外普华也在加速进行能力建设,包括得到了徐汇区的大力支持,应该说在上海经信委的领导下,积极配合上海软件促进中心的建设。

  普华成立的时间不长,但是也得到了政府以及业界的关心和支持,这个照片是我们今年参加中国软件北京软件博览会的时候,工信部部长来参观的时候,我们在给部长介绍情况。虽然说普华成立的时间不长,但是依托CETC为坚强后盾,资金和应用方面应该是得到了非常好的支持。另外,承接了国家的重大软件专项,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我们相信普华公司能够集中我们中电科技集团内部和外部的优势,重点聚焦在基础软件方面,不断发展我们职业的团队和专业人才,争取在尖端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所以普华公司应该说拥有了基础软件国家队的基本条件。我们也希望在今后的产业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得到政府和各位 同仁的支持及帮助,谢谢大家。

主持人:

  下面有请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春平先生,程总的演讲主题是中软的基础软件布局,有请程总。
   
程春平:

  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天跟各位交流的内容是中软基础软件的布局,也是期望我们和业界有更深层次的合作。下面我从三个方面介绍一下中软对未来技术软件发展的思路。

  第一,目前中软有三个方面的任务,第一是行业解决方案,第二是自主软件产品,第三是软件外包。目前来讲,我们有一个9000人的团队从事软件与服务的业务。围绕着三大业务,应当说我们秉承三大方面的使命:第一,围绕着行业解决方案,我们想成为国家重大信息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围绕着自主软件,我们想成为自主软件产品创新与产业化的推动者;以外包为切入点,我们想成为一个国际化软件产品服务提供商。这些使命里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基础软件的研发、创新、与产业化是我们的核心任务。讲到这里,我们首先要为我们自己喝彩,为我们所有从事基础软件产品研发、服务以及相关产业化的产业大军致敬。基础软件的发展在我们国家经历了这么长的历史,确确实实我们经历过一段艰难、曲折的道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这么多的从业人员不畏艰险、不离不弃,在逆境中前进,大家都认识到国产基础软件对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与生存至关重要,正是由于这种使命感才使得我们这些人一直在这个道路上不停地去努力。那么在当前阶段我们确确实实面临很多困难,昨天在高峰论坛上,包括我们在国家部委所有的交流、汇报当中也是呼吁产业界、呼吁我们的决策层给我们的自主软件更大的支撑和支持力度,包括刚才讲的把相关资质和我们的自主产业化能力挂钩,这是当初中软跟部里面汇报提出的建议。所以,我们作为产业界的同仁,我们应该不停地呼吁,在软件及服务业的发展上,国家确确实实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在产业政策上还会有比较大的支持。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阐述的是软件服务业在国家政策支持层面应当给予分类,尤其是对基础软件的发展,我们希望跟工信部提建议,把政策的支持力度不但要支持我们产品的研发,而且还要支持我们产品的销售,支持我们应用单位的研发,支持我们产业链当中各个业务的延伸。为什么软件服务业要分类,不是说所有的软件服务业都要给予相应的支持,有的是属于法律政策允许,比如说黄色网站,法律允许它开,它也是软件服务业,我的它不需要软件服务业政策支持,我们有些工业,比如说烟草工业,虽然说也是工业,但是到了一定的阶段我们应该给予一定的限制。在这个环境中我觉得产业发展在目前的情况下对社会和国家长期战略的一些贡献,从政策层面上要分类引导,所以我们也想和在座的各位同行和同仁们一起去要求政府层面对我们的软件发展有一个更好的政策环境。

  大力发展基础软件也是把我们中软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从中软的角度来讲,我们大股东是中国电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是唯一把软件作为主业的中央企业。而且它的软件我们正在把所有的资源逐步向中软的平台上转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中软就承担了国家发展软件产业很多核心内容的使命了,这也是我们战略使命的使然,所以说大力发展基础软件是中软的战略使命。

  围绕这个战略使命,使中软在研发上我们已经有将近20年的历史,我们叫UNIX系统的研发,从八五、九五、十五期间,UNIX系统对我们眼下开发UNIX系统积累了丰富的基础软件开发知识和经验。在十五期间,中软组织了COSA平台的开发,应该说COSA平台的开发奠定了当前国产基础软件很大一部分的基础,在研发的后续阶段我们实际上也是想把基础软件的研发步入产业化的阶段。后来,我们与CETC合作成立了上海中标软件,开始了基础软件产业化的进程。再后来,我们又入住达梦数据库公司,增强了中软基础软件的实力。围绕着基础软件的发展,我们开发很多共性软件,包括门户、工作流、ESB等共性软件,也是我们夯实我们基础软件的基础,同时我们也提供消息中间件等共性软件,有力地推动了基础软件产业化发展。在我们的内部也成立了基础软件销售中心、适配中心、体验中心的建设,为整个产业的发展打造一个非常好的环境。

  到目前为止,从我们整个自主软件来讲,应该说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基础软件产品线,我们从操作系统,办公套件到数据库,到共性软件,到中间件,到我们的应用系统。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跟很多专家也讨论,像中软这么一个公司,为什么自己要建立这么一个体系呢?事实上业界都很清楚,应该说我们国家软件产业发展的这个体系,整个产业的链条不是很健全。我们整个行业来讲,我们的企业同质化比较严重,很多企业干的都是同样的工作。在这个不完全的链条过程当中,对我们自主软件插入这个链条难度更大,因为它本身有一个很强的壁垒。所以,我们从大链条当中要建立小链条,包括我们上海闸北区进行基础软件园的打造都是我们这个软件链条的核心环节,这个链条多了,我们这个大链条才能形成得比较好。所以从中软的发展角度来讲,在当前阶段我们还是想把自己的应用和基础软件应用的链条,能构成我们作为应用、作为引导来拉动我们基础软件的研发与创新。但是,我觉得走过这个阶段之后,我们还是鼓励独立产品公司,像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作为独立的产品公司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结合、和产业链的相关环节结合。当前阶段,我觉得这种链条是有相当必要的。

  操作系统和办公套件方面实际上是以上海中标软件作为我们的技术平台,上海中标软件的操作系统应该说这两年发展得是比较迅速的,表现在它的市场份额在逐步增加,影响力在逐步增强,包括它的办公套件有少数民族版、藏文版和国际版。其中藏文版在我们西藏、甘肃、藏区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使用。操作系统昨天我在论坛上也讲了,操作系统应该说是基础软件比较难的一个环节,过去中软搞操作系统有十几年,当时我认为不是技术上做不出来,我们做一个操作系统,我们所有的外部环境由于我们的产业卫士不让你自己做,导致这个企业的支撑负担比较重。所以,后来我们就转入开研,开研的发展应该是对我们国家基础软件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利用社会化的资源来解决我们自己子资源不足的问题,所以我们自己也是兼并,在操作系统的发展方面下面我们还是要坚持科研发展的战略。这对我们整个产业发展环境和整个社会实现比较好的衔接。但是强调开研并不是说要忽视自主创新,中软在近些年的自主创新方面也是取得了丰富多的蒴果,利用我们过去的经验和知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混研模式,这种模式从某种程度上讲,也可以解决我们未来发展盈利和商业模式。

  第二个方面是以达梦数据库公司为平台来构建我们的数据库管理体系,达梦数据库这么多年来坚持自主研发,冯老师他们是相当不容易的,冯老师搞数据库应该说二十八年的历史。这么多年来坚持自己研创、开发走到现在,应该说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自控研发的系统在我们目前的应用当中,确确实实得到了很深切的体会,最近我们有了很好的进展。我们在很多系统里面实现了有效的切换,包括我们在河北、中央办公厅,包括很多的核心应用,这种切换首先要取得用户的信任,自主研发的内核包括未来的发展有一个现在相当大的好处,我们可以进行针对专业的适应性调整。这种调整在国外的主流供应商目前对我们是做不到的,它不可能针对一个特定的行业,为了这个特定行业的业务来改善整个产品的结构,优化整个产品的性能,为什么最近达梦数据库经过电信级运营的测试,加快了一百个TB的测试,我们的性能一点都不比国外的差。这就是我们掌握内核技术自己发展的优势,当然我觉得影响范围要小一点,在这个环境中有能力主宰自己的命运。

  另外,我觉得达梦在国内首推军B级的安全数据库,打破国外安全数据库的封锁。其和主流数据库有良好的兼容性,便于应用的切换,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很好地融入产业链的发展当中,最有效的策略就是要保持和它的高度兼容性,这样的话我们在用户市场整个环节花的代价就比较小。到目前为止,作为中软这个应用系统有它的优势,我们最近测试了很多的系统,我们在中央办公厅用了三个月之后才告诉领导,还跟领导商量我们要用国产的,领导还在打鼓说行不行,不敢用,但是用了三个月之后,我告诉领导你的系统已经在我们国产的上面跑了三个月了,领导就说可以,然后就全面国产化,包括前台和后台。这种良好的兼容性,包括我们在应急指挥系统,要求10月1日上线,很多应用开发商说来不及,我们就告诉他可以做到一个很平滑的无缝过渡,这就加快了我们产品进入市场的准入力度。

  到目前为止,我们认为达梦数据库的测试性能在国内是比较好的,和国外的厂商对比它某些方面还有优势,这就是我们刚才讲的自己研发内核的力量,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不管是操作系统也好、数据库也好,我们在很多行业里面都形成了很好的突破,奠定了现在我们产业发展的基础。

  围绕着这些基础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我认为是基础软件里面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我觉得要把共性软件作为基础软件的组成部分,共性软件就包括我们现在很多大家都在做的ESB、工作流、门户,这些共性软件我认为是产业发展的一个基础平台。这些共性软件过去如果我们用很多国外的产品,把我们的操作系统与他们适配,要求得他们的测试都是很难的。这样的话,在当前的阶段我觉得我们国家的共性软件应该说发展得相当不错,我们的很多产品应当具备了国外产品市场同台竞技的能力,甚至我们的很多产品比他们更符合我们国家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所以把共性软件作为我们基础软件发展链条当中的一部分,对加快我们基础性的基础软件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当然,我们把中间件也作为我们基础软件当中的一部分。另外,中软还有一个体系,就是应用中间件。中软目前的行业优势是它在软件方面比较大的优势。到目前为止,我们有25个行业的解决方案,在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去发挥作用。这种应用中间件部署、推广也是拉动我们基础软件走向市场、进行产业发展的一个很大的推动,所以说核高基专项这次的部署应当说是比较全面的,我们从产业链发展的各个环节,给予支持我们产业发展建设的建议。虽然说十一五计划还没有启动核高基计划,过去我们是以纵向领域为主,十二五的规划当中我们期望走向横向专业化,在应用的领域过程当中进一步提炼我们专业化的这种应用中间件。围绕着这些基础的资源,我们实质上也是要进行一些社会化的资源整合,那么从一体化的整合里面,对中软来讲,我觉得分两个层面,第一是资源方面的整合,第二是技术方面的整合。刚才讲了为什么我们中间有一个小链条,要融到这个大链条当中去,对中软的资源整合,包括我们的研发体系,包括我们的产业化体系,包括我们的产学研结合体系,包括我们的基础培训标准体系。以中软行业应用为拉动,和我们社会上的应用开发商进行合作也是一个应用的拉动。中国电子有很多整级企业,包括长升集团(音译),还有3C企业也作为产业当中拉动基础产业化的方向。

  在技术研发方面,除了本部的实验室和研发中心以外,还有下属像中标软件、达梦数据库这些独立的产品公司作为我们整个产品的支撑。同时,我们也和北大、清华、国防科大、中科院建立了专项的实验室,来面向整个产学研体系的结合,这是我们从资源层面一个整体部署。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搭建我们内部的一些公共的服务中心,昨天我听朱主任讲我们闸北也要建产品体验中心和产品的适配中心,中软现在也在建这个中心,希望将来和闸北这边形成一个有效的互动。同时,我们应该加大整个培训体系的建设,作为基础软件来讲,包括我们现在对大学里面自己的员工和社会化员工的一些技术培训体系。昨天我们也谈到整个基础软件,目前我们的从业大军还是有限的,我不知道我算的是否对,大概就是4000多人。我们在数据库规划和发展的方向上,我们摸清楚我们国内到底有多少数据库的专家,到底有多少人在研究数据库的发展方向,就这一个方向,我上次跟冯老师讲,经过我的调研加起来就40多人,在从事数据库专项方面的人员,所以在基础力量、人才队伍,不管是高端还是下面产业发展需求的一些产业人才都是比较欠缺的。所以,加快我们培训体系的建设对我们整个产业的发展也是相当重要的。

  还有一个就是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这是刚才闸北中心的建设方面也提到了相关的思路。刚才任主任也讲到了,确实系统的发展肯定不是单个系统的发展,用户单独买一个操作系统是没有用的,所以我们应该有一个链条。目前这个链条确确实实建立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在这个过程当中,中软为了加强自主软件的推进、加强自主软件在我们应用当中的实践,我们已经投入了两三年的精力来打造整个自己体系的一体化的平台,我们已经构建了一个一体化的国产平台,这个平台的推广、使用,应当说可以简化我们很多应用系统在开发过程中的开发时间。同时,我们将来面对客户可能有两类:第一类用户是完全国产化的,要求完全国产化,我们对它系统的安装、部署,我甚至可以做到不分操作系统、数据库和中间件,就是一个大平台面向客户,减少他们的维护和专业知识能力要求。从这个过程当中,一体化技术平台的建设应当说也是作为我们加快自主基础软件产业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到目前为止,整个中软的体系当中我们从事基础软件研发的人员大概有800人左右,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以及整个规划管理人员。应该说在国内来讲,我们这支队伍还是比较大的,昨天我们在论坛当中也讲到了,当前阶段对用国产基础软件确确实实存在一个“不敢用、不愿意用、不好用、用不好”这么一个状况,其中这种不敢用的心理和我们现在企业的这种能力也是紧密相关的。从我们自己的认识角度来讲也是这样的,比如说一个数据库公司、一个操作系统公司,你要真正做好产业化的支撑(包括服务的支撑),一个专业方向单独开发、服务的人员规模不到1000人,我觉得对用户来讲,心理是有障碍的。尽管你说你现在可用,但是他担心你未来的发展能力。国外一个数据库和操作系统投入了很多人来研发,目前来讲我们受到了自身条件的约束和限制,但是反过来讲,如果在核高基专项的支持下,我们每一支队伍的服务规模化能力和整个体系的能力,实质上也是增强用户信心很重要的一个条件。那么从发展思路上来讲,中软应该是坚持产业化的发展为牵引,我们现在自主基础软件从技术上好像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大家都在强调产业链的打造,那么其中一个龙头我觉得就是产业化,用户是关键、市场是关键,所以坚持产业化为目标带动自主创新,实现产业化与技术创新的良性互动是我们的一个根本。我原来跟部里面的领导说,我们我们核高基专项,国家重大专项十五年规划,三个五年规划,其实我觉得太长了,我觉得不如把这三个五年规划缩短到一个时间范畴内,集中精力攻克,如果十年之后我们还做不出来,还没有形成产业化来带动自主创新发展的一个局面我觉得也没有指望。所以,如果是我们现在有一个好的产业化环境,有一个好的产业化规模,我们也用不了国家支持。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中软来讲有行业优势,这个行业优势应该说是我们实现这种良性互动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总体发展思路上来讲,当前也是跟国家核高基的策略是紧密相关的,我们要以重大示范工程来促进国产基础软件实现产业化的突破,这个突破就是说我们用户本来是“不敢用”,我们要有重大项目来示范,增加和带动其他用户的信心,我们就要把这个过程叫做行为突破阶段。突破阶段我觉得当前的进展是很好的,昨天我也讲了,我们在短短的三个月之内,我们在众多方向形成了这么多的案例了,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第二个方向就是在突破的基础上要形成我们的产业基础,产业基础要靠一些行业整体的效应,实际上我们现在涉及到很多军队这些核心安全的部门,我觉得应该有政府强制性的应用要求来带动我们产业基础的实现。第三个就是和社会一道,包括和上海营造一个好的产业环境。最终的一个目标就是通过产业化形成我们的产业规模,达到和国外主流产品同等竞争的一个地位,我相信这一天的到来不会太远,谢谢。

主持人:

  谢谢程总,下面有请金蝶国际软件集团助理总裁郝登胜先生,郝总的演讲主题是:金蝶,自主创新16年,有请。
   
郝登胜:

  我从五个方面作以汇报。

  第一,希望中国的软件也能够屹立于世界软件之林,我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第二,我们中国的软件实现升级,我们需要哪些变量。
  第三,如果要实现转型和升级,我们需要哪些路径。
  第四,金蝶在上海的投资和发展。

  我们应该看到,有人说中国其实迎来了每七百年一次大发展的机会,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软件行业应该也同样面临这样一个机会,这样一个机会我们可以回顾到1750年的时候,也就是康雍盛世的时候,中国的GDP占到了世界的三分之一,随着1840年欧美列强的崛起,我们在全球的地位,包括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少。应该说今年正好是建国60年,我们回顾一下毛主席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题词。作为当前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软件行业无疑应该为中国的GDP作出巨大的贡献。从历史上也能够证明,从国外的列强在中国的表现,我们中国的软件在中国的市场竞争当中并不具备绝对的竞争优势,应该说西方的列强在整个工业化的过程当中也推进了软件、推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在经济危机过去之后,复苏的时候我们应该迎接什么样的机会,我觉得今天在座的各位同仁也应该是思考这么一个问题的时候了。

  我觉得在一个软件产业,从国家的宏观经济层面来看,应该具备三个要素的思考。

  第一,我们认为在软件产业当中的龙头企业,毫无疑问,我们首先要看到今天能够上台到这里演讲和发表一些主旨和看法的同仁,应该是一些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应该在未来的产业升级当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第二,我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产业合作环境,也就是我们今天重点讨论的题目——产业链的创新。我们产业先如何去创新?刚才任主任也提到了要走工业化的道路,工业化的模式,他更多地讲到了工业化的模式来进行软件的生产,我想更重要的政府要扮演的做工业化的布局,中国的软件产业应该像工业化那样布局,我觉得我们这样一个建议也能够引起在座各位同仁的思考。

  在中国软件产业,比如说中国模式要走向世界,能够跟世界列强一决高低,具备一定的优势的时候,有几个转型升级的变量比较重要:第一个就是技术创新;第二,依赖于我们在技术创新之上的不断对于新的市场的产品创新,因为我们的技术再先进,如果没有客户,没有适用于客户的产品都是一句空话;第三,单纯的产品创新还要依赖于龙头企业或者说产业链里面的每一个企业商业模式的创业,你要有独特的商业模式,尤其是现在国外厂商具有比较多的竞争优势的时候,我们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商业模式与他们进行高层次的竞争;第四,使命创新,你作为一个软件产业应该有自己的使命,我想在座的同仁很多都有自己的使命,比如说一流的软件提供商等等。我们的使命在哪里,我想在接下来结合金蝶在16年的发展里面给大家做一个交流和沟通。

  金蝶16年是一个持续创新的历程。第一个阶段是技术创新阶段,我们应该是国内第一套采用Windows平台做的关于财务方面的平台。第二个是推出的三套网络架构的ERP的产品,我觉得这是第二个创新;第三个创新是我们2000年成立了我们的中间件公司,成立了中国的第一家的JAVA服务器。这跟金蝶1997年和1996年做金蝶财务软件时非常风靡,这使我们迅速在全国实现了布局。1999年,我们创新地采取了CS架构,使得我们进行了转型,1998年在IBD投资了金蝶公司之后,使金蝶比较早在香港上市,实现了我们从财务软件公司向管理软件公司的转型。这是我们基于技术软件的创新。

  第三个方面,我们单纯是一个软件产品的提供。未来的路我们已经设计好了,从一个管理软件厂商向管理服务厂商转型,这在不断随着中国软件和信息化的建设中不断顺延。在接下来的时间内,我们怎么样进行我们的使命创新,中国软件任何的一个同仁和您所领导的企业都存在着在中国软件怎么样进行转型和创新的原动力的时候,我们有四个方面的分享。

  平台应用比如说我们的三层架构,企业架构是金蝶的ES面向高端的ERP产品,是中国知名个通过SOA认证的第一个ERP系统。我们在2007年,我们也发布了我们的SAS,是中国的第一套。核心  技术方面,我们在2000年就成立了我们的中间件公司,我们一路跟踪技术标准,我们现在是第四家通过了JAVA5.0的认证,2009年5月19日我们在北京做了和国际的TOG做了技术大会,我们是TOG的中国创始会员,这里面我们也不断把我们的中间件架构调整为企业架构,符合TOGAF这样一个架构。这是我们的核心技术创新。

  产品创新我刚才提到了,第一套基于Window的平台财务软件到K/3,到现在的管理软件系统。刚才从技术创新说到了产品创新,更重要要说使命创新。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最近改版了,从经济频道改版财经频道,商道栏目重点报道了发现中国管理模式,从9月14到9月24报道了10家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企业是怎么样进行管理实践的,也就是说在2007年金蝶第一次提出了中国的标杆企业,包括海尔、联想逐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通过二十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管理经验,这些企业有自己独特的管理基因,我们把它概括为中国管理模式。什么叫中国管理模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这里就是分享一下我们对中国管理模式的认识。首先哪些企业应该具备中国管理模式的特征,第一个方面就是有好的管理实践,也就是说成功的管理实践,第二个层面是成功的管理实践不是天上掉馅儿饼,不是政府给你钱,而是基于你这个企业内有好的管理流程、管理体系、管理工具和管理制度等等一系列好的管理做出来的,也就是说你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是基于可管理而实现的。第三个方面,就是这些管理是基于中国优秀的传统和智慧结合得到的你企业所独有的管理哲学,我们把它认为是中国管理模式。

  这是成思危先生联合六大管理学院做出的一个活动,作为发起方之一,我们觉得有必要结合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这些企业不断成功的实践,发掘管理模式好的东西在哪里,好的管理思想在哪里,我们觉得有必要探索中国感觉模式的知识库,我们把它叫做中国管理模式智库,我们觉得它构成了比较规范的,有规划的基础之上,中国管理模式的具体含义就是具有成功的管理实践,结合现代的管理科学,包括中国的管理哲学这么一个体系,它的研究方法论就包括了行业对标、价值工程、服务管理、技术创新研究方法论,在不同企业寻找卓越性的标杆公司,给更多的中国公司以更多的借鉴、参考。

  这是我们中国管理模式管理智库的案例,从这张图可以看到金蝶未来的发展或者说我们的战略意图不是说我作为一个软件公司,也不是说我作为一个解决方案提供商,更重要的是我作为一个产品级公司向服务型公司的转型,我们要联合高效、联合行业专家、联合企业和很多的咨询机构进行一个为中国企业和中国的各种行业的应用提供服务的这么一个公司,这里面就涉及到了一个产业链的问题,所以说产业链的创新除了技术创新,除了产品创新,更重要的是使命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所以在这种思路下,我们原来给客户提供软件,现在不仅是提供怎么安装软件,更重要是提出一个业务框架,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觉得中国管理模式这个智库的提出其实是推动我们很多中国的,尤其是我们管理软件这种企业,包括我们很多的基础软件从产品型公司向服务型公司的转型,这是我们商业模式的思考。

  产品型公司向服务型公司的转型本质很简单,就是照顾到客户全生命周期,一个企业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有方案,要了解基础知识,要结果培训,要经过架构的设计、方案的优化、实施和后续的运维和服务来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我们觉得未来不是哪一家企业能单打独斗,更重要的是需要龙头企业带动下的政府制定行业标准的协同的产业链创新体系。

  这是金蝶所描绘的构建全程电子商务平台,我们这个平台已经跟中国工商银行服务,和珠海市政府合作,和中国电信深圳分公司合作,包括我们在企业内也有非常成功的应用,也就是说未来的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因为未来企业创新的关键就是怎么样增加你的客户基数,如果说金蝶还是一个财务软件公司,我们的客户就是财会人员,我们转型之后,就从企业的一类角色转向了多类角色,包括总经理,包括采购总管,包括客户总管,包括营销的总管等等,当金蝶从一个管理软件公司,从一个产品型公司向服务型公司转型的时候,不仅想到了我们的客户,更重要想到了另外两类客户,就是我们产业链要合作的渠道合作伙伴的客户,这就要我们有基础架构的平台。另外是我们客户客户,未来金蝶希望把我们目标客户的基数不断扩大,前提要进行四个方式的创新。

  当然,除了龙头企业和协助创新,更重要是如何推动行业标准的实现。金蝶也参与了这样一个国际标准,就像我们参与国际上有能力提供SOA解决方案一样,我们也参与了企业架构的标准,Open Group是一个非营利标准化组织,是一个厂商中立和技术中立的机构,致力于提出各种技术框架和理论结构,致力于促进全球市场的业务效率,他们在1993年提出的架构框架,是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架构,历经15年9个版本发展,支持开放、标准SOA参考架构,已被80%的福布斯全球排名50的公司使用。

  在中国推广TOGAF第一个需要的是方法论,我们从列强那里学到的不仅是工业成果,更重要的是工业化的方法论,工业化的布局、工业化的过程,那么架构描述的标准,基础架构和集成信息设置参考模型,包括架构开发、指引和技术,企业联系统一体等等,我们正在筹建这样的智库从中也有一些吸收。

  刚才给大家介绍了我们金蝶所认为的整个产业链的创新,除了龙头企业,除了产业链协作,除了政府所推动的这种行业标准和政策之外,我觉得我们作为龙头企业责无旁贷地要为整个行业的推动做一个标杆和示范的作用。金蝶要从产品型公司向服务型公司的转型,我们重新设立了我们的战略布局,简单可以称为三驾马车,第一驾马车是我们的管理业务,第二是我们的中间件业务,还有个是我们的Saas及电子商务业务,当然还有一些国际业务。

  金蝶集团的产业生态链包括行业组织,包括Open Group 、JAVA,包括独立软件开发商的合作,专家的合作、系统软件的合作等等,包括和在座的同仁合作。这次产业合作共同振兴我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今天金蝶来到了上海,我们在上海有哪些关键的业务呢?应该说我们2007年在上海的软件园已经挂牌,我们在上海马上要成立我们的研发中心,我们的研发中心也马上要揭牌了。上海除了金蝶的软件园(第一个软件园),第二个我们在上海金蝶科技软件有限公司也是在上海注册,还有我们金蝶上海中间件有限公司,也是今年上半年在上海成立的,所以可以看出我们在上海的力度非常大,而且我们也感觉到上海今年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是比较大。还有一个是我们金蝶在上海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我们今年在11月13日,我也诚挚地邀请各位参加我们在上海举办的2009年中国企业高峰论坛和2009年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颁奖盛典,我们在东方明珠那边的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我们邀请了很多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家、经济学家到场,也希望在场的各位同仁能够到会跟我们交流。

  在这里,欢迎大家对我们提出批评和建议,谢谢各位。

主持人:

  谢谢郝总,下面有请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先生做讲话。
   
邵志清:

  第一个我们要总结。今天我们听了报告,包括我们前面也听了致辞,我觉得很精彩,因为我们邀请了来自全国的龙头企业的企业家来跟我们谈他们的认识和理念,我觉得我作为政府的工作人员启发很多,学到了很多东西,每一个报告里面都有很多的内容,有的讲理念,有的讲国产一体化从底层到一体化的架构,也有对上海提出的期望,还有的是理念等等。我觉得应该进一步消化,值得我们的工作人员学习和领会。

  第二个是信心。我们现在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我觉得是我们有所作为的时候,尤其是基础软件领域,因为我们讲人的一生是比较短暂的,我们时逢这样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是值得庆幸的,对我们基础软件来讲,就像我们的信息家电一样,我们原来是依赖于进口,后来是引进人家的技术我们制造,后来我们自主制造然后出口,我觉得我们基础软件也到了这样一个时机。很多企业已经参与了国际的标准和制定,我觉得是很有信心,我们很有责任推动我们上海基础软件的发展。

  第三个是感谢。我们上海能有今天这样一个比较好的基础,是得益于我们有开放的心态和我们服务全国这样一个战略来实现我们上海自身的发展,所以我们上海有四个率先,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我们推进四个中心,当前应对金融危机,我们有四个确保,在这样的战略下面我们实际上是一种十分开放的心态来欢迎国内外的企业来到上海发展,来帮助我们上海提高我们产业的升级,所以我们的心态是开放的,同时我们也愿意通过我们的工作和努力来为全国服务,上海研发的产品我们愿意把它用到全国乃至世界,所以我们有这样好的心态,有这样一个基础,长期以来就得益于国内外企业的帮助,同时也有媒体界的朋友帮助我们宣传。在这里,我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邵主任,今天我们的国产基础软件产业链创新论坛就到此结束了,再次对各位领导及嘉宾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各位。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