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燕啤,快跑

    【IT168 信息化

    在燕京啤酒集团信息中心主任谢广军先生看来,信息化不是神话,“燕京的信息化不是非常先进的,但却是最实用的”。

    业界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不上ERP等死,上了ERP找死”,在燕京啤酒集团的信息化实践中全部被推翻。

    自1998年开始大规模地实施信息化以来,“十来年了,那套系统一直到现在都还在用,没有一个被淘汰的。”谢广军说。ERP系统已经很好地服务于燕京啤酒集团的生产、销售和管理。

    如果你知道燕京啤酒集团的信息化达到什么水平,那么你可以随手拿着一瓶燕京啤酒,在瓶身上找到批号,谢广军可以从信息系统里找到这瓶啤酒是哪个车间灌装的、哪天装的、啤酒来源于哪个罐、它通过那几个罐发酵而来、操作是什么、有哪些人在哪天操作的、工艺参数是什么……

    谢广军将这个功能总结为“产品的追溯”,这个功能只是燕京啤酒集团信息化系统中过程控制系统(PCS)中的一个环节,在它之上有ERP系统,而连接PCS和ERP之间的有生产执行系统(MES),燕京啤酒集团的信息化如火如荼地发展着。
  
    啤酒口味取决于过程

    燕京啤酒的生产车间更多的是整洁和安静,而少有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

    啤酒生产的原料很简单,一般就需要麦芽和啤酒花,工艺却很复杂,包括大麦变麦芽,麦芽烘干再回潮,这个过程需要3~6个月。回潮后的麦芽要被粉碎,然后进行糖化,过滤、煮沸最后变成麦汁进行发酵。发酵期需要1个月左右,再进入灌装车间灌饼、装箱。

    燕京啤酒集团已经实现了酿造工艺的自动化,除了灌装车间能够看到有工人在工作外,从烘焙、糖化到发酵,几乎看不到工人。那么工人到哪里去了呢?

    推开糖化车间的大门,一个个反漏斗型的糖化锅整齐摆放,而在另一个房间里,一位工人正在操作计算机。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漏斗型的糖化设备图形,每一个设备在计算机上有相应的编号。计算机中糖化锅模型的中部呈现绿色,这表明设备中正在被酿造物料的液位,一些参数则在旁边设定。

    工人的职责就是在上位机系统中设定生产工艺参数,然后通过计算机系统监视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糖化设备的温度、容量、时间这些参数是如何进入计算机的呢?原来,在糖化设备周围安装了400余个传感器,它的功能就是负责采集糖化设备上的这些信息,PLC系统再把各种形式的信号进行转换,最后传到计算机系统中。

    “比如煮沸过程中,为了促进蛋白质的凝结,煮沸强度要达到8%,工人只需在操作端设置这个工艺参数,以后就全靠计算机去控制”,谢广军向记者介绍。

    在发酵车间,记者也看到了同样的场面,负责操作的工人从北厂调过来,负责这项工作已经有5年以上。

    麦汁在发酵车间要待上20~30天,这期间,温度的控制是其中一项非常关键工作,每个阶段温度从0 ℃到10多℃不等,每个阶段的时间、温度控制不一样。而在计算机里,每个发酵罐在什么时候开始降温,这些程序会按预先设定好的工艺曲线,自动参照其他指标实现自动控制。

    谢广军已经在燕京啤酒待了十余年,他向记者回忆,过去对于温度的测定,需要工人拿温度计去测量,然后人工进行控温,糖化锅里液位的测量同样需要手工去进行。

    “生产过程决定着产品的品质,过去的生产很大程度上依靠工人的责任心,人为因素会引起产品品质的波动,而自动化的控制方式,使这些过程变得标准化,确保了口味的一致性。”

    从远处看燕京啤酒集团的生产车间,那一个个有20余人才能环抱的圆柱里便存储着准备灌装的啤酒。一个储酒罐里有400吨的容量,而1吨就能装1500瓶啤酒。啤酒的生产是一种标准化的生产,而不是定制化的生产。

    灌装车间里啤酒的灌装从卸箱、洗瓶、验瓶、灌装、贴标、装箱也是全自动化操作。谢广军告诉记者:“燕京现在实现了零库存,半天时间就可以把成品库房装满,生产出的成品,产品下线后,马上就被经销商提走,再经过销售渠道运送到销售场所,这个过程非常快,消费者就可以喝到当天灌装的啤酒。”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