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制衡的艺术

  孙中山先生曾经也写过一本关于“如何开会”的书,叫《民权初步》,他在自序中说:“夫议事之学,西人童而习之,至中学程度,则已成为第二之天性⋯⋯然中国人受集会之厉禁,数百年于兹,合群之天性殆失;是以集会之原则,集会之条理,集会之习惯,集会之经验,皆阙然无有。一盘散沙之民众,忽而登彼于民国主人之位,宜乎其手足无措,不知所以!所谓集会,则乌合而已。”所以,你提到的这个问题孙中山先生早在20世纪初就曾痛心过。但是,时至今日,“手足无措,不知所以”的现象仍然存在于很多会议中。


  很多时候,会议按照规矩开,却每次都效率不高,甚至很多人觉得不参加这个会议也没有什么关系,反正领导怎么讲,下面的人跟着怎么做就行了。事实上,领导也得不到下面的意见和信息的支持,领导自己也比较沮丧,因为一件事情要真正做好,没有大家集思广益贡献意见,仅靠领导一个人会很难。其实,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很多会议之所以效率很高,也并不是空中楼阁,他们有一些工具性的东西在支持,这个工具就是议事规则,我们为什么不把这套西方社会的经验结晶直接为我们所用呢?

     有时候我也很疑惑,我们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引进了西方社会非常多的工具,但是议事规则这个基础性的工具倒没有非常明确地去引进。这也是我打算写一本议事规则方面的书的初衷之一。

     我想通过《议事规则导引》这本小册子,以尽量简化和易懂的方式来介绍被普遍采用、卓有成效的议事规则,期望有识之士能取其精华,运用于大小团体特别是企业的会议实践中,使我们的议事也能够以民主公议的方式,更加合理、更加有效、更加顺畅地运行。

     通过这个指引,介绍议事规则的一些入门知识,启发公众建立起适用于自己所在组织的议事规则,使会议的行为有章法可循、有法度可依。议事知识是指导实践的学问,也只能在实践中消化、吸收和升华。要成为议事规则方面的行家里手,熟练驾驭会议,体现有效决策的正当程序,提高议事效果和效率,还需要长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调整和提升。
  但是,规则太多了,会不会成为一种束缚?

     这个问题也是存在的,我们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如果时时处处都是非常刻板而复杂的规矩,肯定会影响效率。有时候根据情况我们有很多事情可以快速决策,而不需要经过这些复杂的程序。但是,一个集会或者会议的规模如果越大,内部的观点分歧、利益冲突就越复杂,这就越需要正式的规则,比如美国的国会开会,肯定越正式越好,因为涉及面太广,必须通过严格的规则达成共识。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