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生存还是死亡?电子支付命悬应用

模式雷同、应用缺位

  恶性价格战、亏损泥沼、牌照大考……这些都只不过是电子支付企业陷入窘境的表象罢了,其深层次的根源在于:电子支付的模式问题。

  跟2000年泡沫时期的互联网公司相比,电子支付的商业模式不可谓不清晰。YeePay副总裁余晨说:“电子支付的商业模式很清楚,它至少不像WEB2.0,那是纯粹的眼球经济。”在国内60多家第三方电子支付企业中,绝大多数属于纯支付网关,即作为银行与商户和用户之间的接入通道,靠赚取银行手续费与商户手续费的差额赢利。在由银行、银联、第三方支付公司、商户以及用户等组成的电子支付产业链中,银行和银联属于支付产业的后台,第三方支付公司处在中间,连接前台的商户和用户。“这个产业链其实也比较清楚。银行在最后端,银联提供支付交换系统等电子支付的基础设施,第三方支付公司则在前台直接面向商户和用户,” 中国银联分析人士说。

  电子支付的症结并不在于其模式不明确,而是太简单。正是这种过于简单的商业模式造成了电子支付进入门槛低、服务差异性小的现状,因而导致同质化的价格竞争和企业赢利水平的低下。也正是由于模式简单,电子支付企业难以给产业链上的其它角色带来独特的价值。目前产业链的角色是有一些重叠的,银行会跨过第三方支付公司直接和大商家合作,以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银联也在做一些前端的应用,银行、银联和电子支付公司之间是一种竞合的关系。但模式的雷同和应用的缺位使第三方电子支付公司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只能沦为银行的代理和附庸。

  上海安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昱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电子支付企业必须从基本的商业模式开始转型,往前端应用发展。”他认为,第三方支付公司位于产业链的前端,其核心价值在于应用,只有应用才能绑定用户。而与应用脱节的简单支付模式难以提高用户粘性,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将越来越狭窄。某业内人士也表示,现有的支付网关公司应尝试向支付应用服务商转型,基于支付提供某种特定的增值应用。“支付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客户用支付宝主要不是看重它的支付功能,而是担保这一特定的应用。”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