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生存还是死亡?电子支付命悬应用

  【IT168 专稿】这是陈涛连续两天在办公室通宵达旦地工作了。早晨9点,一缕阳光从窗外照进来,他有些不习惯地眨了眨眼,烟蒂填满了桌上的烟灰缸,其中的一根还在冒着青烟。陈涛是一名“海归”,2004年满怀激情地回国创办了一家电子支付公司,主要为商家提供在线支付服务。两年来,陈涛为创业变卖了在美国的家产,踏破了各大银行的门槛,可眼看着手头的资金越来越少,公司的业务却一天比一天难做了。

  “当初我是铁了心回来创业的。你看国内的电子商务发展这么快,电子支付肯定也是个大金矿吧!谁想到大大小小的支付公司一下子全都冒了出来,手续费一家比一家低,有些还倒贴钱。商户分流得厉害,交易额也总上不去。”陈涛一脸无奈地说,“现在国家要发牌照了,门槛肯定会抬高,我正准备找VC谈谈呢!”

  也许很多电子支付公司的老板们正在度过和陈涛一样难熬的不眠之夜。这个行业的竞争已经到了短兵相接的地步,价格战成为争夺商户的唯一武器;95%以上的支付企业都在赔本赚吆喝,赢利对他们来说似乎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政策的铁闸随时都会落下,一批电子支付公司面临着被淘汰出局的命运。

  生存还是死亡?

深陷亏损泥沼

  今年上半年,北京的两家电子支付公司接连爆出黑幕:为做大交易和利润额,某公司竟然制作双份合同,伪造两种手续费(其中一份是真实的合同,另一份则是手续费超高的假合同),以欺骗投资者;另一家公司则更有“高招”,该公司自己给自己开了1000个支付帐户,再收取5%的手续费,这样花50万元就做出了1000万的交易量。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在支付行业为了达到圈钱的目的而弄虚作假、以少充多已经不是新鲜事。某些企业甚至不惜铤而走险,参与洗黑钱,涉足博彩、色情等非法地带。“这只是电子支付企业在重压下的极端反应罢了,他们大多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举步维艰。”

  恐怕许多人都是冲着电子支付市场的巨大规模和诱人前景投身于此的。iResearch艾瑞市场咨询最新发布的《2006年中国网上支付研究报告》显示,2005年我国电子支付市场规模为164亿元,预计2006年达到330亿元,用户规模增至8350万。此后4年内,电子支付市场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到2010年该市场规模将高达2800亿元。

  但美好的愿景并不能掩盖眼前的现实。据YeePay副总裁余晨介绍,我国的电子支付市场在信用环境、金融体系以及消费观念等方面和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首先是诚信缺乏。国外的信用制度比较健全,每个人都有详细的征信记录可供查询。而在中国,即使是面对面交易也会担心上当受骗;其次是金融体系的差异。国外消费者以使用信用卡为主,即便信用卡被盗用也由保险理赔。中国则是借记卡占绝对主流,而借记卡都有密码保护,便捷性受到很大限制;此外还有消费观念的阻碍。中国人习惯于“眼见为实”,因此一些涉及传统实物的电子商务(如书籍、音像制品)至今仍采用“线上吆喝,线下交易”的方式,电子支付与电子商务的应用并不完全匹配。

  更令支付企业始料未及的是,由于进入门槛低、服务差异性小,价格战成为企业争夺商户的唯一武器,行业利润率已经降到了冰点。在国内总共约60多家电子支付企业中,95%以上都在赔本赚吆喝,单靠支付业务实现赢利的寥寥无几。

  “电子支付是个很好的概念,于是大家纷纷涌进来,可是这个行业实在不好做,它的利润率太透明了。”中国银联电子支付研究院何朔表示。艾瑞市场咨询分析师柳龙涛告诉记者,尽管赢利与否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但第三方支付企业关心的却不是赢利问题,而是能否继续扩大自己的用户规模和商户规模,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市场份额。他们认为有了一定的用户和商户规模,企业赢利仅仅是时间问题。

  然而,在电子支付市场不成熟的起步阶段,仅凭单一的业务模式和同质化的竞争手段就想获得足够的赢利规模简直比登天还难。IT168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排名前十位的支付企业年交易额基本都在5000万上下,过亿元的屈指可数。他们为争抢商家纷纷拼命压低手续费率,能拿到1%的分利已属不易。有些企业提供的手续费率比银行的结算费率还低,甚至不惜血本向用户投入高额补贴。而价格战所带来的却只是短期交易量的上升,竞争手段单一导致商户忠诚度极低,业务波动明显。大多数支付企业并没有意识到通过创新去开拓新市场,而是在有限的市场区间内互相残杀,最终只会在亏损的泥沼里越陷越深。

牌照大考触发行业洗牌

  不仅不成熟的市场环境和惨烈的自相残杀使电子支付企业离赢利越来越远,即将落下的政策铁闸更将他们逼向了生死边缘。艾瑞分析师柳龙涛说:“电子支付的发展已经造成了很大的政策和金融风险,政府势必要加强对行业的规范和监管,以确认支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提高市场门槛。”

  去年10月26号,央行颁布了《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主要对电子支付的交易限额作了规定,而这只是央行整饬电子支付市场的开始。根据内部流传的时间表,在2006年底以前,后续的2号、3号指引文件也将陆续出台。其中《电子支付指引(第二号)》(俗称“2号文”)将包括对电子支付公司资质、服务以及风险控制方式的一系列规范,电子支付行业面临生死大考。

  此前不少电子支付企业虽然以技术服务商的身份出现,却在事实上部分充当了银行的角色,进入了电子支付的“灰色地带”。“像QQ的‘财付通’和‘Q币’实际形成了一套封闭的货币流通系统,是在发钱;淘宝则通过‘支付宝’沉淀了大量资金,有吸纳储蓄之嫌。这些其实都是在打政策的擦边球,必然是央行的重点监管对象。”某业内人士说。

  北京云网公司公关总监骆鹏表示,《电子支付指引(第二号)》的出台有两点重要意义:首先,指引将把第三方电子支付定义为“非银行类金融业务”,纳入央行的监管轨道。这就等于给支付公司定了“名份”,有利于减少打政策擦边球的情况发生;其次,为确保支付企业的公信力,规避金融风险,央行势必会给电子支付设立一定的行业门槛,如注册资金、保证金、员工人数等,一批不符合条件的支付公司必然会被淘汰。

  据悉,央行将推行支付牌照制度,严格规定电子支付企业的从业资质,估计在全国首批发放10张牌照。不过决策层对此事非常慎重,正式文件还迟迟没有发布。“央行既要加强行业监管、规范金融风险,又要充分考虑市场的成熟度,避免扼杀行业的发展和创新,”骆鹏说:“电子支付毕竟刚刚起步,并且对电子商务以及互联网产业的未来发展影响重大,所以政策应当宽紧适度。”

  而牌照大考将直接触发行业的并购整合。中国银联的一位分析人士认为,电子支付企业只有做大规模,靠量取胜。而支付牌照的发放将推动同质化企业的合并及其客户资源、商家资源的整合,最后整个行业只剩下几家规模较大的公司,汰弱留强;进而减少恶性竞争,提高整体利润水平,对行业发展是好事。

  但政策的两面性是显而易见的。某银行高层对记者说,现在正是大力推广电子支付的时候,但此前《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对交易限额的规定实际上已经给行业发展设置了一定的人为障碍。随着一批小公司受政策影响而出局,本就缺乏创新活力的电子支付行业的前途将更不乐观。

模式雷同、应用缺位

  恶性价格战、亏损泥沼、牌照大考……这些都只不过是电子支付企业陷入窘境的表象罢了,其深层次的根源在于:电子支付的模式问题。

  跟2000年泡沫时期的互联网公司相比,电子支付的商业模式不可谓不清晰。YeePay副总裁余晨说:“电子支付的商业模式很清楚,它至少不像WEB2.0,那是纯粹的眼球经济。”在国内60多家第三方电子支付企业中,绝大多数属于纯支付网关,即作为银行与商户和用户之间的接入通道,靠赚取银行手续费与商户手续费的差额赢利。在由银行、银联、第三方支付公司、商户以及用户等组成的电子支付产业链中,银行和银联属于支付产业的后台,第三方支付公司处在中间,连接前台的商户和用户。“这个产业链其实也比较清楚。银行在最后端,银联提供支付交换系统等电子支付的基础设施,第三方支付公司则在前台直接面向商户和用户,” 中国银联分析人士说。

  电子支付的症结并不在于其模式不明确,而是太简单。正是这种过于简单的商业模式造成了电子支付进入门槛低、服务差异性小的现状,因而导致同质化的价格竞争和企业赢利水平的低下。也正是由于模式简单,电子支付企业难以给产业链上的其它角色带来独特的价值。目前产业链的角色是有一些重叠的,银行会跨过第三方支付公司直接和大商家合作,以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银联也在做一些前端的应用,银行、银联和电子支付公司之间是一种竞合的关系。但模式的雷同和应用的缺位使第三方电子支付公司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只能沦为银行的代理和附庸。

  上海安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昱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电子支付企业必须从基本的商业模式开始转型,往前端应用发展。”他认为,第三方支付公司位于产业链的前端,其核心价值在于应用,只有应用才能绑定用户。而与应用脱节的简单支付模式难以提高用户粘性,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将越来越狭窄。某业内人士也表示,现有的支付网关公司应尝试向支付应用服务商转型,基于支付提供某种特定的增值应用。“支付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客户用支付宝主要不是看重它的支付功能,而是担保这一特定的应用。”

电子支付的3个突破口

  如何摆脱单一模式,打造自己在电子支付产业链中的“不可替代性”?这是每一个第三方支付企业在生死关头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IT168记者通过深入调查发现,目前电子支付企业在业务模式方面有3个突破口:

  第一,向应用转型,针对特定的行业或领域进行定制应用。据悉,云网花费近半年时间对航空、旅游、互联网门户及大型电子商务等行业企业进行研究分析,并根据不同行业的支付结算特点列出了20个适合推广电子支付的行业,包括航空客票、媒介订阅、远程教育、直销和医疗等行业都是其中的重点。某些行业较早就运用了电子支付手段,如网络游戏、数字点卡销售等,但还需要支付企业进一步完善解决方案,把市场做深做透。骆鹏表示,拓展行业应用必须针对该行业的特殊流程做定制开发,如航空客票业的突出特点是单笔费用高、交易允许延时低(客票紧张),相应的支付方式和流程就必须适合这个特点。

  此外,电子支付还可以面向特定的应用领域。如“支付宝”做的是基于支付的担保应用,“付费通”提供了公共事业费代缴等小额支付功能,首信易支付介入了B2B的在线结算业务。前不久在上海成立的“汇付天下”则专门针对新兴的个人理财产品买卖,把业务重点锁定在个人理财支付上,意欲打造跨金融机构的“网上金融超市”。

  第二,打造增值平台,基于支付为以B2C为主的商户提供丰富的增值服务。目前不少电子支付企业都在向前端延伸,希望跟电子商务紧密结合,通过增值服务粘住商户。如快钱有小商城、网银在线有大卖场、YeePay与Tom商城达成合作,云网也跟购物搜索公司合作推出了导购频道。上海安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昱中认为,除了最基本的支付功能以外,B2C商户迫切需要的是能够凸现本身优势的服务机制,这对苦思突围之策的支付网关服务商来说,是挑战也是机会。该公司的整合型支付平台“安心付”就通过“放心买”的电子商务平台直接协助商户销售商品、发展会员,并提供积分奖励、电子礼券、市场营销等多种增值服务。这种整合型支付平台在抓紧用户的同时也拓宽了自己的获利来源,如网上行销活动、销售渠道费、甚至广告等。

  第三,产品创新,利用新技术推出多元化的支付方式,开拓新市场。在现有的几种支付方式中,网上支付是绝对的主流,电话支付和移动支付正处在蓄势待发的阶段。电子支付公司也在产品创新方面做出了不少尝试,如YeePay的电话支付(电话跟银行呼叫中心联动)、网银在线的MOTOPAY(信用卡第三方支付)以及目前炒得比较热的非接触式支付(NFC)等。据悉,中国银联非常看好以NFC为代表的移动支付新技术的发展,正在为此作技术和产业两方面的准备。银联还开发了互联网安全支付系统(CupSecure),并计划与PC厂商合作,在电脑终端上捆绑支付软硬件系统,突破以往只能在银行或商场用ATM、POS机完成支付的局限。

  值得注意的是,产品创新绝不能脱离应用,如果缺乏应用支撑,技术再好也是白搭。“电子支付必须跟应用相结合,配合新的通信渠道、新的商业模式来发展。支付技术固然重要,但技术只是提供手段,一种支付手段是否能够被市场接受,更重要的是商业应用、用户习惯以及安全性。”上海安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昱中对此深有感触:“支付手段越简单越好,特别是跟一些传统方式的结合,如IVR。此外,产业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新型通信渠道也将发展出新的计费及支付模式,如IPTV、3G等。”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