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结算技术方案遭遇质疑
某三甲医院是北京市医疗保险持卡就医、实时结算的第一批试点,2009年1月,该医院接到任务,开始试点前的准备;2009年9月,通过相关部门的验收。“在历时8个月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感觉很窝火。”该医院信息化负责人说,“单就技术方案而言,我们都觉得不合理。在信息化方面,医保中心同样很强势。”
据介绍,在北京市医保实时结算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中,医保作为中心,在医院安装前置机(单机),所有的前台要用这个前置机交换。而且前置机全都是单机,没有双机热备方案,两个前置机服务器相互切换要15分钟。这也就意味着,医院的网络成为医保数据能否实时成功上传的关键,稳定性较差。
“医院的网络或者交换机肯定会有出问题的时候。而一旦出现问题,医保能把所有责任、所有风险全都推到医院的头上。”一位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如是说。据介绍,如果是医保的网络或前置机出现问题,服务商首信公司负责;否则如果是其他地方出现问题,医保不仅不给报销,还要处罚医院。
“这样的规定貌似责任分得很清楚,实际上,一旦出现问题后责任就分不清了。”很多CIO的担忧不无道理。因为恰恰就在北京市医保实时支付试点阶段时,一家试点医院的医保服务器就被人给黑过。“你说这是谁的责任?我觉得是说不清楚,因为它本身可以被远程控制。”一位医院CIO认为,“前置机是医保中心网络的延伸,一旦出现问题,医保中心不检讨自己架构的问题、不检讨自己安全性的问题,而是把责任全都推给医院。”
京城某知名医院计算机室主任说:“技术上的疼痛我们感受得更多一些,除了心态上的强势外,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医保既不了解医院的业务,也不了解医院的IT,医院得‘教育’和‘培训’医保。”他同时认为,就北京而言,这么多年来,医保还是有进步的。最早的时候,要求药品必须要用医保的编码,不允许改药名。后来发现,这一要求虽然方便了医保结算,但却不适合临床使用,于是就不做这种要求了。
上海早在十年前就实现了医保实时结算,北京为什么这么难?“北京的医保体系比较复杂,因为它是市、区两级统筹,属于多对多;而上海则是一级统筹,属于一对多。”上海申康发展中心医疗部主任于广军表示。解放军总医院计算机室主任薛万国也对此问题有着长期的思考:“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差别还是很大的。”第一,北京医保和十年前的上海医保相比,它对医疗的渗透更大。也就是说,医保不仅要让医院的结算系统与其对接上,还要控制医生,要提示用药目录、要提示用药量、要有诊断,这些问题在过去是没有的。对医疗的渗透越强,涉及面越广,要涉及到医疗流程内部的管理和行为,这就造成系统实施更加高难、更加复杂。第二,北京医保采用的技术方案比上海的技术要复杂。对于大面积推广的东西不能复杂,要追求简单化,越简单越好。北京医保采用磁条卡刷卡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安全性高,但是带来的问题是接口复杂;如果反复刷的话,读卡机很容易损坏。
现在反思来看,必须搞清楚一个关键问题是:医保到底应该管什么?
在医院看来,医院只要把费用给医保中心传上去,并保证传上来的数据符合医保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就行。医保的系统完全没有必要延伸到医院内部、延伸到医生,而且医保对医院内部的业务流程并不了解。
那么,在制定技术方案之前,医保是否对医院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呢?《计算机世界》报采访多家医院CIO,他们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虽然有试点的过程,但是从一开始试点的时候实施方案就已经定完了,医院的任务就是按照这个方案按部就班地执行。”“医保相关人员曾到我们医院调研过,我们也提出了一些问题,但是医保对这些业务问题未必能够深刻理解。”“不知道他们调研谁了,反正自打我接触这件事情,方案就是那个样子。”
建议:医院是医保系统的最终用户,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听取用户方的意见。
首信一家独大
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信”)是北京市社保卡系统应用的集成服务商,负责医保系统的网络改造、软件系统升级、医保系统与医院内部系统的接口设计、服务网点建设、售后维护等工作。各大医院的CIO们对首信的抱怨和不满尤为严重,首信对医保信息系统的支持服务让人担忧。
医院CIO们呼吁,医保中心应该引入商业化的运作机制,公布医保的标准、自己建好医保的服务器,然后采用公开招标的办法,选择两三家有竞争力的IT企业与其合作,它们的产品和服务都要符合医保的标准,如果不符合标准就要被淘汰出局。退一步讲,即便是不能实现多家制衡,医保中心也要有一套严格的监管机制和IT服务标准,对首信进行监督和管理,不能随便放权给首信,首信绝对不能代表政府。“现在的情况是,首信的人就代表了医保中心,没有具体部门对其进行监督与管理。”
此外,医保结算系统的运营维护体系不透明,收费混乱。某三甲医院信息中心主任介绍,我们医院每年的维护费需要三四万元。“没办法,这个售后维护的合同必须得签,不签也行,如果你那里出问题了,首信就一天以后再给你处理,急死你;如果你花钱签了合同,首信就能够保证你几小时之内修好、正常运转。”
“就医保系统来讲,是政府出钱向首信购买IT服务,首信有义务、有责任保证这些IT系统的正常运行,现在反过来首信还要收钱才能保证系统正常运行,这简直是没有道理!”某三甲医院信息化负责人表示,“如果是医保中心来向我收钱,我同意,我可以把钱交给医保中心,然后医保中心按照统一的服务标准来要求首信。”
譬如说合同中的“上门服务”,这里所说的“门”究竟是哪个“门”?“人家只是上了计算机室或者说信息中心的‘门’,而不是所有收费点的机器所在的‘门’。”某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说。这些看似可笑的问题充分体现了医保IT服务的不成熟与不规范,CIO们呼吁政府尽早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让医院CIO们普遍困惑的是:“首信收取的服务费非常混乱,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收费多少还要看医院的砍价能力。”首信将售后服务划分为A、B、C三个等级: A类是软件加硬件都管;B类和C类是只管硬件、不管软件,或者只管软件、不管硬件。CIO们认为,这种划分一是很可笑,IT运维哪有把软硬件割裂的?二是毫无根据,绝对不是政府行为,也没有政府的控制和监管。
虽然划分了三个等级,但这只是一个大体的框架,具体的金额还可以商谈,同样是A级,可能这家医院交给首信的服务费是20万元,另外一家医院却要交30万元。“定价原则是什么我们全然不知,既不透明、也不公平。”一位三甲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无奈地表示。
建议:系统投入使用后的运行和维护工作相当重要,应引入竞争机制,制定一套严格的监管机制和IT服务标准,对IT服务商进行监督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