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遭遇尴尬,为EIM寻求创新


    【IT168 专稿】由于个人即时通讯自身存在的不可管理、不安全等诸多问题,使得企业、政府等组织与机构用户对之“苦大仇深”,不少甚至采取了封杀的极端手段。由此,专门针对企业级应用的企业即时通讯(EIM)便应运而生,并开始逐渐走红。

    而自企业即时通讯“出世”之日起,其始终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一方面,国内外众多的信息化服务提供商如IBM、微软、甲骨文、Novell、雅虎、腾讯、点击科技,以及国内通用管理软件厂商如用友、金算盘、神州数码等纷纷看好并相继投身其中,开发出各自的企业即时通讯产品欲抢食这一蛋糕;加之,市场研究机构同样看好这一市场,有个被广泛引用的数据,eMarketer就认为,与2005年相比,预计到2010年,全球企业即时通讯市场规模将实现翻近两倍的增长,达到6.88亿美元,并称到2011年,即时通讯工具将取代声音、视频和文本,成为工作人群主要的沟通方式,预计2013年,领先跨国公司95%的职员将把即时通讯软件作为他们实时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总之,叫好之声不绝于耳。

    另一方面,这一市场却一直表现不温不火。国外,即便是如IBM、微软等这些大名鼎鼎的企业,他们在企业即时通讯市场的收获也只能用“腊肉骨头”来形容;国内,王志东从新浪出来创立点击科技专攻企业即时通讯市场,其同样是始终无法达到如新浪甚至是用友金蝶们的高度。而又有统计称,2008年中国企业即时通讯市场终端用户达2236万,表面的辉煌中其又有多少收费客户呢?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得拜腾讯通推出200人以下用户免费版的贡献所赐,要知道腾讯通的用户占去了整个中国企业即时通讯市场约70%的比例。

    EIM的“硬伤”

    当前在我国,企业即时通讯产品还处于起步阶段,表现得相当不成熟。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始终脱离不了非常强势的QQ、MSN等个人聊天工具的阴影。也就是说,现有的企业即时通讯还处在日常沟通的层面,最多增加了组织机构、网络视频等简单内容,实现的仍然是即时沟通、文件传送等个人即时通讯所有的功能而已。这让大多数人印象中的企业即时通讯也不过等同于IM,就是用在企业里的聊天工具,充其量也就是个传文件、发短信的小玩意,更有人说,“企业即时通讯不过是鸡肋,很难做成气候”。

    就是这样一个企业限时通讯工具,因要保证安全性、可控性,它需要用户专门购买服务器,进行严密的局域网部署。国外的微软、IBM,国内的腾讯、点击科技,都需要客户在部署的时候分别购买硬件服务器和软件。比如国内一主流的企业即时通讯厂商,用户在使用前需要采购他的用户客户端、专用服务器、数据/文件服务器。并且,国际厂商为了让客户接受他们的企业即时通讯产品,在为企业作信息化方案时,他们将企业即时通讯产品与其它解决方案进行捆绑销售,这使其即时通信产品往往与自身的其他软件系统关联度、依赖度很强 (如微软OCS和Exchange Server 2003的紧密捆绑,IBM Sametime与Lotus的紧密结合)。如此一来,要拥有一套企业即时通讯系统,价值自然不菲,非一般企业所为。因此,如此开发设计的像IBM、微软等公司,他们进入中国后,其企业即时通讯产品首先选择的自然是特大型组织。

    那么,如果单就一个仅能完成日常沟通的企业即时通讯,并且使用成本很高,凭什么让普通客户接受呢?因为,一般的管理软件如ERP、CRM、HR、OA等都嵌有IM功能模块。如果再单独购买一套EIM,岂不是重复购置了?再有,企业即时通讯还常常因相互之间不能互连互通,各自为独立的系统,并没能减少企业之间的沟通成本,而被不少企业组织所诟病。显而易见,企业即时通讯这样做很难发展壮大起来。

    近来,为了普及应用,腾讯以他一贯强势的作风,将腾讯通推出了200人以下免费的RTX企业即时通讯版,为他赢得了不少的试用客户。笔者就此向小天鹅火锅连锁公司的信息主管朱虓宁求证,据他介绍,他们现在就是用的免费版的RTX,相信如小天鹅这样的客户不在少数。但是,让客户享受“免费的午餐”,企业即时通讯厂商何时才能实现赢利?如此能做大做强企业即时通讯市场吗?难免不让人担忧。

    因此,不少厂商开始在创新应用上寻找出路。本文在此梳理一二,提供业界思考。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