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细节决定成败 管理细节对流程运作至关重要


    如何控制库存呢?
    1、 首先的问题是:控制到多少合适呢?怎么叫多,什么叫少?

    控制到多少合适,那就要看库存的目的。库存的目的是要满足生产的需求。从该公司的生产类型来看,是标准的批量生产,加上少部分的特殊定制。扩展到零部件和原材料,可以分为通用件和专用件两种类型。通用件因其用量大,消耗相对比较平稳,所以订货策略比较适合的是再订货点ROP(ReOrder Point )和固定期间法POQ(Period Order Quantity);专用件因用量小,消耗相对比较突兀,所以订货策略比较适合的是批对批LFL(Lot For Lot)和固定期间法POQ(Period Order Quantity)。

    在拿到物流中心180天的出入库数据之后,我对数据做了初步的分析:产品的出入库比较频繁,数据样本充足,完全适合用ROP的模型。即ROP=采购提前期*平均消耗量+服务水平因子*标准偏差具体的计算时:我把所有的单位统一到天,入库的平均间隔时间作为采购提前期,平均日消耗量以消耗总额除以180天,服务水平设定在99.72%,即服务水平因子=3,标准偏差由数据统计而得,不过因统计样本周期与采购提前期不一致,需要进行修正。

    最终计算的结果,ROP(件数)是现有库存的1/5,即只要现在平均库存的1/5,就能保证生产的正产运转。该企业的仓库管理人员觉得不可思议,坚持认为我的计算结果错误,为此争论了N次。甚至用具体的产品举例,但是每次的结果都证明是仓库的零件过剩了。最终,我们在库存量的设定上达成一致。

    2、 其次的问题是:谁该对库存负责?仓库、采购、生产还是销售?
    企业原来的作业方式是:仓库接收零件的依据是采购计划和订单;采购下达采购订单的方式目前是每月的总体计划+临时订单。
我在分析的时候,没有继续向上追溯需求信息的准确性。我建议:按照ROP设定的库存上限,由仓库负责控制总量。

    3、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控制才能有效呢?即控制的方法是什么?
    具体的方式是:采购计划+临时订单的方式不变,相当于固定期间法POQ(Period Order Quantity)+ 批对批LFL(Lot For Lot。但是,在WMS系统中因为设置了库存上限,那么会生成预收货通知书ASN(Advanced Shipping Note)。
ASN是采购催货,仓库收货唯一依据。这样,在执行的过程中,会把采购订单分割成较小的批量,零件送货的物流会变得平稳,连续,更接近ROP模型。

    4、 还有就是如何衡量控制的有效性?
    仓库经理和我很快就达成一致:就用库存周转率。

    总结
    通过这个案例,包括以前接触的很多企业,我们不难发现,ERP系统涉及的管理点很广,而大多数的解决方案都是比较通用的。流程的通用使得很多操作的细节被忽略了,被忽略的细节导致操作时困难,引起连锁的反应。

    总结下来:ERP偏重于计划层面的管理,比如生产计划,采购计划,物料配送计划等等,但是在执行作业的时候,比如:生产计划到排序上线,采购订单的接收控制,仓库配送的作业指令等等,往往只能确认到物流中物料的品种、数量的总体需求,并不能解决什么时间,送多少合适的问题。所以在ERP之外,衍生出许多的管理软件,MES、WMS等等,来支持ERP的作业层面的细节。
一个完整的实施方案,必须考虑一线作业人员操作的可行性、工作量和难易程度等因素。因为ERP的实施是否有效,与流程设置的细节是密不可分的。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