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细节决定成败 管理细节对流程运作至关重要

    BOM建模的问题 
    BOM的建模的问题,属于系统的基础设置,已经没办法变更了,针对其他的问题,我个人的建议是:
    1、设计部门的临时工艺更改通知单要在系统内受控,PDM和ERP都支持ECN,信息技术上是不存在任何问题的,需要改变的是技术部门的观念。无论是用数量还是有效时间来控制,必须保证生产现场与系统内BOM信息的一致性,逐步取消手工单据。这样才能逐渐增强BOM作为工艺文件的权威地位。

    2. BOM中工序与工位的问题
    BOM在配置相关参数的时候,对工位是没有规划的。沿用的是按照功能组的工序划分方式,比如散热器组对应4055工序,转向器对应4072工序,但是在生产线上,该工序的一组零件分布在N个工位装配,部分工位还归不同的工段,间隔的具体很远,更不用谈工位左右的分别了。具体的原因不得而知,最终的结果体现出来就是:物料配送的落点极不准确,系统对投料落点完全失控。
我分析是该公司在设计到生产转换的时候,缺少了工艺设计,后来实际调研也证明了我的推断。
针对这个问题,我个人的建议是:功能组件(所谓工序)在设计产品的时候是有效的,但是在生产现场是多余的信息。车间必须有工位与物料对应的信息,包括存量、包装方式、包装容量等,所以生产现场即车间有必要整理PFEP,并与ERP或MES的基础参数设置相连。

    3. 纸质单据不能取消的问题
    ……该公司目前以前采用了RF设备,对零件的条形码进行无线扫描,系统的终端也遍布于各个区域。每天还有上千张的出入库单据很是令人不解。调研之后,发现除了作业流程设计不合理的问题,还有的条码也未完全标准化甚至是缺失的现象,导致交接时为了迅速确认品种数量,需要纸质单据的支持;而且单元化包装的不规范,不同的供方不同的包装,而系统内对SNP的定义是唯一的,为了保证准确,作业人员习惯用纸质单据复核;同时拆零作业和退库现象(质量问题)的存在,使包装消失后,零件的确认在现有流程下必须跟随确认的信息----纸质单据。而且经常发生较大金额的盈亏,使得仓库和车间的物料管理人员对纸质单据更加依赖。

    个人调研之后,认为在近期内可以在流程上解决重复录入的问题,也得到了该公司的认可。但是在单元化包装(包装形式、包装容量、条码等)未完全标准化的条件下,完全取消纸质单据,有相当的难度,同时也很难得到物料管理人员的认同。所以建议分步实施,先制定生产线的单元化包装的方案,对每种零件的包装形式、尺寸、标准包装数量、条码的规格、贴放位置等做详细的规定;然后在供方的包装不能满足生产线单元化包装需求时,要求配送中心更换相应的单元化包装;同时将要求发给采购部,由采购部负责协调供方的单元化包装改善。待单元化包装的不规范不成为RF操作的障碍后,纸质单据的取消就可以水到渠成。
至于金额盈亏,需要根据不同的原因予以解决:如果是供方实际数量与声明数量不符合,发现后必须对供方予以重罚,用经济手段增强其交付准确性;如果RF操作错误或延迟(单据错误可以核对出来,录入延迟也更容易发现),在初期可以考虑二次扫描确认的方式;如果是丢失,用纸质与RF没有任何区别,因为只能根据收发存的数量确认到责任部门或责任人。

    4. 供方单元化包装的问题
    单元化包装在企业运行的初期没有规划,也没有部门负责。现在企业的规模增加,物流环节的问题就显现出来。物流的基本原则就是流动性和均衡性,假设零件在整个供应链中不间断的连续流动,那么其物流成本就是最低的。而单元化的包装就是实现零件不间断流动的基础,减少了包装更换、分拣等物流作业,也是供应链各个环节迅速交接的基本条件。
上面已经提到,建议该公司的单元化包装先设计,然后从生产线、物流中心、供方,逆向上推,逐渐贯穿整个供应链。

    5. 库存控制问题
    该公司的物流中心(原材料和零部件等采购物资)周转期集中在30-90天,显然,只要把周转期缩短,压缩库存量,对整个供应链的成本降低是相当有利的。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