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信息技术用得其所 新轮医改中成制胜关键

医疗服务的质量:为监管订立标准

     在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平衡三角中,任何一边的缺失或者偏重都只会使得整个图形走样甚至崩塌。当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得到保证以后,我们不能忽略的是对服务质量进行把关,从根本上提供真正解决患者需要的医疗服务。在这样的前提下,马谢民教授提出我们需要了解医疗质量的现状并要求有一套好的评价结果指标来监测医院,也就是一个医疗质量监测系统,透过信息收集、分析、反馈去了解医院的现状找到差距,才能更好更安全的管理医院,实实在在的以数据说话,有的放矢,并借助这个系统形成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质量标准,告别过去传统人工医疗质量管理的不足。

     其实,信息化助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在新医改提出前便已经纳入在宏观的卫生改革发展当中。今年年初卫生部为了提高人民群众健康便提出了 “健康中国2020战略”公共卫生策略,其中一个重点便是实行“科技兴卫”,建立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医学科研协作体系、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体系和科普宣传体系、卫生信息体系和高新技术评估、准入和监管体系,发挥科技在防病治病中的第一生产力作用,使信息技术成为保障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工具。

     信息技术的引入确实可以有效地提升社区医疗服务在整个医疗体系中的作用,可是回顾现状,我们可以察觉到即便已经有可观的投资、基础建设、设备购买等等投入到社区医疗机构当中,但基层医疗机构仍然是门可罗雀,人们“拥挤”大医院的热情依然高涨。IBM首席技术执行官叶天正博士指出此中最大的问题其实是病人对于社区医疗信心的缺失。从他们的角度看来,社区医疗资源不足、大夫不好、设备不全都使百姓在社区医疗面前却步。所以透过运用科技使医疗工作更信息化和流程自动化,并且加强对于医疗质量的监测,使社区医疗的服务质量得到保证,信心自然可以建立,健康的市场导向的医疗服务才能出现。从这个角度看来,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可及性可以说是相互依存,而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正有助于促进两者之间的良好平衡。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