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消费电子
消费者电子/个人运算产品,则是在欧盟法规强制下向“绿色工业”迈进。前一阵子经济部工业局技术处举行“寰净计划”的成果发表会,正是彰显PC/NB等消费性电子厂商针对欧盟法规的因应成果。由于多数中心厂的项目都是针对RoHS遵循,因而内容大同小异,目的都在满足欧盟或客户(如HP、Dell等国际品牌)规定,并带动上游零件供货商完成自我宣告,确保所产品满足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的要求。
环保俨然成为产品营销的共通语言。Intel、AMD低耗电、低噪音的芯片将省电桌上型PC、NB推向下世代主流地位。还有号称省电、高密度储存的环保硬盘。环保商品形形色色:除了环保芯片、环保硬盘,还有环保声卡、环保墨盒、环保屏幕、环保键盘、环保内存、环保鼠标…等等不一而足。随着最后一季和信息月的到来,厂商们大力发新闻稿,这时还真要感谢电子邮件的发明,让他们不用靠传真和广告单来告诉我们他们很环保。
连本来就没有使用到物料的软件也有绿色软件(Greenware)。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绿色软件通常是指不需要安装在客户端、删除容易,系统资源占用少的程序。此类软件多半是来自自由软件,后来甚至加入环保、自然、简约的生活方式的意涵。(不过Greenware现在遭到恶意程序作者或广告商的染指,许多可能其实已变成Grayware)。
于是乎,个人运算发展走向两种极端,光谱的一端是极度讲求硬件效能、影音效果的玩家型PC,另一端则是只求能连网、收发Email、能打文件就好的现代化文书处理机,像是XO、eeePC、OLPC等等,后者因为是跑Linux操作系统,整个感觉就很"Lohas"。反之,感觉Windows Vista就没那么环保。
原来,IT早已是满眼的绿,至少是以绿为“名”的世界。 但概念上的绿色效益能不能转化为对地球的少一分伤害,有绿之名是不够的,因为这牵涉使用者买不买帐、以及有没有整体配套措施等问题。
以企业而言,虽然许多企业开始要求员工下班计算机关机,最后离开机房或办公室的人要记得关灯,但谈到绿色产品似乎有行无市、不太能引起共鸣,甚至很难当成营销诉求。厂商们解释,可能是因为企业数据中心不够大、机器不够多(还是电价不够贵?),所以客户无法感受到花钱去买这种机器带来的省电效益。
这也难怪,企业一切采购取决于算得出的ROI,为了省电的理由而添购新机器,要不是机器很便宜,就是电费本来就高得吓人。但依我们所知,按照服务器厂商以CPU计价的模式,大厂服务器还是动辄百万以上,真的划得来,恐怕也只限于大型企业IDC的专利吧。那就像是Toyota推出了油电混合车很环保、很省油,只是看在它上百万的价格,许多想对地球有点贡献的开车族大概只好聊以小车小排气量自我安慰。
绿色消费性电子产品则有容易误导的问题。如果使用者买了Intel省电CPU的NB,却任凭闲置整夜不关机,好比买了低卡饼干却大吃特吃,电费账单愈减愈肥。环保PC买了没几年因为喜新厌旧又换一台,也不见得有多环保。另外,回收系统十分必要,否则消费者不是被迫变成污染的帮凶吗?根据绿色和平组织的评比,Sony Ericsson、Nokia、Samsung、Motorola这些手机基本上已降低有毒化学原料的使用,但回收都还是被扣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