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绿色 IT:做环保有“钱”途

【IT168 信息化】专家表示,企业若不检讨内部的IT耗电情况,不但有害环保,自家财务利益也会受损。 

    英特尔公司的研究报告发现,80%的企业从未进行能源效率稽核,而且只有29%的企业投资购置具有能源效率的个人计算机。 此外,绝大多数的企业都认为未来三年付的电费会随费率调涨而激增。94%的受访者也明白,IT消耗的能源是造成全球暖化的主要推手之一。 那么为何不积极解决这些问题呢?

    IDC资深研究分析师Daniel Fliescher说,成本仍是一大障碍。他说:“我认为,CIO仍普遍认为做环保要花钱。”他认为,企业若是更了解IT总拥有成本,包括能源消耗成本在内,就有更强的财务动机,促使IT部门以不同的思考方式看待节约能源。他建议,这种观念应该从财务长或执行长开始,由上而下灌输给全体员工。

    AEA Energy and Environment资深顾问Catriona McAlister说,企业必须放弃绿色IT要多花成本的刻板印象。他说:PC的费用与PC的节能效率完全无关。但McAlister也不讳言,要敦促企业改善能源效益,进而提升环保效益,不能只靠宣扬环保理念,也要以节省成本的观念鼓励企业力行。

    IDC的Fliescher说,绿色IT虽然能带来公共利益,但说穿了也只是经济问题。 Fliescher说:有许多事情去做是好的,而环保观念值得大肆宣扬,但真正让企业关心的,却是有没有财务利益。

    英特尔欧洲、中东与非洲地区负责人Gordon Graylish说,他对环保的承诺,是基于“没有地球就甭谈销售额”。Graylish说:我关心此议题,因为如果这个世界有半数都沈入海面下,就不再是个好市场。但他指出,设备制造商与英特尔这类公司,都应该设法让消费者与企业在采购产品时,更容易做出有益环保的决定。 Graylish说,让PC在闲置时进入休眠状态,但要用时又能迅速恢复反应,可有效协助使用者戒掉对待机的过度依赖;待机耗费高达96%的正常运作所需用电量。同理,在必须自动更新(例如加强防毒保护)的情况下,PC也必须能够快速动起来。 他说,制造商在这方面已有长足的进步,现在轮到使用者必须跟上绿色IT的步伐。 Graylish说:IT业正努力提升计算机零组件的节能效率,但个人的购买决定或使用方式也必须思考如何调整。
 

以"绿"之名:IT界的环保风潮

    继美国前副总统高尔以《不愿面对的真相》倡导全球暖化防治,并获颁诺贝尔和平奖,又有一部环保纪录片《第11个小时》上映。这部由美国当红男星Leonardo DiCarprio担任制作人及旁白的纪录片,仍然痛陈石油公司透过游说反动环保人士推动的各种法案,并再度提醒我们,在媒体、广告商及各种商品公司铺设下天罗天地网的消费主义生活观正是造成一般人过度耗用资源的元凶。 

    事实上,国际社会早已注意到消费性电子对地球环境产生的威胁,具体展现在欧盟包括WEEE(易拆解、回收及再利用)、RoHS(六项禁用物质)以及最新的EuP(能源使用产品生态化设计)的规范上。不久前,以环保激进立场闻名的绿色和平组织针对国际知名消费电子大厂的环境友善度作了份报告,依据回收、废料处置政策、有害物质使用程度、改善期限等等标准进行评分。 根据这项报告,对地球最友善的前三名厂商是Sony Ericsson、三星、Sony。因Wii赚到翻的Nintendo则被评为“第一个在所有项目都拿零分的全球品牌”而敬陪末座。跻身全球第三大PC厂商的宏碁则因回收涵盖范围与再使用品项没有进步。这下子,关系很明显了吧?事实上,今天的IT产业不但已注意到环保议题,而且在客户与使用者为中心的需求链上,递延这股“绿色”效应。
 

绿色企业IT 

    高阶运算环境企业方面,主要是耗电量极大的企业数据中心(data center)的改变。基本上,“e化”这件事已做到某种程度的环保,例如可以透过远程支持省下IT人员坐车亲自前往分公司支持,视频会议也具有减少出差的减碳效益,但这些都仰赖大量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的空调、冷却、运转要求变成大型企业的吃电怪物。而企业在节电、管理成本的考虑下,开始穷则变、变则通,美国许多大型企业纷纷将机房搬到地价、电费较便宜的地方,甚至有的搬到可利用水力发电的州去。为此,机房本身及机房内的机柜、数据储存设备等厂商也推出了节能设计。

    另一方面,服务器大厂如IBM、HP等实现服务器集中化(server consolidation)的想法。服务器集中产品如刀锋服务器,可让原本数十台的小型PC服务器集中到几台大型的机器上,藉此节省空间及管理人力,总体耗电也较低。提供委外服务的IBM、HP等IT大厂本身就是拥有庞大机房的企业用户,它们也率先建构绿色概念的资料中心。

    服务器集中化又带动虚拟化技术的百家争鸣,从服务器、处理器到操作系统、中间件软件厂商,都提供虚拟化软件。这类技术虽然出现甚早(远至IBM大型主机时代),但却是在服务器、及储存集中化热潮带领下加速技术与应用的多样化。Sun、VMware、XenSource、微软的虚拟化技术让一台服务器可以执行多种操作系统,衍生出应用集中化、备援、在线移转等等方式,Citrix、微软SoftGrid的技术则可以让规格较旧的PC跑最新版的软件(例如Windows 2000的PC跑Office 2007),这样就不用一直买新的PC了。 有了虚拟化技术,用户就可以不用一直被迫买那么多台硬件,先不算管理与维护等“TCO”,用户单单机器生产、包装、运送、回收或处理的能源和金钱开支都免了。
 

绿色消费电子 

    消费者电子/个人运算产品,则是在欧盟法规强制下向“绿色工业”迈进。前一阵子经济部工业局技术处举行“寰净计划”的成果发表会,正是彰显PC/NB等消费性电子厂商针对欧盟法规的因应成果。由于多数中心厂的项目都是针对RoHS遵循,因而内容大同小异,目的都在满足欧盟或客户(如HP、Dell等国际品牌)规定,并带动上游零件供货商完成自我宣告,确保所产品满足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的要求。

    环保俨然成为产品营销的共通语言。Intel、AMD低耗电、低噪音的芯片将省电桌上型PC、NB推向下世代主流地位。还有号称省电、高密度储存的环保硬盘。环保商品形形色色:除了环保芯片、环保硬盘,还有环保声卡、环保墨盒、环保屏幕、环保键盘、环保内存、环保鼠标…等等不一而足。随着最后一季和信息月的到来,厂商们大力发新闻稿,这时还真要感谢电子邮件的发明,让他们不用靠传真和广告单来告诉我们他们很环保。

    连本来就没有使用到物料的软件也有绿色软件(Greenware)。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绿色软件通常是指不需要安装在客户端、删除容易,系统资源占用少的程序。此类软件多半是来自自由软件,后来甚至加入环保、自然、简约的生活方式的意涵。(不过Greenware现在遭到恶意程序作者或广告商的染指,许多可能其实已变成Grayware)。

    于是乎,个人运算发展走向两种极端,光谱的一端是极度讲求硬件效能、影音效果的玩家型PC,另一端则是只求能连网、收发Email、能打文件就好的现代化文书处理机,像是XO、eeePC、OLPC等等,后者因为是跑Linux操作系统,整个感觉就很"Lohas"。反之,感觉Windows Vista就没那么环保。

    原来,IT早已是满眼的绿,至少是以绿为“名”的世界。 但概念上的绿色效益能不能转化为对地球的少一分伤害,有绿之名是不够的,因为这牵涉使用者买不买帐、以及有没有整体配套措施等问题。

    以企业而言,虽然许多企业开始要求员工下班计算机关机,最后离开机房或办公室的人要记得关灯,但谈到绿色产品似乎有行无市、不太能引起共鸣,甚至很难当成营销诉求。厂商们解释,可能是因为企业数据中心不够大、机器不够多(还是电价不够贵?),所以客户无法感受到花钱去买这种机器带来的省电效益。

    这也难怪,企业一切采购取决于算得出的ROI,为了省电的理由而添购新机器,要不是机器很便宜,就是电费本来就高得吓人。但依我们所知,按照服务器厂商以CPU计价的模式,大厂服务器还是动辄百万以上,真的划得来,恐怕也只限于大型企业IDC的专利吧。那就像是Toyota推出了油电混合车很环保、很省油,只是看在它上百万的价格,许多想对地球有点贡献的开车族大概只好聊以小车小排气量自我安慰。

    绿色消费性电子产品则有容易误导的问题。如果使用者买了Intel省电CPU的NB,却任凭闲置整夜不关机,好比买了低卡饼干却大吃特吃,电费账单愈减愈肥。环保PC买了没几年因为喜新厌旧又换一台,也不见得有多环保。另外,回收系统十分必要,否则消费者不是被迫变成污染的帮凶吗?根据绿色和平组织的评比,Sony Ericsson、Nokia、Samsung、Motorola这些手机基本上已降低有毒化学原料的使用,但回收都还是被扣了分。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