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IT监控奶牛场

    人物

    印象

    奶农是真正的IT应用先锋

    乳业很早就使用了信息技术,奶牛场一直以来就是把IT技术应用于农业的最积极实践者之一。据咨询公司奶牛场策略公司董事长兼CEO Terry Smith回忆,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一台IBM的主机就开发了第一个奶牛场的记录管理系统和遗传学数据库,标志着IT技术开始应用于奶牛场了。

    早些时候,奶牛群改良协会(DHIA)这样的组织会派出技术员收集牛奶样本,而奶农就每月从这些样本中搜集信息。这些样本的数据放在后端系统里运行,会产生单只奶牛产奶能力的报告,这个能力就可以拿来和业界平均水平相比较。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DHIA会长Scott Taylor在上世纪70年代开发了第一个依靠电脑的奶牛场管理系统程序DairyTrak。当时,作为一个在华盛顿拥有600头牛的奶牛场主,他认为需要开发一个用于电脑的奶牛场管理程序,就联系了程序员Steve Alstrom。Alstrom用UCSD Pascal系统写了个软件,在装有CP/M操作系统的Altos电脑上运行。

    泰勒回忆说: “他以为用300小时就能写出这个软件,于是说‘给我1000美元和3块牛肉我就写,’但最后他却用了3000小时才写出来。”

    据Smith介绍,把奶牛场管理系统和牛奶测量系统整合在一起,奶牛场就可以实时获得牛奶产量的数据,得出他们自己的报告,不再需要技术员每月来检查了。但DHIA的数据需要经常更新,奶牛场最后还得将数据传回协会。随着系统不断完善和统一,奶牛场的后台办公室就成了数据中心。

    “自从奶牛场有了软件系统,我就非常清楚我的奶牛的情况了。而通过对比DHIA的数据,我就知道它们和其他任何牛相比较的情况了。”泰勒说。

    此外,DHIA还会对牛奶成分进行更细致的分析,整理数据,与本地区其他奶牛场的数据做比较。虽然大部分奶牛场仍与协会合作,但也有些奶牛场认为,不值得花费那么多精力和时间参与每月的抽样工作。

    Thomas农场总裁Mary Wilson就放弃了这项服务,完全依赖奶牛场自己的系统。她表示,她知道牛奶每天、而不是每月的平均产量了,而且不用技术员每月来抽样比较。“我再也不用为多一个人而来进行其他安排了。”她说。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