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人民企业集团:精细“耕作”的推进器

编者按:像《黑色总动员》(Tinseltown)那种用传统胶片制作的影片已经日渐式微,越来越多的电影开始采用数字化制作。目前电影业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尽快建立一条从制作到放映的数字化供应链。

  不久前在全球热映的《星球大战前传3:西斯的复仇》(Star Wars: Episode III, Revenge Of The Sith)是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从影28年生涯中,第二部完全采用数字视频技术拍摄和剪辑的电影。但是,就像上一部电影《星球大战前传2:克隆人的进攻》(Star Wars: Episode II, Attack Of The Clones)一样,仅有很少影迷能够看到数字格式的《星球大战》电影。

  好莱坞并非没有积极推动数字电影技术的普及。实际上,大多数电影长片都采用了数字技术进行剪辑。像最新两部《星球大战》以及最近一鸣惊人的《罪恶之城》(Sin City),他们的拍摄、发送甚至放映,都实现了全程数字化,尽管这些电影只是在很有限的范围内实现了数字化放映。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只有很少的发行商和电影院才拥有处理数字电影的设备。

  数字化有很多优点。最新的数字化技术已经能够提供与电影胶片同样高品质的观看效果。索尼电子公司(Sony Electronic)的新型4K数字放映机今年7月已经面市。该设备拥有4096 x 2160的像素分辨率,所放映的画面要比现有高清晰放映机的画质好上4倍。与传统的电影胶片不同,数字技术在多次放映以后,仍然能够保持原有的画质。而传统的电影胶片,每次放映都会损失一些画质。连续放映3周后,观众们就会在银幕上不时看到令人讨厌的划痕与斑点。

  目前,整个电影业缺乏一个全行业范围的,标准化的,由高速网络、服务器、分配和排片软件,以及放映机所构成的数字化供应链。这条供应链可以将数字电影从摄影棚里的剪辑间传送到北美地区3.7万块银幕上,甚至传送到全球更广泛的范围。环球电影公司(Universal Pictures)高级技术副总裁杰瑞·皮尔斯(Jerry Pierce)估计:“未来的电影院将会有一个主服务器,通过300M带宽的局域网与子服务器连接,轻松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这些子服务器每台可以保存 1~2TB的数据,同时,这些保存的数据都与放映机直接相连。”

  在很大程度上,这种设想在技术上已经具备了可行性。过去5年来,电影公司和影院经营者已经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不过,成本问题、标准开发方式和传统35毫米胶卷系统的巨大投资等因素,减缓了数字电影前进的步伐。但最近,一些公司又重新投入热情,开始数字电影的建设。比如,地标影院(Landmark)和帝王娱乐集团(Regal Entertainment Group)等在影院内开始安装高速网络连接设备、服务器和数字放映机。为了创建、编辑、传输和存储数字格式的媒体内容,电影公司也开始热衷于IT系统的投资。就在不久前,索尼电影娱乐有限公司(Sony Picture Entertainment)与娱乐发行和服务机构阿森特媒体集团(Ascent Media Group)签署协议,后者将负责将索尼电影娱乐有限公司的各种电影、电视和其他媒体资源转换成数字格式。

  数字式的基础设施,具有大幅降低成本的潜力。数字影院行动公司(Digital Cinema Initiatives LLC,下称“DCI公司”)首席技术官(CTO)沃尔特·奥德维(Walter Ordway)认为,由于数字文件传输可以取代胶片的冲印与运输费用,仅发行一块,成本就会因此而大幅下降85%。

  DCI公司是在两年前由几家大型电影公司发起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开发数字影院所需要的标准和商业模式。根据美国电影协会(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统计,美国的电影公司每年在一部传统胶片的冲印和发行上,平均要花费374万美元。

  由此看来,高科技的电影制作很有可能会改变电影公司、发行商和影院之间的商业关系。比如,电影公司和影院之间在签订租赁放映和利润分成的协议时,就必须考虑到一个事实:由于数字影院的魅力,一部内容平平的电影照样能吸引众多的观众。

  沃尔特-迪斯尼公司(Walt Disney Co.下称“迪斯尼公司”)战略资源与采购高级副总裁比尔·帕特里奇奥(Bill Patrizio)表示:“如果有一个问题让我夙夜难眠的话,那就是新兴技术对供应链带来的强大冲击。当媒体内容从模拟格式转换成数字形式后,整个供应链就会受到相当大的冲击。这完全是一种全新的形态。”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