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农村信息化三大待解之题

    记者所到之地,有不少农民表示对网站信息有怀疑,为了获得真实信息,电脑基础好的农民不上农业网站,自己在百度上搜索。在黑龙江省某信息服务站,记者看到有位农民想查2005年全年大豆价格分析,只在百度上输入了“大豆价格”,结果出来了一大堆信息,他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只能一个个网页点开看。看了半天,他还只能看到2002年的大豆价格分析。
 
    农民的信息化水平普遍偏低,他们比谁都需要有针对性的、准确及时的信息。“第一公里”的缺位已经给农村信息化敲响了警钟,不能给农民提供最需要的信息,势必会减弱农民对信息化的信心,而当农民对信息内容失去信赖时,采用再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也是徒劳。
 
    农民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答案很简单: 最有用、最及时、最准确的信息。这需要涉农部门深入农村去了解什么样的信息才是农民最想知道的。政府如果定位不准,认识不清,不了解农民的真正需求,就会使农民对信息化产生隔阂。如何整合有效的信息资源呢?首先,网站必须有清晰的定位,优异、省级网站主要做好全国涉农资源的整合,地方网站则应该发挥本地化优势,贴近本地农民需求。此外,必须建立严格的报送体系,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牡丹江市农业信息中心尝试建立起一套严格的“信息报送体系”,每天派信息员在各农贸市场“蹲点”,了解当日一手市场信息,为了扩大边境贸易,还专门在俄罗斯派驻一名信息员。牡丹江农业信息网每天更新信息100~200条,每天向省农业信息网报送不少于5条信息; 此外,还通过定期回访确认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在农村信息化轰轰烈烈进行的今天,“第一公里”不能缺位,整合“第一公里”应该放在与“最后一公里”同等重要的位置,如何平衡好“第一公里”与“最后一公里”,整体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应该为农村信息化工作者们所深思。
 
扼制“孤岛”苗头
 
    核心观点: 在农村信息化工作的推进中,各部门存在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孤岛”苗头。资金本来就匮乏的农村信息化经不起这样的浪费,一套上下贯通、横向协调的农村信息化建设与服务机制亟待建立。
 
    在不少地方,记者都发现农业局和信息产业局都在办农业网站,两个网站特色并不明显。在资源整合上,农业局网站有一套报送体系,但是报送资源却不与信息产业局网站共享,信产局仅仅依靠几个工作人员每周更新信息。而在某市的下一级县,县科信局竟然也办了一个县农业网站,自建一套信息采集体系,仍然不和农业局共享信息,只是把部分信息上报到市信产局网站。该市某部门的工作人员曾对记者说: “现在各部门都在做农村信息化,相互之间却掖着藏着,生怕自己的好点子被别人抢了去。其实,农村信息化是为农民服务,不能做成各个部门的政绩工程。”
 
    记者还在采访中发现,由于机构过多、协调不畅,有的村子配备了几台电脑,每台电脑都分别服务于来自不同部门的系统。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用多台电脑服务于多个部门实在让村干部有些心疼。
 
    200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国家各部委的工作重点,各部委围绕新农村建设纷纷做出工作部署,其中不乏农村信息化的诸多规划。然而,条条部门规划到了基层,由于相互之间缺乏协调,开始出现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苗头。
 
    农村信息化出现这种“条条”部门分割的局面,源于长久以来形成的部门分割的行政体制。电子政务进行到今天,也饱尝“条条分割”所带来的痛苦,今年6月举行的全国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上,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指出,政府部门之间各自为政、自成系统、互相封闭、不联不通,出现一个个“信息孤岛”已经成为电子政务的突出问题。电子政务各自为政的弯路不能在农村信息化中重演,已经出现的“信息孤岛”苗头应该及时给予制止。
 
    目前,全国农业系统已经在260个地(市)设立了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占地(市)总数的78%; 77%的县、47%的乡镇政府设置了农业信息管理和服务机构,培养发展了近11万人的农村信息员队伍。如何能整合各个涉农部门的信息资源,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协调机制?信息服务体系是农村信息化从“第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的机制保证,也成为农村信息化的难点。
 
    尽管行政体制改革已经开始,在现有的行政体制上,如何能协调各部门资源,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协调机制呢?在国家、省、市级的各部门不可能打破现有行政体制的情况下,就应该最大限度地做到协调统一,分工明确。如农业部会同各涉农部门负责农业网站的信息资源整合,把好“第一公里”这个源头; 信产部负责解决信息化手段,用最为有效的信息手段解决农业信息的传递。各个涉农部门之间应该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实现互联互通。此外,还应建立严格的农村信息资源档案制度,实施国家农业基础数据工程,确保信息资源数据的有效共享。
 
    乡镇将成为信息服务体系的中心节点,它是化“条条”部门资源为一体的关键平台,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乡镇一级机构设置比较灵活,在信息服务体系的创新上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
 
    2005年与2006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县为了加强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先后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的新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和新农村商务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县镇、村两级也成立了新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从而形成了在小组领导下,由县科信局和相关部门配合的组织格局。“无论上面是多少部门的事,到了我们这儿,农村信息化就是一个出口。” 东宁县科学技术与信息产业局副局长刘佩海说。东宁县是全省第一个理顺新农村信息化组织体系的县。在东宁县的组织体系下,东宁县在全镇6个县和102个村全部设立信息服务站。现在,东宁县的宽带上网率达到了90%,全县所有村的基础工作信息和政务公开信息全部搬到了牡丹江新农村信息网上。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