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文化
企业即使有了好的工具、载体,以及好的知识管理方法,员工不愿共享的文化仍是其进行知识创新的一道坎。一些较早开始推行知识管理的企业在鼓励员工共享知识上,都做过各种尝试。
根据2005年的统计数据,西门子全球在近5年内的创新产品,占了销售总额的75%。这些创新成果并非全部来源于西门子在世界各地的研究院。为了收集所有部门员工的创新建议,西门子在公司内部推行了3I管理(Ideas、Impulses、Initiatives,即点子、激情、积极性),并有专职部门进行考核和奖励。
员工的创意与经济效益挂钩,那些被证实能为企业带来效益提升的创意,其提出者将获得高额奖励:在西门子中国公司,员工最多可以获得18万元的奖金;在西门子全球总部,这个奖金的数目更高。尽管西门子为此付出了巨额的奖金,但公司却因此每年削减了2.5亿欧元的成本。
正是因为这种不拘泥于部门和国家界限的激励政策,在西门子的实践社区,员工们可以根据自己对不同业务的兴趣和爱好,决定自己要加入哪个社区,而无须顾虑其现有的工作范围。这不仅打破了部门壁垒,形成了跨部门的合作,也因为员工之间的共同爱好使得实践社区异常活跃。这样活跃的实践社区在西门子有2200多个,是西门子各类创新的重要来源之一。
在天狮,员工的沟通模块被指定为他们对领导汇报工作的主要途径,并且与集团的专家网络联结在一起。当员工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可以通过向相应的专家和部门提问来获得帮助。知识管理部门通过相应的IT工具将同一主题的沟通汇总到一个界面上,通过管理人员的整合,提炼其中的创意。那些创意的直接参与者将在年终绩效考核中,得到相应的加分奖励。
对于一些不习惯于沟通或不愿沟通的员工,天狮推行了旨在帮扶他们的导师制度——通过导师与员工的交流,导师会将员工的想法形成报告提交到天狮的系统中,以促进知识共享和挖掘创意。
青岛啤酒则设立了知识贡献度指标,考核不同员工、不同部门的知识水平和贡献度。员工通过贡献自己的知识和创意以获得不同的积分,提升自己在整个知识频道体系中的地位;对整个部门的知识水平,也采用同样的考核和激励方式。乔向红希望,通过推广“知识积分卡”的管理体系,在企业的知识贡献和经营上,能创造一种内部竞争机制,任何员工在分享别人的知识、贡献给别人知识的过程中都能获得积分,进而得到相应的奖励。
在一些以知识和创意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员工的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则更具挑战。
主营汽车设计的上海同济同捷科技公司,作为国内众多本土汽车品牌的幕后推手,它培养了一大批既懂本土市场又有设计技术的汽车设计人才。比如最早做比亚迪F6车型技术开发的30多人全部来自同济同捷,如今分布在全国的50多家本土汽车设计公司中,有30多家与同济同捷有渊源。
在汽车设计的过程中,既要遵循一些硬性指标,又要发挥设计师的创意,而这些创意大多由一系列复杂的计算数据表现出来。以往,同济同捷的设计师给公司只直接提交自己的设计成品,除了设计师本人,没人知道这个车型是怎样产生的。后来者需要经过大量的重复计算,才可能得出相似的车型,因此一旦人才流失,给公司造成的损失非常大。
为了使公司不因为人才流失而影响产品创新,同济同捷通过一套KDA(Knowledge Driven Automation,知识驱动自动化)的IT系统,“留住”了设计师的创意。
据同济同捷总经理郎代兵介绍,KDA本身是一套辅助设计的系统,通过记录、重复使用工程知识,快速驱动、建立、选择和装配相应的几何模型,这可以帮助那些缺乏经验的工程师解决复杂的问题,从而缩短产品设计的周期。
“不同车型和不同零部件的设计硬性指标都在系统中被强行设置,整个设计过程被分解成不同的步骤,设计师按图索骥就能完成设计,既省去了很多应付硬性指标的过程,又可以通过便捷地更改数据来表达自己的创意。”他说。而郎代兵没有主动言明的KDA另一个功用是,设计师由于对这样的便捷设计工具产生依赖性,使得公司将老员工的创新过程和数据完整的记录保存下来,成为后来者的创意源泉。(IT经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