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兼并重组:流程与信息化的双重变奏

    系统跟进  固化流程

  基本流程整理完毕后,刘小光认为接下来必须要执行的一步就是将其转化成信息管理系统,将优化后的流程用系统固化下来,不能让众人的辛苦劳动成了一堆束之高阁的文件、实际业务流程仍然维持原样。

  对于系统的实施,刘小光坚持将现有的孤岛系统彻底废除,推倒重来,基于集团公司的整体架构重新设计网络、服务器和应用系统,将集团公司的ERP系统等移植复制到红光公司中来,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公司现有的孤岛系统可利用价值实在不高,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系统整合的难度,快速提升公司的信息化水平。为此,刘小光组织全体信息管理人员,按照初次实施系统的要求,对业务流程、岗位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每一个模块的体现,一一做了详细的研究,并收集相关标准数据,在此基础上逐步复制、迁移集团公司已经实施完毕的集成化的ERP系统。

  由于信息中心的几个骨干都已经在多个分公司实施过这套ERP系统,本以为这次也是简单的复制,但这次系统的推进难度却是始料不及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员工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有恐惧和抵触心理,很多人上课时一言不发,一上机全都不会。另一方面则是数据编码规则的混乱,标准数据的缺乏,一个物资可能在不同的系统中有多个代码,整合起来工作量非常大。

  针对这两大问题,首先,刘小光配合培训部组织了一系列紧张有序的计算机操作培训,组织计算机操作技能比赛,使每个员工都熟悉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这之后,又进一步进行信息系统培训;其次,他们将集团公司的编码规则拿来,用统一的规则重新编码,这样才能保证系统今后可以与集团公司的系统自由“对话”。这两项工作虽然耗时费力,但由于很好的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没有闭门造车,使得员工对现有ERP系统及其流程的理解更加深刻,比较自觉地去接受新系统,并严格执行新的流程,将企业变革的思路更加规范、完整的贯彻执行下去。

  经过近两年的推进,企业中几个关键的流程已经优化完毕,ERP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也落地生根,与集团公司实现了办公、财务、采购等数据的交流与对接。现在的公司已经不是昔日那个官僚、僵化的企业,公司文化中逐步注入了创新、进取的元素。仅以采购环节为例,在流程重组和系统实施之后,产生了重大变化:

  首先,市场采购权、价格控制权、质量验收保管权的分离,形成了多边制衡的机制,各种人为因素在信息化和软件系统面前都无计可施。

  其次,网络信息化把无数个信息“孤岛”联成了一个畅通的网络,信息共享的自律行为取替了暗箱操作导致的投机行为。 堵塞了丢失、浪费与管理供应上的漏洞,达到了供管结合的目的,基本做到了对生产的供应不浪费、不迟不早、不多不少。

  据不完全统计,企业在整合一年后,整体工作量降低约20%,整体效率提高约30%,企业的资金有效利用率大幅提高,同时人员的整体素质也在提高,利润也明显改善,企业在重组后的第二年彻底扭亏。这些光环虽然不能都戴在流程重组和信息化头上,但这些工作显然功不可没,对这点,李伟对这点给予高度评价。当然,流程重组和信息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社会环境的转化,市场格局的变更,流程就需要随之变化重组。变是唯一的不变,这是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