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50 多年前,丹麦在 IBM 的帮助下建立了创新的集中牛畜数据库,即中央畜产局 (CHR),其中存储了这个拥有 500万人口和 120万头牛的国家中每头肉牛和奶牛的数据。该数据库已经帮助丹麦成为重要的奶牛和肉牛出口国,并且在 20世纪80年代的疯牛病恐慌期间,挽救了丹麦的养牛业。
▲
每头牛都有踪可循
通过追踪每头牛独特的食物、健康状况和繁殖信息,丹麦畜牧业主与IBM共同改善食品质量,并降低疾病风险。
第一次将信息汇总到集中牛畜数据库中并非易事。全国奶牛和肉牛的每个畜牧业主必须准确地报告每头牛的出生日期(或进口日期)、谱系、用药和兽医历史、产奶量和质量,以及其它大量信息。
位于丹麦的 IBM 全球服务部的交付项目主管 Soren P. Iversen 说:“我们最初手动处理所有数据,每次只能处理一头牛的数据。”Iversen 对牛非常了解。他在丹麦的奶牛场出生并长大,在位于 Odense 的丹麦南方大学获得饿了计算机科学和农业学位,并在 1977年进入丹麦牛畜联合会的数据处理部门——LEC 工作,担任分析员。
Iversen 说:“最开始,我们很快将全部数据转移到 IBM® System/370。我们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就发现,通过简单地追踪产量和繁殖信息,我们就能够将全国的牛畜总产量提高大约 70%。这是一个巨大的数量。到 20世纪 80年代,每个畜牧场都有了唯一的编号,而且每头牛都有唯一的耳夹。我们共安排了近 800人负责数据库的运行。”
在 80年代末,疯牛病—牛海绵状脑病—在英国爆发。我们在全球的大客户,例如日本,拒绝购买欧洲的任何产品,除非动物的详细记录证明它们没有与带病兽群有过任何接触。Iversen 说:“疯牛病爆发时,人们非常恐慌。但对丹麦来讲,这并不是问题,因为我们的牛畜数据库存储了全面的信息。”
2004年,IBM 从 Maersk 购买了运行数据库的小型 IT 公司 —— LEC。目前,Iversen 的团队使用了IBM Power 700 服务器。许多牛已经从塑料编号标签升级到射频识别 (RFID) 标签,能够以电子形式传送信息。
目前,丹麦许多养牛场采用自动化挤奶站将牛奶和奶牛信息自动传送到数据库。Iversen 说:“这些是全自动挤奶站。奶牛决定何时挤奶,而我们同步获取数据。”
CHR 的信息量增加到了 5TB,其中包括每头牛的基因图谱。然而,维护该技术所需的人员数量从 800 减少到不足 300人。据 Iversen 说:“我们过去花费大量时间修改来自养牛场的数据输入错误。现在,我们利用软件中内置的逻辑解析程序解决了大量问题。错误可以在数据进入数据库之前予以修改。”
长期以来,养牛业都是一个国际化的业务,而且丹麦的成功提出了开发数据库的要求,用于汇总来自不止一个国家的牛畜信息。Iversen 和他的团队预计将来某个时候会就覆盖整个北欧的数据库进行图标。Iversen 说:“我认为将来会有一个全球性的牛畜数据库。这是一种自然的进步。我们对丹麦每头牛的了解比当地生活的人还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