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信息化】
受职业圈子所限,近几年,打交道比较多的是国内的软件企业从业人员,令人鼓舞的消息不是没有,但是,也掺杂了不少的无奈。最近,与一位在外企工作的软件工程师交流,发现他的痛苦一点也不比国内软件从业人员的少。软件质量欠佳,项目反复延期,服务差强人意,软件客户满腹意见倒还在情理之中,有意思的是,无论是软件开发人员,还是售前售后人员,抑或软件公司的经理人,也是一肚子的苦水。瞧那做派,软件从业人员活脱脱一副“受害者”的角色。
王工的“大不幸”
春节后第一天上班。刚到工位,软件客服王工程师的电话就吵吵起来。不知怎么回事,王工感觉有点烦。这种烦有段日子了。隔了个春节长假,似乎好了一些。但是,一回到自己的工位,再一听到那个熟悉的刺耳的铃声,心里就像长了毛。他懒洋洋地拾起听筒。
▲
软件从业人员“受害者”的角色?
“怎么搞的?接个电话这么慢?”电话那头,传来客户厉声的指责。
“怎么啦?有事说事。”王工下意识地回了一句,几乎与此同时,他感觉不妙,这多少有失水准,毕竟,他也算是一个“老客服”了。
果然不出所料,本来就急火火的客户,像头被激怒的狮子,就差扑将过来,咬他一口了。
王工身体并无妨碍,只是,在经受了客户的一顿数落之后,接下来,还免不了受客服经理一顿批评,外带这个月奖金瘦身。客服经理甚至放出话来,如果再这样下去,客服这份工,他可能就算到站了。
到站就到站吧。离开客服经理的办公室,王工甚至有了某种快感。转过年来,小王工程师进入这家号称“东方新锐”的软件公司,已经有3个年头。他的工友,像是走马灯似的,早就不知道换了多少茬。如果不是因为那套倒霉的二手房,他早就抬屁股走人了。坊间戏言,软件客服,就是克服一切常人不能克服的困难,用自己的“不快”为客户的“快感”当一块不太称心的垫脚石。这个破活儿,啥时候是个头儿啊?!
王工迈着沉重的脚步,踱回自己的工位。电脑屏幕上,一行惨淡的绿字,漫无目的地摇晃着:“今天,你微笑了吗?”
王工隔壁,软件工程师阿黄也是一脑门子官司。客户的需求一改再改,写出的软件总也过不了关。节前,就一直加班到“年三十”晚6点才“越狱”成功。这可倒好,人家都为回家过年“一票难求”上火,轮到他坐火车,宽敞的车厢里,座儿随便挑!这年头,要找一个真正懂信息化而且通情达理的客户,比登天还难!更可气的,软件部经理好像是被客户的淫威彻底折服了,在客户那里连个屁都不敢放,对手下弟兄,却跟个希特勒似的,连续加班,加班费还往死了打折!再这样下去,还写什么软件啊?人都快疯了!
值得警惕的“受害者”心智模式
如果你细心观察,在软件行当里,你会发现大把的像王工、阿黄这样的朋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工作和生活失控。用一句时髦的话讲,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智模式:认为其生命被外界、别人掌控,所以才导致现在的悲惨状态,人们将其称为“受害者”心智模式。有人作过一个统计,接近一半的职场人士希望换工作或改变环境,并不是真的工作或情感出了问题,只是受困于这种“受害者”心智模式。笔者认识多位软件界的朋友,他们对原来供职的企业意见很大,换了家企业,没过多久,又是一肚子的怨言。他们总想掌控自己的生命,但是,折腾来折腾去,却还是回到一个自怨自艾的受害者的身份。其结果,不仅软件从业者深陷其中难以自拔,还拖累了客户,使后者难以享受到过硬的软件与服务,从而制约了我国信息化发展。由此看来,我们很有必要,帮助软件从业人员打开“受害者”心结。唯有如此,软件从业人员才会走向心内的和谐,我们才有望迎来信息化的春天。
为什么软件从业人员会深陷“受害者”模式难以自拔呢?因为他们抱定了自己是受害者,遇到困难和问题,总可以把责任推卸给外界、给别人,总可以给自己的失败找到借口。我在博客《责任心》一文中,曾很不客气地指出了这个问题。
下面的场景,相信许多朋友不会感到陌生:一款软件没有写好,有的软件工程师会讲,客户没有把需求说清楚,或者客户的要求太过份;一个任务没有完成,有的软件项目经理会讲,这个任务本身就有问题,条件也根本就不具备;不是我的问题,是我太忙了。不关我的事,是别人不配合,等等。双手一摊,责任一推,干干净净,自然轻松。责任心缺失,软件从业人员自然清爽许多。这不能不说是“受害者”心智模式的一大收益,难怪有些朋友会乐此不疲。
▲
软件从业人员深陷“受害者”心智模式难以自拔
软件从业人员深陷“受害者”心智模式难以自拔,还有一个好处,他们认定了“自己也是受害者”,便可以心安理得地应付差事,甚至放纵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反正这些负面影响的罪责,不在他们身上,他们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放任自己,能少付出一份心血,就少付出一些,能凑合着过得去,就权且凑合,实在凑合不下去了,再说不迟。抱着这份心智模式,就可以省心省力,何乐而不为?
软件从业人员深陷“受害者”模式难以自拔的第三个好处,是博取廉价的同情。“我没有功劳,还有苦劳!没有苦劳,还有疲劳吧!”受害者总是令人同情的,这是人之常情。在为数众多的圈子里,受害者,还真就或多或少博得一些同情。不信你看,某软件工程师工作不力,受到公司经理的批评,他就会被吸收进公司的“受害者”小队,中午或是晚上,这个小队的人马聚到一起,主要任务就是一起讨论自己的老板有多不近人情,等等。
受害者心智模式带给人们那么多的好处:推掉责任,心安理得地放纵自己,博取廉价的同情,还有就是保住所谓的面子。正是有那么多的“好处”,所以,为数不少的软件从业人员对此恋恋不舍。藉此,这些朋友获得了短暂的快乐和安全,却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责任感、自尊、自信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使这些朋友宿命般地把自己的快乐、成功拱手相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