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四级系统(ERP)的建设
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型第四级的ERP,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层,因此对整个信息化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ERP是个软件概念,一个企业大了,就必须用软件实现各业务的管理,纯粹靠手工来整理各种业务数据是不现实的,可能你忙个通宵也搞不定当天产生的业务数据。而把仓库、生产、销售、财务、人力等这些数据按业务逻辑全部串在一起管理,相互能够追溯了,也就实现了ERP。
一个ERP系统不难,只要有钱就行,但是要让ERP很好的在企业中发生应有的作用,则需要从上到下的重视,需要选择一个成熟的软件,需要组建一个团队专门维护系统,需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假如做不到这几点,那只有老老实实的用个财务软件算了,要不然就是往水里扔钱。
为什么企业在上ERP前需要流程梳理?其主要目的是要把业务流程弄清楚,整合自己的业务流程,设计出人机一体化的业务流程,分清什么任务是人做的,什么任务是计算机做的。所以企业信息化可以简单的这样来认识:把计算机做的事和人做的事分清楚,就这么简单。
但世上有很多事情都是说来简单,做起来就不简单了。
关于ERP的建设,本文认为,随企业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电子账本,偏重于事后记录货物、资金的进出,客户与我之间的账目,一目了然,这个阶段很多进销存软件都能满足。此时基本上没有数据共享,计算机利用率低,各个部门之间相互独立,存在许多重复投入和资源浪费。从技术上说,这个阶段没有任何技术含量,什么数据库都可以,包括Excel。
第二阶段是流程整理和控制,涉及一些关键信息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比如采购单的生成,为什么采购该类物资,采购多少,审批过程(谁发起、谁审批等等),直到采购完毕,入库单上还必须引用这张采购单,这样,整个信息链就完整了,流水线上的工作也一清二楚。
实际上这个阶段就是规范企业的管理制度,职责清晰,规定清楚什么岗位有什么权限,绝对杜绝职位的权限大小模糊不清、因人而变。
有了第一阶段的运用,员工们对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有一定的认识了,接受了计算机,工作也逐渐离不开计算机了,但是也发现还是有一些不方便的地方,如资源不能共享、文件资料交换不方便、重复录入等等。第二阶段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使信息流、业务流、资金流逐渐整合统一。
第三个阶段是数据分析阶段,经过了第一、第二阶段,企业运作也标准化了,产出也可以预期了。那么记录了这么一大堆数据,里面是否有什么规律?可以让我们做些什么呢?至少可以看出目前的缺点并加以改进,这是预防的核心,出了事情才知道问题,代价就大了。分析也有两种手段,一种是以常规手段进行分析,先有目标,再找数据。如分析销售额(可以通过一些数据仓库的工具实现);第二种是使用数据挖掘的工具,找出一些潜在的规律。
从技术上说第一个阶段没任何技术含量,用什么数据库都可以,包括Excel。但是对于第二个阶段如果是要做流程控制,特别是流程可以很方便地由非专业人员用图形化界面进行设置,这就需要专业人员来做了,一般小规模开发团队做不出来。
为什么呢?因为信息化的前期工作是特别重要的,流程梳理、数据准备、统一编码规则等工作都有很高的质量要求,否则,无论上谁家的ERP产品都无济于事;同时ERP的实施对实施者的要求特别高,如果是优秀的实施团队,效果会很好;不过如果上ERP系统是形象工程,那就是花钱打水漂了。
那么怎样选择合适企业的ERP系统呢?通常说的ERP是指一些通用管理软件,而有些软件是完全针对行业的,对于有色冶金行业也有类似的专门的管理软件和实施厂商。
需要有合适的企业管理文化,否则盲目上ERP就是死路一条。那么,需要什么样的企业管理文化呢?
A、计划性。目标决定战略,战略要落实为计划。ERP的思想是体现一个管理闭环:计划-执行-检查-校正-计划(是否像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这样,计划越来越精确,能力评估也越来越准确,这样才能做到一切尽在控制。
B、用数字说话。同样是目标:“销售收入力争比去年上一个台阶”和“销售收入比去年增加20%,净利润增长30%以上”,目标的清晰程度一目了然。
西方企业,明确承认资本就是要利润,所以,股东推举董事,董事决定管理层,几种角色明确,考核指标逐级传递,大家为了数字拼命。国内企业的目标,有些说得好听的是精神文明和物资文明双丰收,有些就根本没有目标,自然就没有明确而量化的指标,即使有,也是自己定,自己审批,自己查,当然含糊不清,留有余地,你好我好大家好。
从日常管理上,很多管理者决策时很少参考运营数据,主观性大,盲目决策。另外,管理者还需要学会从报表中看问题的能力,就像看病验血一样,很多问题其实都在数据里,只是你是否能看出来而已。
C、按流程办事。计算机唯一的优点就是记性好,记录一大堆数据,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则,那么这些数据就是垃圾一堆,而保证数据规范的手段就是流程规范。相比于西方人对规则的尊重,中国文化有独特的一面:对规则的违反能力显示一个人的权力和地位。所以,企业如果要搞ERP的话,现要培养大家按规则办事的习惯,否则,趁早收工。
西方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企业战略决定组织架构,每个位置上下左右边界很清楚,权力划分也明显;我们的很多企业则是因人设岗,即使有岗位说明书也基本是一纸空文。所以,在做这类流程规范的ERP项目时就卡住了,因为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处理就会走不同的流程,甚至经常会有不同的结果,这是国内企业管理奥妙的地方吧。所以有这种感觉:用计算机限制人在国企内基本是死路一条,从上到下都不会支持用这种系统。
中国人不能接受ERP其实还是因为做事情比较有随意性,不愿意去细化规则,举个简单例子,中餐和西餐其实就代表了中国人和西方人的两种做事思维,中餐炒菜讲究感觉,酱油少许、盐醋适量,感觉为上,西方人呢?做个蛋糕都要准备一把秤在旁边,多少面粉多少鸡蛋,都有标准。所以麦当劳、肯德基能够以统一口味统一标准而席卷全球,而中餐馆即使连锁的,口感也很难统一。
其实,这两种思维模式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只是哪一种更适应现代商业社会,很明显是标准化的东西更容易管理和复制,从而得以更快地扩张。
如果企业要上ERP系统,企业的运作应该按照哪个标准设计呢?有两个极端:一个就是完全按照现行情况,准确的说就是手工操作电子化;另一个就是完全按照规范标准而形成的完美系统,一般体现为行业标杆企业的非常好的实践。
除了上述的两个极端做法外,还有一种就是按照中庸的做法,在这两种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即系统的管理水平在目前的水平和理想水平之间取得一个平衡。但是上ERP是为了管理进步,这一步跨小了,投资回报就没法保证,这一步跨大了,企业适应不了,也许就真的成为找死了。这种方法说起来轻松做起来难事,这个平衡点取在哪里?
本文认为可以考虑ERP软件提供的功能结合企业目前的管理水平和发展战略,现有运作向软件功能看齐,软件不提供的就暂时不上,即“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第一步,主要目的是让企业和软件之间相互磨合,为下一步的实施做准备。
最糟的就是那些看上去最漂亮的方案:以XX企业为主,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既保证了先进性,提高了管理水平,又切合XX企业实际情况……。如果客户里没有业务精英,如果实施公司没有强大的产品经验、行业经验和实施能力,那么该项目基本上可以宣布死翘翘了。
上面谈到实施ERP最保险的方法就是目前手工操作的电子化,另一种就是按照ERP产品功能来改变自己的业务,第三种想在两者中间找平衡点风险较大。
手工操作电子化,这个办法虽然土,但是风险小,山还是那个山,水还是那个水,只是界面换了,原来怎么做现在还是怎么做,死亡率是低了,可是对企业真正的帮助估计也有限,就像是把现在的乡村道路铺上柏油,但路上跑的车呢,还是原来的那些人力、畜力车和拖拉机。这虽然看起来技术含量不高,但是也存在一些要注意的问题。一是需求,很多简单的ERP实施就死在需求分析上。就像上面说的,实施公司的一帮人,学历不低,计算机水平也不错,谈起什么PLC、DCS、MES、MIS头头是道,谈起管理来也是毫不逊色,著名管理理论如数家珍,甚至包括方案也是经过博士、院士指导设计的,感觉素质很高。但是到甲方的需求调研,几个人随便走访一下业务部门,最后需求调查也没有提供给甲方(不知道写了没有)……。按照这种方式,做出来的系统可想而知了,其表面上看问题不大,可就是用不起来或者用起来别扭,于是最后只能说甲方素质差,一个失败的ERP项目就可能这样产生了。
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在需求分析,项目组访问的业务人员,底层操作人员对具体情况很清楚,可惜他站的层面太低,只能把他看到的局部的流程和相关数据情况表达出来,此外还掺杂大量的无效信息,其中最多的就是如何减少他自己的工作量及建议。
这时就必须明确一个关键性的概念,就是ERP是为谁服务的问题。站在投资者的层面,他们希望ERP能如实反映企业的整体情况(如财务报表),为自己的投资决策做辅助;站在管理者层面,他们希望ERP能把目前的问题反映出来,从而自己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站在操作者层面,他们希望ERP能帮他们做事情,减低自己的劳动强度。
如果说投资者和管理者的需求还存在并存的可能性的话,那么对于操作者的要求,三方绝不可能同时满足。此时项目经理要平衡来自各方面的需求,取其中庸,才能获得各方面的认可,从而取得项目的成功。这个观点表面上是何其的正确,但是这是不可能完成的。
很多人觉得这类手工电子化的项目技术含量不高,其实,如果能够把业务流程标准化,然后固定下来,管理水平就已经上了一个台阶,不管系统是用Foxpro还是Excel。华为在实施ERP的初期,都提出过先僵化、固化再优化的实施策略,可见固化流程的重要性。
三、结论
本文从冶金企业的信息化实践出发,探讨冶金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包括整体应用架构、各级系统的分工、MES的定位和建设、ERP系统的建设等,以此得出结论:企业信息化是个系统工程,也是管理创新项目。需要根据企业战略作整体规划,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步实施,以效益驱动,并持续优化。企业信息化涉及到资金、技术、管理、人员、环境等各个方面,要实现企业基础管理的规范化,尤其是基础数据的规范;要不断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的IT素质;要注意流程和机构改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