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城商行资金清算中心夹缝生存到蒸蒸日上

  【IT168 信息化】

  自今年1月,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清算中心(下称清算中心)的网上银行系统投产以来,截至4月30日,共有20家城商行加入支付清算系统、6家城商行加入网上银行系统运营服务平台,共发生普通汇兑类、密码汇款类、通存通兑类资金交易4696笔,金额19.23亿元,其他信息类交易3548笔。

  上海浦东张杨路699号,是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清算中心所在地。在7楼的主任室里,记者采访了清算中心主任袁伯平,有幸了解了清算中心10年运营的苦和乐。据记者了解,袁伯平曾作为知识青年参与下乡劳动,1979年回城之后开始了他的银行职业生涯。

  从刚开始深圳、上海、北京、南京4家城商行的联盟,到得到央行承认之后仍面临重重的生存压力,再到如今网上银行系统隆重投产、事业蒸蒸日上,城商行资金清算中心10多年来经历了一个复杂而艰辛的探索过程。“十年磨一剑”,这是袁伯平对清算中心的评价。

  艰难起航 6年终成正果

  尽管袁伯平在银行业已有30多年的从业生涯,但他进入城商行资金清算中心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只有将近4年的时间。然而,通过他与记者简单的聊天,可以看出他对清算中心的了解以及对城商行清算中心未来发展的信心。

  据袁伯平回忆,自1995年6月我国首家城市合作银行——深圳城市合作银行(1997年国务院决定将城市合作银行改名为城市商业银行)成立以来,在中国银监会强化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监管的政策约束下,短短几年时间,北京、上海、宁波、南京、深圳、大连、青岛、西安、成都等等,几乎所有的城市都设立了城市商业银行,城商行的发展越来越蓬勃。

  在蓬勃发展的背后,全国各地城市商业银行之间也遇到了“异地通汇难”的问题。究其原因,袁伯平表示,“以前地方性的商业银行是不可以进行资金异地存取的,这样一来就给客户带来很大的不方便。对城商行来讲,如果不能异地存取款,地方商业银行拿什么去跟别的银行竞争?客户为什么到你这儿来开户、到你这儿来办结算呢?”异地通汇难,成为当时快速发展的城市商业银行的重大弊端。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全国发展较快的一些城市商业银行开始积极致力于各种联合和重组,然而,有些合作成为现实,有些则由于大的环境和政策原因而流产。

  1996年5月,没有行政指令,也没有红头公文,为了解决城商行间的资金清算难题,由上海城市合作银行牵头发起倡议,联合北京、深圳、南京等24家城市合作银行,成立了会员制的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清算中心(筹)。当时出席会议的上海市副市长华建敏和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司有关领导均表示大力支持和鼓励。会后,该清算中心决定暂以“特约汇款证”代替银行汇票,并作为城市合作银行之间的清算工具,这是在探索解决城市合作银行“通汇难”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同年10月18日,上海、北京试通汇成功。在不到2年的时间内,清算中心(筹)的业务涵盖了经济较发达的地区。1998年,清算中心(筹)的签发量和签发金额实现了双翻番的佳绩,较好地满足了各地城市商业银行异地通汇的需要。

  2001年,深圳、南京、贵阳、大连、武汉、杭州城市商业银行发起构建了“六行战略合作体系”;2002年,以大连市商业银行为联盟主席的东北地区14家城市商业银行共同组建了“东北城市商业银行合作联盟”;同年,豫鲁苏皖四省17家城市商业银行也曾酝酿组建“淮海银行”。

  所有的这些合作和联盟都是为了解决银行间的“通存通兑”等清算业务的需要。

  终于,在苦战了6年之后,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清算中心(筹)终于将括号中的“筹”字去掉,清算中心的成立得到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正式批准。2002年10月30日,清算中心揭牌仪式在上海隆重举行,时任上海市常务副市长蒋以任和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史纪良为清算中心揭牌。

  如今,全国111家城市商业银行已成为清算中心的会员行。据袁伯平介绍,清算中心是会员制事业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其主要职能是办理城市商业银行之间异地结算业务的资金清算及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其他业务。会员行办理银行汇票业务使用的印章、汇票凭证、编押机具的组织订货管理,都由清算中心负责。

  2004年8月20日,全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第一张银行汇票在上海正式诞生,100多家城商行也从此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资金清算平台。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清算中心彻底解决了全国各城市商业银行客户之间无法直接办理异地资金清算业务的“瓶颈”,为各城市商业银行克服规模偏小、资源配置和产品开发过于封闭等问题,谋求全国范围业务的大联合提供了一个统一、规范、高效的合作平台。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