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十二路记者八省市实地探访新春通信

    【IT168 信息化

    终于,在3G发牌一年多以后,记者在全国各地看到了火热的3G竞争场面。

    今年春节前后,记者借回乡探亲之机,兵分十几路深入全国各地的城镇、乡村,探访全业务时代的中国通信生态。我们发现了很多具有代表意义的现象,从北京、江苏等东部地区的增值业务大战,到陕西商洛凤凰古镇等西部地区的“天翼”营销,这些都表明,中国的3G竞争时代已经全面到来。

    差异化竞争已经形成

    在东部发达地区,通信服务已经进入了一个差异化竞争的新时期。在春节之前,北京出现了中国联通的首家“沃旗舰店”,江苏移动和电信大打增值业务牌。各运营商选择了不同的3G拓展策略,并辅以相关资费套餐及与固网业务捆绑。而在中西部地区,虽然仍有“隐形垄断”、顾此失彼等令人不舒服的事件发生,但用户已经开始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

    在各地庆祝春节的氛围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通信业积极发展的力量。同样,电信运营商的积极态度,也可以让用户在节日中感受到新的、不一样的温暖。

    通信服务仍需努力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重组之后,部分运营商仍没有摆脱传统思维,各地的通信服务也面临着一些发展难题。

    在较发达地区,特别是在监管机构与传媒发达的北京等地,服务竞争虽然激烈,但都在合理的框架内运行,即使有问题,用户也可以“用脚投票”做出选择。但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仍然存在服务质量不佳、垄断依旧的现象,表明我们仍需付出更大的努力。

    3G仍在启动阶段

    尽管竞争局面火热,但是从各地节日前后的消费情况来看,目前消费者对3G业务的需求不足,而且对3G业务的资费似乎还存在着一种下降的预期。这无疑为3G的发展前景笼罩了一层阴影。

    随着全业务竞争的全面展开,电信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但是市场的利润空间却并未出现,3G用户群远远未能形成规模。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如果运营商没有一整套全面发展规划,到头来恐怕还是事与愿违,市场保有和拓展难以真正奏效。现实要求运营商必须放下架子,真切体会市场的“冷暖”,不断寻找和及时发现市场商机,推出真正吸引人的3G和融合业务,让人们看到真正的3G品牌魅力。

    北京:“洋”与“土”交织的联通

    (记者 张九陆)临近春节,记者出门购物,顺便走进了北京金融街刚刚开业不久的中国联通首家沃旗舰店。虽然早就知道这是中国联通集团公司高层亲自部署,并投入巨资打造的“企业门面”,但一进大厅仍然被其华丽与规模所震撼,此前,从未见过这样高达三层的电信业务展示厅,也从未见过这样大手笔的现场礼品发放。

    记者看到,这个旗舰店以不同的颜色为主色调,分三层分别展示“沃·3G”、“沃·家庭”和“沃·商务”。据说,这是学习了联通的合作伙伴西班牙电信相关业务展馆的设计。也许是记者少见多怪,在体验区看到的许多演示屏竟然如同一张纸一样薄,贴在玻璃板上实在新奇,演示厅内的最新手机款式也是多种多样,琳琅满目,联通可谓不惜血本。

    在旗舰店内,用户可以享受联通全业务一站式办理服务。当然,人们也可以不买任何东西,纯粹感受一下联通的气魄和创新理念。而且,北京联通为了这些体验活动也十分慷慨地准备了大量礼品。据了解,2月3日至3月5日期间,凡是在店内购买任何产品,均赠送相对应的礼品,包括SD卡、内存卡、葡萄酒、名牌拉杆箱、充值卡等。这期间计划送出价值300万元的礼品。

    但走出体验厅,记者又感受到了另一个北京联通:就在大年初六,记者把家人原来“神州行”手机换成了联通“长市合一”,原因很简单也很低端——这样能节省话费。买的方式也很“土”,在报摊上花十五块钱买张卡,再花一百块钱充值就开通了,除去选号,从头至尾没用半分钟,“手机实名制”这种“洋事儿”买卖双方都没想起来。然而回到家里很快就遇到了点很“土”的小问题:家人接表姐(沈阳移动的用户)电话,为了得到过得去的通话质量,双方用不同方式反复互拨了八次之多。当然,这也许并不一定是联通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其他运营商明里暗里造成的。不过,这件事还是让记者灰头“土”脸——家人不断埋怨充一百块钱太多了。

    一方面是华丽的旗舰店和非常先进的业务体验,另一方面是低端的用户认知和说不清责任的通话质量,北京联通就这样同时在用户面前呈现着两个矛盾的面孔。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