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CIO需反思:信息化反而降低银行效率

    数据集中之困

    要解决系统分散的问题,就必须让数据都完整无缝地集中起来。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表示:“要做好统一中央银行数据采集体系,建立金融基础数据库,实现银行间信息共享和数据的综合利用。商业银行,要在建立全行管理信息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数据插库和数据挖掘,加强对数据的管理”。

    面对系统不集中、数据分散给业务管理上造成的困难,数据大集中成为从央行到各个商业银行都紧锣密鼓开展的课题。

    记者向民生银行的有关人员了解到,数据大集中将会计、清算、结算等系统联系在一起,使用非常方便,不用进行传统的传票传递操作,省去了很多成本。但是,在其它方面并不理想。

    我国银行业的数据集中一般以业务种类为基础,这样对于业务拓展和客户关系人员来说,如果需要了解一个客户在存贷款、中间业务等方面的情况,就必须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也就是说,数据的使用非常麻烦。金融信息化和管理专家王广宇认为:“数据集中有利于保证经营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访问性,但只是奠定了银行客户关系管理体系的数据基础,维护客户关系,挖掘客户价值,真正实现银行以客户为中心尚待时日。”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没有集中之前,各营业网点都是自己负责对数据进行核对,无误后上传,利用这一点可以做到层层把关,哪儿发现问题就在哪儿解决。然而数据集中之后,所有的数据都要实时传到数据中心,出现了问题就会牵涉到很大的一个面。而且大量的数据集中到一个地方,数据中心是否有完全的能力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数据大集中对技术、业务和生产运营的统一规范管理提出了更多要求,对软件开发和系统运行的质量要求大大提高,对数据安全和灾备的保障要求更是刻不容缓。

    在各个银行分别上马数据大集中业务的时候,中国银行却始终行动缓慢,只是将不同的业务体系进行集中。当记者问到为何不顺时而动时,有关人员回答说:“数据集中对上面的决策方便,但是下面网点的风险管理就可能出现问题。比如,如果一个柜员既可以做对私业务又可以做对公业务,这样的综合柜员就存在违规进行公私对转等行为的风险,而且越往下,越会出现一些预先想像不到的风险。”

    面对如何在数据大集中的情况下,做好信息使用、风险控制的工作,王广宇认为:首先应做好统一数据采集体系的工作,建立业务和产品基础数据库,构筑新型的集数据采集、业务管理与辅助决策于一体的银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其次要实现管理信息共享,建成统一的内部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业务处理和风险控制的自动化,提高管理水平;第三要充分利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加强对客户信息的管理,实现决策支持。通过对客户利润贡献度分析、风险分析控制和资产负债管理等功能,使商业银行的管理由事后反应向事前、事中控制转变,实现经营风险的自动预警,全面提高商业银行分析、使用信息和管理风险的能力。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