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平台与帽子:实现创新的产业链协作

“平台加帽子“帮助企业明晰产品定位

     实际上,产品的平台化创新模式在很多成熟行业,例如汽车行业早已经得到过广泛地证明。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在美国就有200-300家汽车公司,他们大都是维持50人左右的规模。直到福特公司将零部件标准化,并推动流水线生产的时候,整个汽车产业才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革。到目前为止,在新一轮的经济形势下,全球可能存活下来的大汽车集团不会超过10家,最有意思的是,每一家都是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自己的平台策略。比如德国大众,它拥有众多的车系和车型。但是我们很惊讶地发现,大众不论哪一个系列,基本上都有一个平台,而且这个平台基本上可以达到65-70%的零部件是可以共享的。也就是说,他们虽然是生产了无数个车型,但是事实上发动机、仪表盘、刹车系统都可以互换,这些都是建立在同一个平台上。

     基于这个平台,20%是属于特殊需求,或者是个性化,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到的真正创新的部分。同时,我们还可以基于这个平台,找到差异化,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就是说平台能有80%的功能,再加上20%的创新,就能产生市场上的差异化。同时20%的创新加上80%的平台,就成了现在的定制解决方案。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就是:

创新+平台=〉20%的特殊需求+80%的通用功能 =〉协同定制化解决方案

 


图1
 

     如图所示,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唯一的平台加上多种多样的帽子,就可以实现定制的解决方案。可能是皮椅、电动椅,或者说有加热功能的,这就造成差异化。就是现在所谓的平台和帽子的产品创新方法论。实际上在软件产业平台化也已经出现了。

     整个软件产业目前走到了“平台化”的阶段, SAP当然也不例外。我们专门提供针对业务流程方面的平台。基于这个平台,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就能发挥各自优势建立非常好的行业解决方案。今天,全球主要IT厂商都在尝试着在不同国家、地区、各个不同行业的合作伙伴之间,一起去围绕一个平台实现协同创新。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