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与服务提升到“战略高度”
在工信部设立的24个司局中,新成立了软件和服务业司,首次从机构设置上把软件和服务业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在此之前,软件产业归口管理机构是在原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下面的软件处。
软件产业被认为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国家也给予高度重视,并在2000年出台了对中国软件业整体增长起到很大推动作用的相关文件——“18号文”。
然而,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尽管我国软件产业规模在迅速扩大但整体实力较弱、大而不强。软件企业普遍规模偏小、能力偏差,缺乏叫得响的品牌。即使是东软、中软等优势中国软件企业,它们的大部分收入不是来自低端的系统集成就是来自“为别人打工”的软件外包业务,产业的大部分利润都被国外企业赚走。
有软件专家认为,中国软件产业的这种现状,就注定了软件和服务业司成立开始就不会轻松。软件业如何做大做强,这是多年来业界一直在思考但难以求解的老问题,新成立的软件和服务业司能否从政策指导上帮助行业来解答这个难题?
“从机构的变化看,肯定会有利于国内软件企业的长足进步。”软件企业把软件和服务业司的设立,看做是对软件业发展的长期利好。但是作为软件企业,更关心的是能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具体益处。近两年来,外资软件公司在中国的动作加大,进入大规模圈地深耕阶段。如此竞争环境下,有不少国内软件企业呼吁,要对本国软件企业进行保护,如在政府采购上,如何能让国内软件企业得到实惠。
“新18号文”能否加快出台以及有哪些调整,这些问题也是软件企业关心的。“18号文”将于2010年到期,但其后续政策还没有着落,软件企业都很着急。用友软件董事长王文京就曾在今年3月份召开的“两会”上呼吁尽快推出“新18号文”。2004年,经历中美在集成电路方面的贸易争端之后,国家相关部门开始规划制定“新18号文”,2007年,国家相关部门已推出“新18号文”的征求意见稿,但到现在还迟迟没有正式出台。
除了原来的老18号文中规定的软件产品可以享受政策优惠外,IT咨询、IT解决方案、系统集成、软件外包、软件测试、网络服务、数字内容、动漫游戏等非产品化的软件新业态,是否也会被纳入政策支持范围,也备受业界关注。
有专家指出,2000年出台的“18号文”促进了软件业的整体增长,但在执行一段时间后,这样的“普惠政策”扶持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在逐步显现。比如,“因为软件产业现在门槛比较低,只要有一个普惠政策摆在那儿,大家都想争取这个政策,不少软件企业满足于靠政策靠退税生存,对自身能力的提升缺乏动力。”
又比如,在此之前,各地纷纷出台的软件园、科技园或软件城市计划,缺乏一个统一的筹划,也出现了同质化竞争。各地软件园在招商引资或招聘人才时主打的多是能提供什么样的优惠政策。“我们和每个地方谈,鼓励政策都是差不多的,如土地便宜,人力便宜等。”一位回国创业的“海归”老总对此深有体会。
事实上,这些园区中的企业主体不是中国的软件企业,而是外资企业利用中国的“政策优惠”建立的分支机构。以国内做得较好的大连软件园为例,通用电器、埃森哲、惠普、日立等外资企业都在这里建立了客服中心或者软件研发机构,但是在大连软件园中的中国本土软件企业却很少,而且规模也很小。
针对上述问题,有人希望“新18号文”能在营造创业环境和氛围上有所突破,要更多地鼓励软件企业的自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