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IT让灾难降低 三分钟报告地震灾情

    
    资源共享成就统一调度

   
    四川汶川7.8级大地震--医务人员正在准备抢救

    在整个防震减灾体系中,完成了地震监测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应急救援。而中国地震局管理的国家防震减灾指挥中心就承担了在遭遇地震后的分析、评估以及应急指挥、调度等工作。在300平米的大厅中央矗立着巨大的屏幕显示系统,如果发生地震它将及时显示灾情图像和信息;而旁边摆放的诸多坐席则是留给来自各个职能部门的人员,方便应急救援时的协调和调度。一旦发生地震,观测信息传输过来之后,指挥中心有着三方面的职责。一是对灾害性地震进行快速评估,在基础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进行的,一般挥基于计算机事先设计的模型,在几分钟内对人员伤亡情况、建筑物破坏情况、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如煤气和火灾等灾害情况做出评估。二是进行计算机辅助决策工作,将突发的地震灾害事件需要的救助人员和物资、医疗人员的配备等等情况提供给指挥决策者。最后,根据获得的地震灾害现场的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动态评估和决策。日常的小地震在一些省级防震减灾指挥中心就可以完成应急处理,国家防震减灾指挥中心只有在国内地震超过7级,伤亡人数超过1000人时才会启用,除了汇报工作,从建成以来该中心还未正式使用过。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非常欢迎这种“浪费”。

    随着各个地震台站采集的信息不断增加,在分析一场地震时常常需要多个省之间的信息共享;同时地震的发生还与气象、海洋等情况息息相关,要想评估好一场地震,这些数据同样不可少。由于我国地震部门实行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国家地震局对下属机构的管理力度强,因此在内部数据共享上推行比较顺利,并实现了数据格式等标准的统一。而在与外部机构信息共享上,国家地震局承担了科技部主管的与地震信息相关的数据共享项目,其与气象、海洋、中科院以及一些大学共建了一个专门的数据库系统,一些不涉密的信息可以通过网上在线发布,另一部分涉密的信息则需要各部门自行申请,得到批准后从数据库中获取。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