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月末巧算账 ERP成本计算有妙方

案例二:
 
    某产品本月完工26件,在产品10件,平均完成程度为40%,材料为一次性投入,一次性投入3600元,本月还发生其他成本支出2400,包括生产工人的工资、车间的电费等等。那么,本月完工的产品,应承担多少比例的成本?
 
    因为材料是一次性投入,所以,计算材料成本时,不需要考虑约当产量,即材料成本为3600/(26+10)=100元/件。
 
    其他成本费用要根据约当产量进行计算,2400/(26+10*40%)=80元/件。最后本月完工成品的成本即为100+80=180件。
 
    ERP操作要点:
 
    其实,ERP在运算时,会自动区分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制造费用等等。所以,ERP系统的运算跟案例一的运算是一致的。
 
    只是我们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ERP操作的另外一个要点,就是在月底进行成本计算时,相关的领料单、退料单都必须审核完毕,并且,车间里的余料必须及时退库。否则,成本运算会不准确。
 
    一些ERP系统,在成本运算前,会提供一些检测工具,检查是否符合成本计算的相关要求,如神州数码的易飞ERP,就有专门的一个检测功能,检查相关单据是否审核等等。这些功能可能不显眼,但非常实用,可以在一定程度内,保证成本计算数据的准确性。
 
    以上两个案例都是单道工序的,但是,若是多道工序该如何计算呢?请看案例三。
 
案例三:
 
    有一产品,需要经过两道工序完成。第一道工序需要20个小时,第二道工序需要30个小时。材料为一次性投入,共投入2000元,人工等成本为1000元。月末,完工产品为10件,第一道工序在产品为10件,第二道工序在产品为10件。各道工序的各自的完工比率都为50%。
 
    ERP操作要点:
 
    1、完工程度的测算。
 
    若有多道工序,并且每道工序都指定工时的话,ERP会自动计算整个工艺的完工程度。如案例三,ERP的计算公式与结果为:
 
    第一道工序的在产品完工程度:20*50%/50=20%。
    第二道工序的在产品完工程度:(20+30*50%)/50=70%。
    最后的约当产量为10*20%+10*70%=9件,最后的完成产品为10+9=19件。如此,就可以计算出每个成品应分摊的成本。
 
    具体的计算原理,请参考相关书籍。笔者这里只介绍ERP操作要点。
每到工序的工时,会影响到最后的运算结果。ERP此处用的公式,一般为企业的标准工时,也就是说,不是实际用到的工时。所以,企业在测算每个产品每道工序的工时时,要准确,否则会影响到最后成本的运算。
 
    2、各道工序在产品数量的来源。因为在产品没有入库,所以,如案例三中,第一道工序的在产品数量,只能够管理人员通过现场盘点来获得这个数据。在盘点时,务必准确。
 
    以上就是约当产量法的整个计算模型及ERP的注意要点。从以上的三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成本控制要求的逐渐严格,其ERP操作的程度也越来越复杂。所以,企业在用约当产量进行成本分配时,还要考虑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即为管理好成本,花如此大的精力是否值得?投入与回报能否平衡,这也是企业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ERP对于约当产量的运算并不是很复杂,至少比应收应付等功能要简单的多,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反而这会成为客户最头疼的问题呢?
 
    其实,约当产量法的应用不在于其本身的算法、ERP的操作是否成熟,而主要在于现实的管理,是否规范。如领料单、入库单是否审核;车间余料是否及时入库;工时等数据测算是否准确等等。也就是说,成品的约当产量法是处于ERP链条的未节,以上各个环节的失误,都会导致这最后运算的错误,则最后的成本数据也不会准确。
 
    所以,ERP成本的运算,是ERP其他各个系统模块配合的结果,在ERP成本结转前,务必先进行必要的检查。
 
    除了约当产量发以外,企业在实际管理中,还会用到其他的一些方法。笔者将在下篇文章中,给大家做一一介绍。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