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专稿】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每个月都要进行成本统计。但每当月末时,不可能每个成品都已经完工,但相关的费用可能已经支出,如员工的工资、车间的固定支出等等。这些费用若全部计算到在成品中,明显不是很合理。
ERP软件设计师们为了满足企业的这一需求,根据企业的常见处理方式,实现了多种分配方式。在此,笔者将陆续介绍一些常见的处理方式在ERP系统中的体现,同时列出操作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约当产量法是在企业应用中最广,也是最能反映实际情况的做法。现在大部分ERP产品都支持这种方法。所谓约当产量,是指在产品按其完工程度折合成完工产品的数量。比如,再产品50件,平均完工程度为60%,则相当于完工30件。
案例一:
某产品本月完工26件,在产品10件,平均完成程度为40%,共发生成本支出3000元。则,本月完工的产品,应承担多少比例的成本?
根据约当产量的计算规则,本月完工产品相当与是26件+10件*40%=30件。则每个产品本月发生的成本为3000元/30件=100元。
ERP操作要点:
采取这种方式,道理不难理解,ERP也比较容易实现。但是,在ERP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1、完工程度如何测定?
从以上的原理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必须要有产品的平均完工程度,ERP系统才能够算出本月的约当产量。这个平均完工程度如何测算呢?是ERP系统所关心的问题。
结合实际的操作,ERP一般有以下几种做法:
(1)人为的设置。有些企业的做法是,无论其实际完工程度为多少,在月末,在产品的完工程度都为50%。按照这种方法的话,案例一的本月完工成品即为31件。可见,跟实际发生的成本有点差异。一般用于单位产品成本差异不是很大,平均完工程度难以测量的情况下使用,还是蛮有效的。
(2)在系统成本结转前,根据实际情况反映到系统中去。每到月末,生产管理人员去现场实际查看,然后算出完成程度,再输入到系统中去,然后让系统进行运算。如此做的好处是能够反映实际情况,缺点就是工作量比较大,特别是本月在产品种类比较多时,工作量会很大。一般成本要求比较严格的企业,可以采取这种做法。
(3)系统自动测算。若ERP系统上了工艺管理模块,ERP系统可以根据工序的完成百分比,自动计算完工程度。这种方法,要求企业的工艺管理比较完善,否则,会适得其反。
2、在产品如何确定?
在ERP中,在产品不用去车间盘点,而是根据入库情况,自动计算生产定单的未完工数量,即应入库未入库数量。所以,在成本计算时,入库单因某种原因没审核的话,会影响到成本的准确性。
案例一中发生的成本费用包括材料费用与人工费用。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可能存在更复杂的情况,如材料在刚开始一次性投入。
案例二:
某产品本月完工26件,在产品10件,平均完成程度为40%,材料为一次性投入,一次性投入3600元,本月还发生其他成本支出2400,包括生产工人的工资、车间的电费等等。那么,本月完工的产品,应承担多少比例的成本?
因为材料是一次性投入,所以,计算材料成本时,不需要考虑约当产量,即材料成本为3600/(26+10)=100元/件。
其他成本费用要根据约当产量进行计算,2400/(26+10*40%)=80元/件。最后本月完工成品的成本即为100+80=180件。
ERP操作要点:
其实,ERP在运算时,会自动区分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制造费用等等。所以,ERP系统的运算跟案例一的运算是一致的。
只是我们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ERP操作的另外一个要点,就是在月底进行成本计算时,相关的领料单、退料单都必须审核完毕,并且,车间里的余料必须及时退库。否则,成本运算会不准确。
一些ERP系统,在成本运算前,会提供一些检测工具,检查是否符合成本计算的相关要求,如神州数码的易飞ERP,就有专门的一个检测功能,检查相关单据是否审核等等。这些功能可能不显眼,但非常实用,可以在一定程度内,保证成本计算数据的准确性。
以上两个案例都是单道工序的,但是,若是多道工序该如何计算呢?请看案例三。
案例三:
有一产品,需要经过两道工序完成。第一道工序需要20个小时,第二道工序需要30个小时。材料为一次性投入,共投入2000元,人工等成本为1000元。月末,完工产品为10件,第一道工序在产品为10件,第二道工序在产品为10件。各道工序的各自的完工比率都为50%。
ERP操作要点:
1、完工程度的测算。
若有多道工序,并且每道工序都指定工时的话,ERP会自动计算整个工艺的完工程度。如案例三,ERP的计算公式与结果为:
第一道工序的在产品完工程度:20*50%/50=20%。
第二道工序的在产品完工程度:(20+30*50%)/50=70%。
最后的约当产量为10*20%+10*70%=9件,最后的完成产品为10+9=19件。如此,就可以计算出每个成品应分摊的成本。
具体的计算原理,请参考相关书籍。笔者这里只介绍ERP操作要点。
每到工序的工时,会影响到最后的运算结果。ERP此处用的公式,一般为企业的标准工时,也就是说,不是实际用到的工时。所以,企业在测算每个产品每道工序的工时时,要准确,否则会影响到最后成本的运算。
2、各道工序在产品数量的来源。因为在产品没有入库,所以,如案例三中,第一道工序的在产品数量,只能够管理人员通过现场盘点来获得这个数据。在盘点时,务必准确。
以上就是约当产量法的整个计算模型及ERP的注意要点。从以上的三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成本控制要求的逐渐严格,其ERP操作的程度也越来越复杂。所以,企业在用约当产量进行成本分配时,还要考虑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即为管理好成本,花如此大的精力是否值得?投入与回报能否平衡,这也是企业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ERP对于约当产量的运算并不是很复杂,至少比应收应付等功能要简单的多,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反而这会成为客户最头疼的问题呢?
其实,约当产量法的应用不在于其本身的算法、ERP的操作是否成熟,而主要在于现实的管理,是否规范。如领料单、入库单是否审核;车间余料是否及时入库;工时等数据测算是否准确等等。也就是说,成品的约当产量法是处于ERP链条的未节,以上各个环节的失误,都会导致这最后运算的错误,则最后的成本数据也不会准确。
所以,ERP成本的运算,是ERP其他各个系统模块配合的结果,在ERP成本结转前,务必先进行必要的检查。
除了约当产量发以外,企业在实际管理中,还会用到其他的一些方法。笔者将在下篇文章中,给大家做一一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