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软件新产品开发 缘何常“败走麦城”?

软件新产品开发的死亡率何以那么高

    新产品开发是软件企业远离残酷竞争、获取持续经营优势和实现绩效目标的不二法宝。微软、IBM、思科、英特尔、3M等获得持续成功的国际性企业无一例外都在产品开发与创新方面成为行业领导者。我国的许多软件企业也正在逐步摆脱低水平模仿的红海,开始走上自主创新之路。

    但一项国际权威研究表明:我国大多数软件企业在进行的新产品开发活动中,平均每7个新产品创意,有3.5个进入开发阶段,有2.5个进入市场,只有1个能取得商业化成功。新产品开发的失败率之高可见一斑。据悉,我国每年开发的软件新产品几千种,然而市场存活率只有13%,远不及印度的25%,日本的35%,美国的44%。为什么我国软件新产品成功率那么低,死亡率那么高?

    除了上述列举A公司的问题外,随意开发,盲目开发,开发决策过程中缺乏严谨性、科学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此在这里必须我们重温、牢记并坚守新产品开发基本程序。如下图。

    我们除了谨记新产品开发程序,还必须分析总结软件新产品开发失误的具体原因,以“吃一堑长一智”,提高新产品成活率,增加市场推广成功率。

    1、情报失真 

    本以为此类新产品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倾力开发,却没有充分论证调查,信息失真,而此新品却早已日渐饱和,接近衰退期,结果出师未捷身先死。症结在于把“一叶当成树林”,坐井观天,以为“窥一斑可见全豹”,以为此时此地兴旺,那时那地也必时兴,结果是贻笑大方,埋下祸患。A公司行政审批系统就是如此。

    2、时机滞后 

新产品贵在“新”字,而“新”字则贵在“快”、“抢”,一个公认或自认的新产品在这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里有效生命周期大概仅有一年半载,超过这段周期,新产品所独有新功能就会自动“除效”,软件产品更短。然而一些软件厂商总以为自家产品“少有”、“悠久历史秘方”,哪知“天下英雄所见略同”,更新更优的竞品也跟着出炉,结果是错失较好上市良机。因此新产品要抢占先机,必要做到“早开发,早投产,早上市,早创效”。

    3、产品落后 

    先进性是新产品的灵魂,一个缺少先进性的新产品仅是给自己披上一层华丽的外衣,或恰如新瓶装旧酒,是不具吸引力和竞争力,无法持久,很容易遭至市场淘汰。勿庸讳言,如今一些所谓软件新产品,要么是从别人拿过来的加工品牌,要么是模仿老外或竞争对手,抑或是包装、价格上的翻修、变脸,炒作新概念等等,新技术、新发明一杆子打不上,根本谈不上真正意义的创新。这种糊弄欺骗用户的所谓“新产品”,注定昙花一现。

    4、质量缺陷 

    有部分人会认为怎么新产品会有缺陷,缺陷是不是普遍现象?据不完全统计,以OA、CRM、ERP为例,30-40%的大小新产品,在稳定、拓展、兼容、包装、通用等方面存有性能的缺陷,有25%的新品达不到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原设计要求,乃至带有严重的技术、质量等问题,系统不能正常运转,经常宕机,致使遭到用户的投诉和退货,企业及其产品四面楚歌。

    5、服务不力 

    售后服务是市场经济的“后跟”。当你产品“前腿”送上用户单位的店门时,你的“后跟”必须及时跟上,否则“拖后腿的事情”必然难免。美国著名营销学科特勒说,当你没信心搞好售后服务,你就不要指望你的产品有成功的一天。有些软件企业的产品的确不错,但缺乏必要的售后服务,如售后服务机构、操作人员培训、零配件的供应、直销配套等,系统升级维护难于保障,产品当然就行之不远。

    6、营销薄弱 

    4P学理论即产品、价格、促销、通路,一向是当今营销经典核心思想。然而不少厂商在此往往顾此失彼,脱节失衡,不是价格不合理,就是流通渠道滞涩,或是促销活动不力,形不成新品上市效应。新产品变成“夹生饭”,半生不熟,在于产品营销和市场营销脱节,或对立。好辛苦研发了产品,却不把市场当回事,而挖空心思做尽市场,却把产品当草芥。

    当然软件新成品开发、推广的不力、失败,还有些客观因素,如政策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资源因素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审时度势,科学严谨,认真研究各有利不利因素,分析主观客观原因,从新产品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入手,严把开发中的道道关口,努力提高新产品开发成功率和市场存活率。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