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走出麦城

  对服务来说,魔鬼在细节之间;ERP实施也一样,效果来自于扎实的培训和有效沟通,更重要的是与具体业务“搭”上桥。刚开始实施ERP时,孙京对各部门的具体业务并不完全了解,几年下来,他最重要的收获之一是对各部门的具体业务了如指掌。在上ERP模块前自己先弄明白ERP将给业务部门带来哪些改进,如手工劳动减少了多少、数据准确性增加了多少等,通过演示或者测试,让业务部门真正看到ERP带来的效益。“只有有了某种可以获得的眼前利益,才有信息化的动力,否则业务部门根本就不理我。在离大象不远处放一束香蕉,大象可能会向前走,但如果对大象说,大山的后面有一束香蕉,大象根本就不会走。”孙京说。

妥协中前进

  实施ERP总离不开业务流程的调整、利益的再分配、部门利益的再调整等,这需要CIO和业务部门间不断沟通,实际上也是信息化最大的难题。北京市三露厂刚开始也像不少企业一样,希望一步到位,流程调整和ERP实施同步进行,结果有的部门成了“邯郸学步”,用了技术更先进的系统后反而无法完成原来用手工就能解决的任务。有了前一次的教训,2001年在实施ERP的时候,孙京要求所有ERP模块首先达到原来的业务要求,进而超越现状。如果某个部门原来的软件能够提供10张报表,可能按照ERP的要求,认为有两张没有意义;但仍然要求系统先提供10张报表,在使用中,等业务部门感到烦琐的时候,自然会要求去掉其中的两张。不到两年间,经历了ERP从失败到成功的剧变,孙京觉得,信息化一定要稳妥,否则大动干戈将可能影响到企业的运营,毕竟企业要以生存为主。

  当然,“鹦鹉学舌”也有学不下去的时候。在销售回款由谁输入的问题上,销售科和财务科发生了争执,原来两个科室都有输入权和审查权,要通过ERP实现信息共享,就必须明确由谁输入;但因为销售回款的数字直接影响着两个科室的业绩,谁都不愿意让步;经过再三协商,两个科室达成妥协,在输入和审查之间设立隔离墙,由销售科输入,财务科按照合同审查,但没有修改数字的权利。孙京说: “实施ERP的过程就是一个妥协的过程,包括IT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妥协、业务部门相互之间的妥协、企业与ERP供应商的妥协、现实利益与未来利益的妥协等”。但妥协也有技巧,如果把两个业务部门拉在一起谈判,很可能一开始就谈崩了,但分别谈,可能就谈成了,进而可以分别与IT部门签定软件流程确认书; 但这既需要CIO非常了解业务部门的需求,又需要对ERP的数据非常熟悉。

  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北京市三露厂先后实施了系统控制、采购管理、库存管理、销售业务管理、应收账款管理等模块,2002年5月ERP项目第一期工程通过了验收。这只能说取得了基本的成功,要真正实现成功可能还有很多挑战需要孙京和北京市三露厂去面对。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