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金招牌里的IT份量

信息系统帮助钜全进入了全球汽车商的供应链条中。

       “为美国3大汽车公司配套,是我30多年前创立公司时就有的梦想。只有进入这3大厂商的配套体系,我们才能树立自己的品牌,才能不断保持与整车厂技术的同步提升,才能避免企业短寿的厄运。”2005年12月,钜全集团董事总经理薛玉田的梦想终于成真,钜全集团通过了福特的Q1认证。Q1是福特面向零配件配套商的一套准入考核认证体系,通过Q1就意味着获得了福特一级供应商的资格。

         成为福特一级供应商将近1年,钜全果然像薛玉田所梦想的那样 —— 企业规模和品牌近乎质变地跃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这些变化都归因于Q1带来的“招牌”效应。

       30多年前,诞生于中国台湾的钜全,是靠制造发动机活塞起家的。1991年,它在福州建厂。最早,钜全是为摩托车企业做配套生产;随着低附加值产品行业的恶性竞争,活塞利润逐渐趋薄,钜全不得不增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以拯救自己。于是,从为摩托车企业配套到为内地整车企业配套,它拓展开来。不过,像内地大部分零配件同行一样,它的日子过得并不轻松。2006年以前,它每年销售额的同比增长不过区区二三百万元人民币,甚至更少。然而通过Q1后的2006年,情况却发生了质变,与2005年相比,2006年钜全的销售额增长了1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产品占销售总额的50%,而2005年这个数字只有30%。

        “现在,越来越多的世界500强企业及其在国内的OEM厂商来找我们配套,比如通用。” 说这话时,薛玉田的儿子、钜全集团副总经理薛英哲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杆,“他们一看到你通过了Q1,就认为既然福特都认可你,你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了。”如今的钜全不是忙着找订单,而是在订单里挑选符合自己战略要求的产品,“不理想的订单全被推掉了”。其中,为克莱斯勒300C供应的摇臂,就是被老薛父子俩挑选出来的战略性主力产品。目前,这个产品已经完全取代活塞成为钜全单品营业额的最大者。2006年1年,它与另两个摇臂产品一起为钜全贡献了1亿元的销售额,占其总额的20%。

        可见,Q1的“招牌”效应之大。然而,能享用到这个效应的中国企业(合资企业除外)却很少,因为通过Q1是个艰苦的过程,钜全前后花了3年时间。不过,薛家父子认为,能通过Q1认证,IT起到了关键作用。钜全的IT领导工作由小薛全权负责。学机械出身的小薛,后来转到美国专攻市场营销,于1997年来到福州钜全。

        “如果没有引入合适的信息化管理,就不可能通过Q1认证。”为了表达感激之情,薛家父子在2006年4月12日,福特向钜全授Q1旗帜的仪式上,特地请来了为它们提供管理咨询的梯升咨讯公司及ERP供应商QAD。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