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解读IPTV三大悬疑

编者按: 电视媒体新模式中,网络电视(IPTV)的商业前景最受关注,争议也最为集中。究其原因,不仅在于IPTV的商业模式尚未完全明晰,还在于其未来发展涉及诸多不确定因素。IPTV的三大悬疑能否顺利解决,直接决定着IPTV的拐点能否到来以及何时到来。

悬疑一:牌照之争

  牌照正在成为制约各运营主体从“地下”转为“地上”,从“圈地”转向获利的主要障碍。

  “下一张,会是谁?”继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下称上海文广)和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下称央视国际)拿到IPTV牌照之后,第三张牌照究竟花落谁家,扣人心弦。

  更为扑朔迷离的是,由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IPTV牌照,是只在广电系统内“近亲繁衍”,还是将冲破“樊篱”,发放给电信运营商?

  5月23日,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电信)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EO)王晓初公开表示,中国电信将申请IPTV牌照。民营IPTV运营商——郑州威科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威科姆公司)总裁贾小波告诉记者,下半年他们会申请牌照。

  “正如我们都在努力促进三网融合一样,IPTV牌照也应该会打破广电垄断,发放给更多的运营商。”信息产业部(下称信产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广播电视处处长白为民认为。业界比白为民更为乐观,“将IPTV牌照发给电信运营商、甚至民营运营商,是迟早的事。”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说。

  其实,尽管没有拿到牌照,似乎并没有妨碍许多企业实现IPTV的“跑马圈地”。尽管这种跑马圈地正在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越低调越好,我们要集中精力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圈地。”华夏视联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华夏视联)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层管理人员说。作为杭州数字电视有线公司和浙江华数传媒有限公司(下称华数传媒)的控股公司,华夏视联尽管未获IPTV牌照,但是其提供的数字电视平台服务却等同于IPTV。

  华夏视联除了在根据地杭州做得风生水起以外,还意欲将杭州模式推广到其他城市。据华夏视联这位中层管理人员介绍,目前福建、云南、陕西、江苏等省的广电部门对华夏视联的IPTV业务颇有意向,而在中国网通集团公司前首席科学家、现中国网通集团(香港)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侯自强的一份报告里,目前已有五家地方广电和华夏视联签约,推行IPTV。

  在杭州,华夏视联提供了从节目引进、内容制作、机顶盒提供到宽带接入等业务,覆盖了IPTV的整个产业链。而在其他城市的圈地,华夏视联推广的是系统和机顶盒。

  “以前地方广电比较排斥我们,但是它又相对弱势,需要强有力的合作伙伴来推广内容。”华夏视联一位知情人介绍。在每个城市,华夏视联都提供统一标准的系统和机顶盒,由于软硬件结合在一起,地方广电往往欲罢不能,除了要购买系统硬件外,还必须要购买机顶盒。“一个机顶盒是1,000多元,1,000个就是100 多万元,再加上系统硬件,总共要投入几百万元。这对一些二级城市的广电部门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因此只要到了一定规模,想‘逃’都逃不掉。”该知情人分析说。

  深圳市天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深圳天威)目前同样没有IPTV牌照,但是也在忙不迭地搞“试验田”。据深圳天威副总工程师徐江山介绍,他们在2003年完成了对广电的有线网络双向改造,目前已投放90万台单向广播的数字电视机顶盒。除了数字电视业务,深圳天威还在线路双向改造的基础上,推出通过Cable Modem接入的宽带业务,目前已经发展了17万用户,每户每月收取100元费用。

  虽然徐江山一再强调深圳天威提供的是数字电视业务,但是该公司从5月18日开始的双向网络试运营,和IPTV同出一辙——强调交互式应用和视频点播(VOD)等服务。

  徐江山透露,深圳天威的计划是在两年之内,将双向运营的规模发展到5万~10万户。

  即便有了IPTV牌照,运营商们还面临着能否走出去的挑战。上海文广拿到牌照后,在其他城市圈地遭到讨伐。地方保护主义以及广电和电信的利益割据,让IPTV 运营商举步维艰。上海文广副总裁张大钟认为,电信运营是全国性的甚至跨国性的,因此IPTV也理应是跨地域运营。“IPTV本地化的运营成本很高,而且内容的本地化运营成本也很高,规模化经营才是最经济的。”

  在跨地域经营的布局中,上海文广为哈尔滨IPTV用户提供的内容全部是放在上海的机房内,张大钟认为,随着上海文广IPTV业务在其他城市的发展,多个城市共享一套内容体系将成为上海文广的模式。

  “以前的广电体系就像孙悟空给唐僧画的保护圈,其实打破这个圈就可以促进产业的繁荣。”张大钟说。但是假如没有得到运营许可牌照,各方投资主体的业务想要从“地下”转为“地上”,从“圈地”转向全方位获利,依然障碍重重。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