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体现民意 实名宜慎行
然而,出台法规监管网站论坛、加强博客网站内部管理制度、促进网络的安全化规范化等举措,必须认真对待 “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两极化倾向,防止矫枉过正。
面对我国1.44亿的网民群体,我们现在需要思考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保护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包括言论自由,在这方面主管机关还需创造一种更好的方式来保护公民的这种权利。
平心而论,网民之所以匿名发帖,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对事关自身利益的话题,必然产生内心的诉求冲动,这也是民意最直接最迅捷的体现。在他们眼里,走过路过,对不合理的现象发表意见是天经地义,哪有留下真名实姓的道理?二是有些话题,可以实名,有些话题,则不宜实名发帖,这也是公民隐私权的体现。如果要求每个网民事事都实名发帖,“曝光亮相”,那么麻烦与风险将伴随左右。
建设性的帖子,也有可能是匿名的帖子。把匿名的帖子,等同于有害的信息,是一种“事前有害推定”。强求铁板一块的统一实名发帖,也许是不分青红皂白的行政管理“一刀切”,是不科学不民主的粗暴做法。
建设和谐社会、文明社会需要健康有序的网络,但网络也要以宽容的度量接纳海量匿名的帖子。其实许多匿名帖子,本身就是一种不花成本、反映民情的合理化建议,也是一种强大的舆论监督力量。厦门PX项目就是由于大量公民参与表态,其中的危害性才由国家环保总局发现,当地政府也不得不承认某些工作失误,重新进行环保评估。
一刀切拒绝匿名帖子,将丢掉更多来自基层的真实声音,可能将堵塞民意传播的新渠道,失去与百姓直接沟通的新平台,而这不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节约型社会的要旨。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网络建设目标就是要创建一种良好的自由表达环境,同时网络里面的垃圾、糟粕少一些,文明有序的东西多一些。
笔者强烈建议实名制应该是两种实名制,就是在注册上用实名,但论坛发帖时可用真名或者笔名,既充分考虑民意的自由表达,又可限制网上的垃圾糟粕;其次,平时多放宽匿名帖子的尺度,不必处处设限,但特定时期可对匿名发帖给予一定的“戒严”。
同时,网管主管机关要提高网管的工作水平,要“堵”更要“疏”,防范于未然,把网上宣扬“暴力、谩骂、侮辱、色情、谣言等”的内容消灭于萌芽状态,而不是等矛盾爆发了才亡羊补牢,再搞“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