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从非技术层面寻找BI成功的关键方法

  【IT168 专稿】笔者从事技术工作11年了,也曾经是一名持技术至上观点的、很单纯与封闭的技术人员,经历了近10年对BI项目的理解和学习。笔者要凭自己的良心指出,技术至上的观点,不但会成为商业智能发展的桎梏,甚至会成为扼杀商业智能应用推广的无形黑手。

  那些技术至上的数据模型规范,不考虑实际用户业务模型的特点,迟早会受到谴责的,只是时间没有到而已。商业智能,就让它回归“商业”的本质,减少“智能”式的技术色彩吧。从“商业”的本质看待“商业智能”,至少这样的天空是真实的。

  抛弃狭隘的技术思维,摆正虚心的态度,多考虑客户实际的需求,多考虑一下客户的GMROI(毛利存货周转回报率),是BI应用的正道。

技术运用非BI成功关键

  商业智能(BI)通常是指将企业中现有的数据转化为知识,帮助企业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的工具。BI从技术层面上讲,不是什么新技术,它只是数据仓库、OLAP和数据挖掘等技术的综合运用。

  BI是1996年Gartner Group最早提出,他将BI定义为:BI描述了一系列的概念和方法,通过应用基于事实的支持系统来辅助商业决策的制定。

  从这个定义,我们发现“辅助商业决策的制定”是衡量BI成功的唯一标准,当然辅助的商业决策,既可以是操作层的决策,也可以是战术层和战略层的决策。

  根据这个标准,我们不难发现,技术的综合运用并不是BI成功的关键点,“一系列的概念和方法”才是BI成功的关键点。

  因此,笔者试图从“一系列的概念和方法”方面寻找出BI成功的关键点。为了区别BI在技术上综合运用的概念和方法,我把这些“概念和方法”定义为“非技术层面”,经过近10年的学习和实践,积累并总结出导致BI成功的关键方法,谨供大家参考。

  在介绍这些方法论之前,首先想起作为BI技术基础的数据仓库架构层面上的一次历史争论。Inmon首先提出了数据仓库的定义,但可惜Inmon不是最早定义数据仓库架构的,而是Kimball。

  Inmon对Kimball的数据仓库架构并不满意,但Inmon费劲力气也没能驳倒Kimball。Inmon没办法了,就提出DW2.0,而且立刻注册了商标。这是很幽默的事情,这样Kimball所说的数据仓库,就不是数据仓库了,只有DW2.0中提到的才是数据仓库。

  但业内并没有被Inmon这个幽默的举动固定住,还是认为数据仓库架构比较成熟,形成理论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Corporate Information Factory,简称CIF,代表人物是Bill Inmon;另一个是Mutildimensional Architecture,简称MD,代表人物是Ralph Kimball。 业内把Bill Inmon注册的那个DW2.0数据仓库架构改为CIF 2.0。

  CIF 2.0主要包括集成转换层(Integrated and Transformation Layer)、操作数据存储(Operational Data Store)、数据仓库(Enterprise Data Warehouse)、数据集市(Data Mart)、探索仓库(Exploration Warehouse)等部件。

  MD分为后台(Back Room)和前台(Front Room)两部分。后台主要负责数据准备工作,称为数据准备区(Staging Area),前台主要负责数据展示工作,称为数据集市(Data Mart)。而数据仓库是一个虚拟的部件,它指的是全部数据集市的集合。

  从BI的角度来看以上关于数据仓库架构的争论, Bill Inmon更象是BI技术基础(因为从技术层面来看,DW是BI的基础)的定义者,而Kimball更象是BI技术实现的实践大师,因此BI技术基础层面的实现方法,我觉得Ralph Kimball已经指明了很多。

  但正如刚才从Gartner Group定义的BI,BI技术的运用方法不是BI成功的关键方法。笔者将从非技术层面寻找BI成功的关键方法。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