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从《孙子兵法》谈软件选型

  【IT168专稿】中国信息化轰轰烈烈进行了多年,虽然结出了不少硕果,但仍有不少企业对信息化心存困惑,尤其是在选型过程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内部需求和琳琅满目的信息化产品,如何选择一个最适合企业需要的产品,仍然让我们的CIO夜不能寐。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国人虽然知晓其中道理,但真真能够做到的却并不多。信息化选型也不例外,由于缺乏正确的方法指导,造成“不知己”、“不知彼”者甚众,从而导致“屡战屡殆”也就不足为奇。
 
练好“知己”内功
 
  企业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规范和提高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不幸的是很多企业在信息化选型中,仍然是“头疼医头,脚疼治脚”,将相关业务部门的局部“需求”当作选型的依据,从而缺乏了站在公司全局高度的思考,造成效果与预期的悖离。尽管有越来越多的咨询公司和第三方监理机构加入到信息化项目中,为项目成功增添了更大的信心,但作为信息化主体的企业仍需练好“知己”内功。
 
  首先,应做好IT战略规划。
 
  企业信息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缺乏科学全面的规划容易导致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IT战略规划应以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各部门的诉求为基础,结合同行业的信息化实践,在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把握基础上,提出的企业信息化的远景目标和战略。力求能够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协调发展地深入信息化应用。
 
  IT战略规划关系到公司的整体发展,管理层应给予足够重视,并需要考虑到业务、IT/管理、等多层面的需求。但要注意的是,由于IT战略规划会涉及到公司业务流程重组、管理变革、岗位调整等诸多因素,对既得利益的触动在所难免,因此拥有足够的授权和信任是必须的。另外还有一点要注意,在实际情况中,如果参与决策人员过多,将导致决策周期的无限延长。
 
  IT战略规划在时间上的跨度通常是3—5年,而且每年都需要根据企业发展、行业变化和技术更新等因素对其做出调整和完善。从笔者接触过的信息化成功的企业来看,一般都至少要有一个3年发展规划,并在每年中做出微调。
 
  其次,应做好分层次需求分析。
 
  企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企业信息化面对的需求和问题也是动态的。但是仔细分析这些需求和问题的实质,可以将它们分为三个层面的需求:
 
  ① 核心管理需求:对企业管理影响最大,也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
 
  ② 协作管理需求:企业日常运作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协调配合的协作问题;
 
  ③ 业务管理需求:企业日常业务流程层面(即各个业务部门)存在的问题和需求。
 
  因此,在做需求分析的时候应分清层次,以核心管理需求为根本,以管理需求和业务管理需求为依据,科学地分析出企业的实际需求。当不同层面的需求发生冲突时,应该坚持从公司层面、跨部门思考、做出更符合公司发展的需求分析。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在做需求分析时还应注意企业个性与行业共性的结合。不同行业都有一定的行业规范,不同企业也会具有一定的个性,需求分析是针对企业的个性化分析,但仍然不可小视行业的规范,信息化不仅仅提高的是企业本身的竞争能力,也同时应该提升企业的行业协作能力。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