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信息化】汪科道(Kedao Wang),24岁,出生在江苏无锡,目前在美国硅谷高科技公司,带领团队开发的Chrome浏览器插件产品,是公司主打产品。 获得3项专利。同时,科道在斯坦福就读计算机硕士。两年的时间,汪科道经历了初创公司的几乎从零开始的奋斗历程、参与了被巨头收购的全过程、经历了巨头正规军的职业训练。两年的时间,汪科道完成了从青涩学生向成熟优秀职业人的转变。在汪科道看来,小而美的企业是职业生涯里快速成长的摇篮。
中国留学生汪科道,职业生涯两年,走了一条独特的路:
第一阶段:本科毕业选择美国硅谷只有20员工的初创公司,入职一个月后即独当一面;
第二阶段:一年以后小公司以高市值被行业领头羊收购,随着该公司融入行业巨头公司; 汪科道个人获得职业生涯的腾飞,在公司获得非常高的认评价;
第三阶段:融入巨头公司几个月后,汪科道作为最年轻的成熟领头人,仅仅带领着三名工程师,带头开发新一代CRM,浏览器插件产品。
汪科道
汪科道的人生选择:中国在美国留学生每年都在增加,如今有30万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各大高校。随着2010年后互联网的大牛市,软件工程成了“最好找工作”,“工作环境好”,和“最高工资”之一的专业。两年前,当汪科道加入初创公司RelateIQ时,他是公司唯一的外国人,并且,在整个城市里,据他了解,只有另一个中国留学生在另一家小公司,其他的留学生都在大公司工作。
汪科道入职的初创小公司RelateIQ公司于2011年成立,在2014年8月以四亿美金的估值被CRM行业巨头收购。汪科道在RelateIQ负责一个高用户黏度的浏览器插件产品。也是公司最年轻的高级工程师,获得三项专利。
汪科道2007年以交换学生身份来到美国。2013年毕业于密歇根大学计算机系。在学校期间主办过中美最大大学生创业比赛China Business Challenge. 尝试过硬件、金融、软件等行业的实习。从底特律的市郊,到芝加哥金融区,科道在毕业时选择了加入硅谷初创公司RelateIQ。 面试时,虽然在办公小屋外花了半天才找到门,却被员工高涨的激情,牛逼的水平,和友好的文化打动了。
科道的第一个挑战,在加入公司三周后出现了。这时,公司非常需要签下一个大客户。可是这个大客户的IT部门对产品提出了特别的要求,需要个性化定制。当时,这个个性化定制技术难度大(要通过一个新的浏览器插件做一些非常规功能),而且即使技术成功,销售也没把握百分之百拿下这个订单。但是,如果RelateIQ拿下了这个大客户,将会对公司将来的产品宣传和公共形象有极大的帮助。这是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科道主动接受了这个项目,连续一个月工作到11点-1点才回家,为这个大公司做出了令人满意的个性化定制,帮助公司赢下了这个大客户。
此时,公司还没有浏览器插件产品。然而,浏览器插件产品是RelateIQ用户强烈需要的一个产品。简单地说,浏览器插件能将RelateIQ带入Gmail邮箱界面,为用户提供及时的,相关地信息,并且让用户单击完成许多CRM操作,能极大地提高员工效率。因为科道为大公司做的个性化定制是个浏览器插件,科道主动开始了这个产品的开发,弥补了这个产品的空缺。四个月后,科道负责的产品发布了。亲手把产品从无到有做出。
发布的当天,公司的全体员工们聚集在科道边上,目睹了科道按下按钮的刹那。
产品发布之后,科道继续在产品上开发新的功能,一年内发布了十个新的功能。和很多工程师“闭门造车”不同,科道愿意和公司的销售人员打成一片,向他们了解客户需求的一手资料。随着对产品和行业的愈发了解,科道开始主导新产品功能的开发。从提出功能设想,设计技术架构,到实现推广,科道从头到尾参与了产品开发的全过程。2014年8月,CRM市场的行业巨头收购RelateIQ,科道开发的浏览器插件的高用户黏度是收购的重要原因之一。公司非常重视科道负责的产品,为其申请了三项专利。
科道说:“很多时候,在开发产品遇到问题时,其实答案就在身边。当你意识到你的用户就和你只有一街之隔,并且你愿意过马路去采访他们时,一个好的产品就离你不远了”。科道对工作,对未来充满着激情。“企业软件,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是我关注的方向“,科道激动地说。
往回看来,科道总结了他职业上的选择,作为一个程序员,在科技行业小公司和大公司的对比:
1.小公司风险大。小公司的成功率非常低。算上概率,取期待平均值的话,加入大公司在财务上绝对要超过小公司。
2.在小公司跨领域学习的机会多。在技术层面,小公司能让程序员尝试更广阔的技术。科道作为后端程序员加入RelateIQ,最终因为公司商业需求,成了Full Stack Developer。在技术层面以外,小公司能让程序员尝试技术之外的职责。小公司早期没有复杂的产品开发流程。在RelateIQ,从公司一端走到另一端,问销售的想法,就是最快最直接的用户调研。科道把握了这资源,对产品的计划愈发有话语权。
3.在小公司快速学习的机会多。在RelateIQ早期,从完成修复一个bug,到修复被部署,只要不到24小时的时间。产品迭代的速度是以“天”为单位的。每天一个用户刷新页面,都会用到更好的产品。这种追求速度的心态,使小公司不把错误看太重。尽量快速尝试,验证理论,是最重要的。和大公司比,小公司可以让程序员迅速看到开发结果,得到用户反馈,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等待批准和复杂的部署上。
4.小公司技术上偏“应用”,而非“研发”。大多数小公司在规划工程师资源时,会更倾向于直接创造价值的应用级项目,而非很酷很难的大数据分析。而且,大多数公司在没有很多客户的情况下并没有大数据问题。公司的第一目标是存活,这就意味着公司需要非常实际,放弃一些“长期也许”会有用的项目。如果是对机器学习,或是复杂技术难题感兴趣的工程师,大公司也许会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