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信息化】近两年,企业级市场百花齐放。诸如销售管理应用纷享销客、蓝凌移动KK、报销工具易快报、应用管理软件oneapm、基础云计算服务商Ucloud、即时通讯云环信、人才管理应用北森、团队协作应用有道云协作等层出不穷,让投资人及企业用户应接不暇。
面对日益火爆的市场,BAT巨头也不甘寂寞,高开高举进军企业级移动应用市场,推出了诸如腾讯企业号、阿里钉钉等产品,并以令人侧目的速度迭代升级,快速完善各项功能。其快速扩张的背后并不仅仅是自身的多金和高新技术,而是借助了一股成熟的力量——在企业级市场上摸爬滚打数十年的ISV企业。
以本土ISV代表企业蓝凌为例,在2014年微信企业号推出时,蓝凌就与企业号研发团队共同开发,实现全线产品在企业号上的应用,成为企业号的首批合作伙伴。而据内部人士透露,在阿里钉钉2.0发布之前,蓝凌派出项目团队进驻阿里杭州园区,以实现双方产品的无缝对接。据悉,现蓝凌与阿里正式签署合作,成为了阿里钉钉扩展协同应用的首家战略合作伙伴,旨在将钉钉所宣扬的“一个工作方式”真正落到实处。
简单回顾一下企业级移动市场的进入路径,无非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路径是转型,即本来就在企业级市场里摸爬滚打多年的企业进行移动化转型,比如蓝凌自己就推出了统一移动工作平台KK,全线产品移动化。转型的最大优势和最大劣势都是对于企业需求的把握,尽管说多年的企业办公服务经验能够加速转型进程,但在某种程度上是不是会成为阻碍彻底移动化的思维桎梏尚未可知;第二种路径是单点突破,即选择企业移动应用的某一痛点进行深入突破,例如专攻企业移动营销的纷享销客以及专注于团队内部协作有道云协作。这种路径是创业型公司和大企业中的创业团队乃至风投的最爱,原因在于其较低的成本和无可比拟的灵活性。第三种路径是平台战略,基于自身的庞大的客群以及影响力,与大型ISV企业合作,共建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服务。BAT们走的基本上就是这个路数。
所以现在问题来了,BAT们为什么要选择与第三方ISV绑定的方式进入企业级移动市场呢?
原因很简单,术业有专攻。近几年,腾讯微博,拍拍网的相继倒下,阿里重推的来往不温不火等现象证明了一个事实——即使是BAT,也不是功能较多的。例如腾讯在个人用户洞察方面很擅长,推出了成功的QQ、微信产品,但他在企业方面就显得比较弱,陆续推出的几个企业产品都折戟沉沙;再说阿里,阿里巴巴、淘宝、天猫的火爆让阿里在洞察企业销售需求方面游刃有余,至于对个人用户的洞察,从来往的不温不火就可见一斑。
但是,不懂、不会不代表不能学,在企业级市场,BAT巨头开始放下身段,向“老前辈”学习,与传统ISV企业共建服务,共同对市场进行开拓。这样一方面能吸收市场上成熟的服务经验,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试错成本,促进产品的快速完善。
以钉钉1.0-2.0的定位转变来看,就能很清晰地看到ISV企业的助推力量。2014年5月26日,钉钉团队正式启动项目。当时钉钉给自己的定位是“新一代的团队沟通方式”,主打IM功能;今天,一岁多的钉钉焕然一新,衍生出很多更为强大的功能,推出了C-Mail(钉邮)、C-Space(钉盘)、C-OA(钉应用),在邮件、存储和办公系统方面都做了全面升级并定位自己为“一个工作方式”。现在的钉钉提供的不仅是沟通功能,而是基于沟通打造的高效办公协同。
至于这些ISV企业,之所以选择与BAT巨头合作,一方面是基于品牌的考量,更重要的是希望借助BAT的力量进驻大行业中的其他细分市场。以蓝凌和钉钉的合作来看,一直专注于大中型企业OA服务的蓝凌此次会倾全力“辅佐”钉钉,恐怕正是瞄准了2200万家中小企业的万亿级服务市场。
所以,且不论BAT与ISV这种“联姻”的市场反响和盈利表现如何,单从进入路径选择而论,可算是一种聪明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