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钱景诱人 BAT杀进远程移动医疗市场?

  未来远程移动医疗将“无处不在”

  从便携式血糖监测仪到基于移动网络的远程会诊,再到为各类慢性疾病患者远程制定并执行日常治疗计划的社区医疗专业人员分布网络……如今移动医疗正无处不在。

  国际医疗卫生会员组织HIMSS对移动医疗给出的定义为:mHealth,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例如PDA、移动电话、卫星通信、智能医疗可穿戴设备等工具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它包括:远程患者监测、视频会诊、在线咨询、个人医疗护理装备、无线访问电子病例和处方等。

  移动医疗作用明显意义深远。首先,移动医疗对老龄人口的治疗(尤其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哮喘、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治疗)更加便捷;其次,移动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间断治疗和拖延就医的情况;再者,移动医疗可通过设备监控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不再是依靠患者的自我判断;通过移动医疗,专家能实现不到现场、异地进行高清视频网络问诊、指导手术;等等。目前国内移动医疗服务领域主要应用有:远程教育与培训、远程数据采集、远程监控与管理、针对医疗技术人员的协同诊疗与护理、疾病与流行病传播跟踪及诊断治疗以及慢性病与健康管理支持等。

  如目前腾讯正打造微医平台,计划与微信、QQ打通,让医院医生接入即可为挂号网、微信、QQ用户提供便捷的就医服务,去年6月微信首家“全流程就诊平台”上线,使对老龄人口的治疗更加便捷,也可通过智能可穿戴设备监控患者的治疗效果。

  继去年4月入主中信21世纪药品交易网,挟美国上市之威的马云近日放言“支付宝将用5-10年时间打造‘未来医院’”,建立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以患者为中心的移动智能就医平台,让专家能实现不到现场、异地就能进行高清视频网络问诊、指导手术。目前支付宝打造的“第一期未来医院”为我们描绘了看病流程“移动智能化”的一幕:你无须挂号排队,无须眼巴巴紧盯叫号屏,无须为找不到医生而苦恼,挂号、缴费、候诊、取报告单等所有环节都可以在手机上轻松搞定——利用手机叫号终端,患者可以从手机上查询实时的叫号情况,据此做出合理的候诊时间安排;当需要交纳医疗费用时,可以直接使用支付宝缴纳就诊费用;还可以通过手机终端查询检查报告……

  而华为重金打造的智真移动远程会诊系统,目前采用真人大小的还原远端图像的技术,借用高清清晰的手术过程的实时编解码,已可使在不远千里的专家能观看到与现场主刀医生看到相同效果的整个过程……

  此外,国内移动医疗App已达2000多款,范围涵盖寻医问诊、预约挂号、购买医药产品、查询专业信息等领域,如“春雨掌上医生”、“用药助手”、“5U家庭医生”、“好大夫在线”等。

远程移动医疗的投资价值暨思考
▲移动医疗APP下载量和移动医疗用户需求

  许多专家表示,移动医疗将是未来医疗形态,有了移动医疗,有了“云端医院”,看病将不难,将更加随心所欲。

  当前,工信部正酝酿出台政策支持这一产业发展,国家卫计委、食药监总局也非常看好这一产业前景。

  远程移动医疗挑战仍不少

  路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跑出来的。虽然前景无限,未来移动医疗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还有不少。

  国内移动医疗尚未有成熟的商业模式。虽然移动医疗健康行业市场大,但因为体系的复杂性,商业模式并不显而易见。在国外,一些移动医疗产品已经有商业模式,主要是向医院、医生、药企、保险公司和消费者进行收费。例如全球先进家上市的移动医疗公司Epocrates为医生提供手机上的临床信息参考,2012年营收约为1.2亿美金,其中75%来自于药企,主要是为其提供的精准的广告和问卷调查服务。但是国内若主要靠药企来维持,难免又陷入违规牟利的商业怪圈之中。国内移动医疗暂时没有很成熟的商业模式,这与国家在医疗方面的投入、人们对医疗上面的观念意识方面都有关系。据悉,美国目前在医疗上的投入占到GDP16%左右,而我们是5%左右,且中国的人口众多,分配到个人则更少。另外,我国在保险上的付费、政府来付费的产品还比较少,而在美国只要这个产品可以降低疾病风险,提高患者安全或满意度,提高医院效率,得到保险公司的强力支持并无问题。而我国医疗价格未呈市场化,商业医疗保险赚钱少不敢过多投入,因而即便市场很大,但可行的商业模式还得继续进行摸索。

  移动医疗需经过很长时间的布局期和很高的成本投入才有规模成效。比如移动护理系统,一些综合性医院因为难以承担上千万元的启动费用以及昂贵的后期维护成本,只在部分科室应用护理移动服务,且不能保证护士人手一台移动终端,导致系统应用难得到充分发挥。这也急需国家和社会的加大投入。

  技术障碍亦是一个问题。目前移动设备面临无线网络信号不均匀、条码识别率不高、待机时间短等问题,严重影响使用体验和工作效率。同时,国内多数移动医疗没有什么核心技术和拳头产品,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规范化、标准化是一大挑战。比如要实现移动护理,首先需要规范的医嘱术语和护理知识库,但目前缺乏国家层面的标准。医院内部基于新型业务的流程和模式尚未建立,应用效益难以评估等问题,也需要一一面对。而移动医疗行业在快速发展中亦产生了各种乱象——错误引导、医疗健康知识纰漏、应用健康指导越界、造成用户健康负面影响等问题已经出现。未来移动健康和医疗这一公众领域在手机应用上的发展是否会像现在的打车应用一样被政府政策步步紧逼还不得而知,但由于不符合规范的行业从业者的存在,政府相关部门已经非常注意这个行业出现的问题,即政府监管即将出现,而这将是双刃剑的效应。还有,中国移动医疗行业想在全球范围内取得长足发展,就必须与国际接轨,尤其需要符合国际医疗标准。但目前国内许多医疗实践,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没被纳入国际医疗标准的范畴,缺乏国际制度性规范。

  存在定位不清、移动互联网属性不明等问题,也需要注意。很多医疗机构开发的APP,只是单纯地把PC端系统搬到移动终端设备上,并没有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终端的优势。比如目前大部分移动医疗产品将核心业务定位在预约挂号部分,然而患者到医院后的诊中部分却是服务空白,需要移动互联网的系统继续支持。

  另外,用户活跃度不高、使用频次较低,亦使移动医疗叫好不叫座。这些都影响到移动医疗的推广应用。现在移动医疗企业仍处于通过不同的产品功能培养用户使用习惯的阶段,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移动医疗产品还需要大量的培植教育。

  移动医疗这条路前方光明、前景无限,但这条路上也布满雾霾,如何吹散前方的雾霾,还需要从业者、用户、相关部门多方一起努力,才能全面暴发惠及社会,让移动互联网真正“改变医疗生活”。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