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继移动互联网后又一充满想象空间的蓝海市场,车联网已经与智能可穿戴设备一样,成为当今物联网发展和应用中炙手可热的“双子星”。在整个物联网体系中,车联网借助装载在车辆上的传感设备,收集车辆和车内乘员的信息,通过网络共享,实现驾驶员、车、行人、车联网平台、城市网络的互联,实现了智能、安全驾驶,以及便于政府部门进行智慧城市交通管理。
不少分析认为,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目前已超2亿,而且汽车市场销售迄今一直呈双位数字增长,庞大的车辆基数和发展势头都为车联网概念发展和延伸夯实了基础。根据国内分析员的分析,目前,车联网在全球市场的渗透率不到10%,国内市场不到5%,都处于较低水平。但预计至2015年,国内车联网即将突破10%的临界点,到2020年突破20%,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
目前,在国内车联网业者中,主要参与方包括汽车制造商、汽车经销商和运营商、操作系统和公共服务平台等。不少被提及的概念股目前的确只属于“概念”范畴,缺乏拿得出手的产品。整个市场形成了参与者众多,甚至连苹果、谷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也在积极研发,但实际回声不大的局面。
有业界人士分析,造成这种局面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车联网是一门横跨汽车专业和IT专业的跨界科学,既要对汽车行业和市场相当的深耕,又要对移动互联网有着深刻的认识。目前汽车业界和互联网业界都各自对车联网的研究存在盲区,例如汽车界的业者只从专业角度出发研制产品却忽略了人性化,连全国违章信息推送这么实用的功能都不具备;而互联网巨头们研发的相关“盒子”则不够专业,连标准化的汽车行驶数据都未能获取完整……
其实,车联网应用模式的核心就是对汽车各种数据的全面获取、分析和处理。这方面,A股中最为相关的上市公司莫过于荣之联。在2013年以前,荣之联已经是国内领先的专业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拥有一支具备跨系统、跨平台服务能力的运营服务交付团队,从咨询规划到建设运维,可为客户提供全过程的服务。在全国的客户总数已超过两千家。而在2013年荣之联收购车网互联后,就在车联网行业取得了先发优势,跟其他概念股实现了差异化竞争。
从荣之联与车网互联各自所擅长的业务领域来看,双方在收购之前已经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荣之联不断进行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研发,帮助用户实现IT系统的整合和集中管理,是典型的数据方案和服务提供商,而车网互联从2007年开始已经在车联网行业发力,与包括汽车制造、经销、保险等行业领先业者在内的众多合作伙伴一起研发,通过数据采集终端、信息服务平台及移动互联网应用等物联网手段,服务于汽车、交通、物流、保险等各行各业。荣之联在去年溢价收购车网互联,为的正是要抢占汽车与网络数据领域交汇的制高点,形成两者在数据采集与分析处理的合力。
自去年荣之联收购车网互联后,业界一直关注到底这家在车联网领域货真价实的相关上市公司会有怎样的动作和产品释出,据传,荣之联很快会上市一款车联网新品,这款产品与目前的“盒子”形状类似,但在功能的丰富性、先进性和人性化设置上要比目前各种“盒子”产品都更为优胜。
据透露,这款产品既吸收了车网互联多年深耕汽车行业的资源优势,能够全面获取和监控车辆各项行驶数据,做到不漏,不偏,又能从实际和专业角度出发,基于车辆数据实现数据监控、故障报警、车辆评估等,与目前主流“盒子”只能根据有限的数据进行片面分析,无法提供精准的评估形成鲜明对比;同时,这款产品也把荣之联在各行业客户中所吸取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精华移植到车联网行业中,在服务和设置上让车主和相关客户感受到真正的人性化。
据传,该产品的其中一个显著特色功能是全国违章信息推送——不管车主走到哪里,只一旦发生违章行为,信息即时送达。这个功能只是众多特色功能中率先被透露出来的一项。
此外,亦有消息指出,该产品将会接入以车网互联的CARSMART平台为核心的车联网业务云端平台,不仅可以为车主提供养车、行车评估和建议服务,更可以与相关的车险服务、4S店服务、政企车辆管理、租车方案等全面无缝对接,从而让汽车在整个服务生命周期内都得到全面而科学的监控和照顾。试想一下,在将来4S店可通过云端平台,实时监控到汽车的最新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即与车主联系零配件更换或维修,这样一站式的服务,无疑会对车辆安全和整个汽车业界服务产生显著的提升。
消息亦指出,这款新品目前已经研发完毕,即将进入量产周期,在目前后装市场设备琳琅满目,各种“盒子”相继推出的市场环境下,荣之联这款真正切中车主需求,首度为国内车主带来精准且人性化的数据检测评估的车联网终端产品,将会把国内车联网市场推到一个新的高峰,引领新一轮的车联网应用市场升级热潮。
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