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PING:多维评论“连接”用户与品牌
连接,这个看似普通的词语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被赋予了更深的含义和价值。借助移动设备、聊天工具、社交网络、LBS、电商平台、支付平台等,人与机器、人与人,甚至人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通过随时随地的移动网络得以连接。
对于品牌广告主来说,如果能做到品牌与用户之间的亲密连接,将对品牌大有裨益。移动互联网大环境下,品牌传播因社交媒体的灵活运用,使“连接”更具穿透力。
多维评论丰富传播层次
移动连接时代,得益于微博等社交媒体,用户的主观能动性大大加强,每个个体在作为信息接收者的同时,也同时承担着信息制造者(加工者)、信息传播者的多重角色。
正如移动互联网时代“第二PING”现象所描述的一样,社会化媒体成为网友围绕某资讯中心展开热议的外围舞台,在传统互联网媒体发布资讯的同时,利用自身的“多维评论”角色,激发了网友自主表达的动机,让自上而下的资讯能得以最大化的扩展与衍变。
社会化媒体集中了众多活跃用户,以社交和分享为核心,形成天然的“舆论场”。以微博来说,围绕特定话题,用户可以通过点赞、评论、转发、投票等多元化的评论方式,畅所欲言的抒发观点表达,而精彩的观点在微博平台中得到集中放大,往往会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对原有的事件源产生反哺的作用和影响。
微博实现信息的二次分享和传播,同时这些反馈的内容也能成为再次传播的素材,丰富传播层次,扩大传播效应,成就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第二PING”现象,非常贴切。透过第二PING,用户在多维度的评论、互动中,可以获得更多的参与感和认同感,这也为品牌打开更广阔的营销思路。
第二PING“连接”品牌与用户
在移动连接的背景下,品牌营销固守传统渠道将信息传递给受众是远远不够的,而能够全面激发受众的参与和互动,让用户与品牌深入对话、交流,从而形成牢固的“连接”,则成为当前品牌营销的新痒点。基于此,第二PING自然就成了广告主们主动顺应的潮流,同时在营销策略上也更多地从直接的广告投放转向话题、观点的制造。
《越域》这档节目的传播就将“连接”发挥的非常到位,这档节目是为腾讯网十周年献礼的名人对话节目,而前沿观点输出与微博评论的碰撞,带了更精彩的连接火花。与其他阳春白雪的跨界问答节目不同,《越域》首次同步开辟了微博发声渠道,对于领袖、名人、先锋所探讨的行业前沿问题,借助第二PING的评论舞台,普通民众的观点与名人实时连接,碰撞,发酵。
第二PING作为连接介质,一方面具有交互优势,@越域的微博受到了节目观众的热烈响应,263万条的话题讨论足以证明;而另一方面,看似高大上的思维碰撞,真正接地气的连接到每一位受众,并渗透到用户的体验当中,提升节目口碑;更重要的是,通过用户的观点表达,给予《越域》二次发酵的传播效力,虽然李开复对话库彻(乔布斯扮演者)的节目在去年9月份播出,但11月份仍有源源不断的评论产出,这样的传播周期并不是每一档谈话节目都能够达到的,而第二PING借助评论舞台延伸了《越域》生命周期。
《越域》与第二PING的联袂,也体现了其“突破思想疆域,回归于想象力”的节目宗旨。用评论的形式将被采访者与用户拉到同一个话题的讨论中,不仅因广泛评论衍生海量传播效应,还是每一位评论者都通过自主抒发的观点与行业先锋“交换了苹果”,连接了思想。
由此,第二PING可以说是品牌与用户心智之间最有效的“连接介质”,印证了高效力的连接介质需要具备三个特质:可交互——能最大程度的调动用户的参与、互动;可渗透——通过持续的互动将品牌传播渗透到用户体验中;可延伸——在事件源的基础上,评论为传播塑造了更广阔的可能性和更长的发展周期。
长远来看,微博基于用户交流互动所带来的营销影响力,将随着移动互联的发展不断扩大。如何充分挖掘社会化媒体的营销,实现品牌与用户的深度“连接”,也许还需要广告主和媒体平台共同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