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未来25年25大IT发展预测物联网将成现实

  【IT168 信息化】

  在美国《网络世界》创办25周年之际,编辑部采访了IT业界的很多专家和研究人员,请他们对未来25年的网络发展趋势做一番预测。这些来自主要研究实验室的预测有可能是今后25年中你能够亲眼看到的现实。

  专家称,25年后,IT产业将加速创新,这将促使一些领域内出现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发展成就,如人机对话、3D远程会议系统和智能机器人。这些变化将引发一些产业发生重大变革,其中包括医疗保健、城市规划、能源、电子零售和娱乐领域。

  思科首席未来畅想家Dave Evans说:“我喜欢使用技术雪崩一词。我们处于巨大的发展机遇期。事物的变化速度正越来越快……未来,计算机、存储和网络速度将取得长足的发展,并将催生出一些令人激动的时刻。”

  下面就业界是权威研究人士对2036年IT发展所做出的25大预测:

  1、光学处理器将取代微电子处理器

  摩尔定律将达到物理极限。1965年,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曾预测每两年集成电路上的晶体管数量翻一番。为拉动处理器和内存发展,需要推出新技术如光学计算。

  光学或光电子计算机将使用可见光或红外线光取代电流执行计算任务。

  “人们希望获得价格低廉、速度更快的计算,我们的工作就是探索电子学之外的其他途径。光电子计算机拥有两个较好特性,一是比我们目前使用的处理器的能耗低,二是效率和能力比我们当前的计算机要高1000倍以上。你将在未来20~25年内拥有光电子计算机。”AMD服务器首席技术官Donald Newell说。

  2、量子计算机将成为可能

  能够创建速度更快、体积更小的处理器的另一项有前途的技术是量子计算,量子计算机将利用原子能量执行计算任务。

  电子计算机存储信息时只能存储为0或1,而量子计算机则能够同时存储0和1,因此能够同时处理大量信息。

  “在传统计算机科学中,二进制意味着开或关、真或假。量子物理采用量子位,能够同时表示开和关,因此用户能够快速传输大量数据。25年后,量子路由、量子加密和量子交换机都将成为现实。”Evans说。

  BBN技术首席工程师Chip Elliott说:“我认为25年后我们将不再使用二进制,转而进入量子环境。量子计算机处理能力极高,我们将能够精确模拟世界的所有进程。

  3、智能手机将具备超级计算机的能力

  “未来,我们手中的iPhone或黑莓手机的性能将比我们目前所交付的服务器性能强大很多。”Newell说。你不再需要随身携带钱包或钥匙。所有有关你的信用卡、借记卡、身份和会员信息都将存储在智能手机上。

  EMC首席战略官Mark Lewis称:“我们所有的数字信息都将通过云计算备份。手机将拥有万亿字节的存储容量。如果我不慎丢失了手机,那么我只需更换一部新手机,然后输入我的密码即可。云计算中心将对我进行重新识别,并将我的所有信息推送至我的新手机上。”

  用户的手机将能够与高性能网络连接,大量信息尽在你的手指掌控中。

  IBM资深研究员兼IBM研究全球创新副总裁Bernie Meyerson认为:“你能够将全部人类知识存储在你的PDA中。你的手机能够通过下一代网络迅速找到一个数据库,它可将你的问题和答案翻译成你的本国语言。”

  4、人类将可以与计算机对话

  忘掉键盘、鼠标或是触摸板吧。未来,你只需与你的计算机对话,即可让计算机执行计算任务或发现答案。

  IBM的Watson是一种计算机系统,最近在人机游戏大战时击败选手,为计算机自然语言交互指明了发展方向。Meyerson解释道:“Watson系统能够与人类互动,具备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的能力,能够查询更多数据,拥有增强人类功能的能力。”

  IBM预计,未来类似Watson的系统将帮助内科医生诊断疑难杂症。

  “与计算机交互应该更自由。今天的人机交互远没有达到自由交流的程度,它受到了严格的规定。这些条条框框将在未来25年中消失。将会超越需要硬件和软件取得更大的进步。”Meyerson说。

  5、技术更适应人类

  迄今为止,我们一直是机器的奴隶。我们不得不学习如何适应每一项新技术,如何掌控每一个新界面、如何编程,从VCR到苹果iPhone均是如此。但是未来,技术将更适应人类。

  “未来,技术将更普及、嵌入式技术触手可及,技术将会适应我们。我们将从你看电视的世界迈向电视看你的世界。所有设备都将嵌入摄像头。所有设备都在看着你,确保你的行为规范。”Evans说。

  他预测,“我们将喜欢上我们的生活,技术将与我们交互,为我们在正确的环境下在正确的时间中提供正确的信息。”6、兆兆位网络将进入家庭

  Evans 认为:“未来20年内兆兆位网络将进入家庭。我家已经拥有了一条8兆兆位网络连接。这个连接比许多国家的优异网络还要快。”

  网络的核心将以千万亿位速度增长,即10的15次方速度增长。“其速度将比兆兆位网络快3个数量级。”

  在无线网络方面,Evans 预测,未来25年中,我们的手持设备将拥有10千兆位速度,目前我们的速度仅为100兆位。

  高速网络将变得随处可见。地球上90%的居民区将覆盖互联网接入。

  “未来25年内,网络有效性将达到100%。IP网络将进入太空。我们将拥有更多带宽、更高的有效性。宽带将覆盖地球上的每一寸土地。”Evans说。

  7、智能网络即将来临

  未来的网络不仅速度更快,还将更智能。网络能够根据用户希望发送的信息和地点识别选择哪种网络更有意义。

  “你的手机能够决定所处位置,并决定是采用广域连接还是本土连接进行通信。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中,如果我想给妻子发送一些信息,比如给她发送一封电子邮件,即使我们并肩坐着,电子邮件也需要先经过我的ISP到达Google Mail服务器,然后再传给她的ISP,然后才能到达她的手机或电脑上。”Newell说。

  Newell说,他的计算机使用本土Wi-Fi连接,从一台机器直接向另一台机器发送电子邮件时更高效。专家称,用不了25年就能实现网络智能化。

  Telcordia研究副总裁Marek Rusinkiewicz称:“我们将拥有大量无线技术,我们将有能力充分利用网络。我们已经在实验室证明了从蜂窝技术到Wi-Fi再到WiMax的网络模式转换。网络模式转换存在不同的优化标准,人们能够发现适合一款应用的带宽或最廉价技术。网络可实现无缝转换,用户无需从一种模式切换至另一种模式。”

  8、网络将可编程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正在美国14所大学发起一个GENI的网络研究平台,这预示着未来将出现可编程的网络。

  GENI项目办公室主任Elliott称:“你可以对网络上的每一独立部分进行编程。通过互联网,你能够将任何人的创新软件放在网上,如果你把软件放在云计算中和路由器中时,你可以开放这个系统,人们就能够安装自己所需要的软件了。

  Elliott 说,GENI将在未来3-4年内在150所校园部署GENI网络,允许研究人员进行大规模试验并以新方式分配计算、存数和网络资源。

  “5年后,所有这一切将变身为一台巨型计算机。我们将开始讨论一台全球计算机。”这台全球计算机应用包括预测极端天气或流感爆发的精确位置。

  “天气系统的目标是能够预测未来5-10分钟内是否爆发龙卷风及龙卷风途径之地。你将能够根据需求进行本土天气预测……我认为这将是非常好的的日常工作方式。”Newell说。

  9、我们将拥有一个真正的全球化互联网和市场

  25年后,全球互联网速度和接入质量将不再有差异。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将普及。IPv6向全球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无限地址空间。

  思科资深研究员Fred Baker预测:“人们在任何地方都能够获得自己希望获得的数十兆位宽带接入。”

  据互联网数据统计机构Internet World Stats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拥有互联网接入的人口不足全球人口的30%。非洲等落后地区互联网渗透率只有11%。但未来25年这种状况将得以改变,全球所有区域互联网接入都将赶上北美地区水平,该地区互联网使用率近80%。

  Baker 表示,真正的全球通信将从经济上平衡各地区,对目前最不发达的地区影响最大。

  “我认为财富不是在全球重新分配,而是产生新的财富。全球将拥有更多财富,其中大量财富将产生在目前并不富裕的地区。我认为这就是互联网技术的价值所在。互联网技术将增加所有人的财富。”

  10、存储成本低廉 人们可记录生活中的每一分钟

  Evans预测,到2029年,100美元能够购买11个拍字节,是当前存储容量的10-15次方。他强调:“人们能够记录下人生的分分秒秒,存储质量同蓝光质量。”

  Telcordia的Rusinkiewicz 称:“手持机只需几个兆兆字节的存储就足以存储一个人的生命历史,包括看过的所有电影、听过的所有音乐和拍摄的所有照片。”

  这预示着人类有能力记录自己的整个生命历程。这一项目被称为“第一个单词的诞生”。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员Deb Roy将他新生儿子睡醒状态下的每一刻都制作成录像带,研究儿子如何学习说话。

  Roy解释说:“如果你能够记录生命历程,记录下所说的一切,所做的一切,就能够随时回到从前,发现珍贵的记忆,重新体验、探寻时间的足迹,发现你生活中曾经存在却一去不复返的美好点滴。”11、一切信息全数字化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只要是对人类有用的信息,都能够被扫描、数字化,并通过互联网搜索。无论你在哪里,你都都通过智能手机访问该信息,速度已经不再是困扰你的问题。

  所有娱乐将通过3D展现,人们只需一部智能手机即可实现3D娱乐。Lewis称,蓝光将是最后一种移动媒体格式。 “一切内容都通过在线创作。图书馆将消失,演化为智囊库。图书将进入博物馆。”

0
相关文章